首頁 > 范文大全 > 二小課堂教學方式改革實施方案

二小課堂教學方式改革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7569

城關二小課堂教學方式改革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為統領,以“以校為本”和“以學為本”為抓手,以“變革學習方式、轉換課堂主體”為重點,踐行“學為中心,以學定教,多學精教,先學后教”的“有效學習”教改理念,提升教師學科教學和駕馭新課堂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快樂學習,促進教師更新理念、提升素質和幸福工作,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學為本”原則。堅持以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注重對學生“有效學習”方法的研究,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品質。

2.堅持“教-科-研-訓”一體化原則。堅持課堂教學的“課題”、課題研究的“議題”、教學研討的“主題”和師資培訓的“專題”的“四題”的和諧統一。

3.堅持“合格課堂”的構建原則。關注所有教師的常態課堂,讓每個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都能達成為出發點,構建合格的“三導式”教學課堂。

4、打造“四有綠色課堂”。

三、目標任務

1、優化學生學習方式。

將學生學習方式由以聽為主的被動學習向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的主動學習轉變為目標。以開發編制各學科核心任務”導學卡”為載體。

2、轉變教師教學行為。

以教師講為主向以學生學為主轉變,變“講堂”為“學堂”。改變以“教”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的思路,確立以“學”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的思路,變“教案”為“導學案”,將“導學案”、課件和”導學卡”匹配成統一的教學預案。

3、激活課堂教學變革。

確立“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學策略,追尋變“先教后學、師講生聽”為“先學后教、生學師導”的目標價值。載體是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學段、不同課型的特點,建立特色鮮明、科學合理、便于操作的“導航、導學和導練”即“三導式”高效課堂教學范式。

4、打造“四有綠色課堂”。“四有”即有趣、有練、有法、有效。

5、小組學習的有效開展。

四、措施及要求

1、小組學習的開展

(1)、小組的構建

本學年,教師仍然依據尊重學生、遵照自愿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自愿結合”的原則進行分組,一般4至6人為一組,每小組設正副組長各一人,明確幫扶對象,確定每一成員的職責。學生座位可以條形擺放。

此項工作由各班主任負責,各任課教師協助完成。

(2)、小組長的培養

過去的一學期,各班各年級小組長的培養不是很均衡,組長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反映在各小組在自主學習組織當中的差異性。此項工作當中,班主任即時對小組長進行培訓

(3)、小組學習的評價

①、評價的主體要多元,評價者可以是教師,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評價對象可以是學生評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或小組互評。②、評價的內容要多元。既要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更要對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合作態度、投入程度、紀律情況、互幫互助和準備情況進行評價。③、評價要突出小組集體。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④、評價要激勵。要注意以小組中不同學生的基礎,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教學評價境界。

(4)、小組學習的組織和時機

組織

①、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做出指導。要使小組合作順利進行,光靠學生的能耐是不夠的,畢竟小學生的組織能力、思維能力、自我監控能力還處于相對較低狀態,因此,教師指導不僅不可缺少,而且占主要地位。教師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合作進行并直接參與到活動中去,對各個小組的合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②、是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式傾聽。尊重每一個發言者,要讓學生明白,每一個人既是傾聽者,也是發言者。讓學生掌握一些主動傾聽的技巧,并在實踐中逐步提高。通過相互啟發,相互吸收,相互補充,相互糾正,知識也得到不斷地完善和深化,學生群體的智慧也得到充分的發揮。③、是發揮組內評價作用,強化合作意識。合作學習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的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重心由激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④、適時把握學習時機,小組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組織,讓學生有所歸屬,激發其競爭性和團隊意識,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達到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目的。

時機

①、在學生進行新知預習時,通過小組合作,使每一個人掌握基礎性的要求;②、在進行知識探究時,學生獨立思考而不能時,用集體的智慧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③、在學困生的輔導時,通過組內互助,組間競賽,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和能力;④、在培養團隊意識時,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目標達成中凝聚感情和集體榮譽感。⑤、在主題活動時,特別是藝體課中,通過組間競爭形成活力。或把相同素質的學生進行分組,便于活動的組織和開展。

2、小組合作要求。

在第4周制定小組合作學習常規要求,制定小組長培訓方案,第六周前完成小組長的培養及班級小組合作評價機制的建立(組牌、黑板評價表、學校激勵制度)。

3、把“三導式”課改的要求增加列入教師教學常規考核中。

教師要積極撰寫“導學卡”、“導學案”和導學相匹配課件,在數量上嚴格要求,努力踐行“三導課堂”,批改作業要有批改記錄本。語文、英語做好課前的預習為主,數學與科學、做好過程的導航與導練。

每月數量要求列入教師教學常規考核中:語文4個以上,數學4個以上,英語4個以上,科學4個以上。

4、教研活動緊扣“三導式”課改模式

(1)教研組計劃教研重點要轉移到“三導式”課改模式上。在活動的次數和“導學卡”的數量上做明確的要求。

(2)一個學期中教研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的次數至少達教師數一半以上,且活動主題要體現“三導式”課改的要求。

(3)每位教師每學年必須至少錄制一節不同課型的學科“微課堂”觀察視頻資源,每學年力爭打造“三導式”課堂教學示范課2-5節/科。

(4)具體常態研磨流程為:“困惑問題(提前共同梳理)--科研(小課題研究)和研磨議題--學習專題(閱讀搜集)--論壇主題--上課‘課題’(微課堂)--沙龍話題--撰寫論題”的“七題合一”路徑范式,力求每個層面的研訓活動在一個月、一個學期或一年內“解決或做成一件事”。

5、打造“四有綠色課堂”。

“四有”即有趣、有練、有法、有效。

有趣,興趣的激發比分數更重要。小學生的課堂應當是有趣的課堂。“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為直接、活躍的推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持久的興趣。

有練,即導練,課前導航,當堂訓練。練習要及時,習題須精選,練習善穿插,組織多變化。盡量采取“21181”有效課堂時間結構模式:(1)引出問題,接觸重點要快(2分鐘左右);(2)引導探索,感悟新知要慢(10分鐘左右);(3)實際運用,深化理解要透(10分鐘左右);(4)鞏固新知,拓展練習要精(8分鐘左右);(5)當堂作業,作業時間要足(10分鐘)。

有法,即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1)師生合作就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合作的一種學習形式。在師生合作學習中,教師是主導者、參與者、協調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2)生生合作就是小組合作。

有效,有效是最終目的。踐行“學為中心,以學定教,多學精教,先學后教”的有效學習。打造“輕負高效”的綠色課堂。

6、組織1次全校性的課改匯報課。要求語、數、英、科各開1節,時間定在14周。

7、定期召開課改領導小組和課改實施小組會議,分析解決階段課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謀劃下階段課改工作。

8、認真做好課改項目實踐研究工作。

我校于上周上報的課改項目兩個,分別是陳琴英負責的《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探究的實踐與思考》和鄭素環負責的《小學數學構建合格的“三導式”教學課堂策略的研究》。數學組和科學組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項目,為了更好的進行實踐研究,必須上升到學校層面來做,學校要負責課改項目的協調和指導工作。

9、修改制定推進“對象分類、權責分明、分項督導、分層提升”的教學常規管理考核方案。在“三導式”課改方面做細致的要求。

10、建立推門課制度,了解校學科教師的課改進度。

11、學校、教務處、教科處、教研組、教師學科計劃等中要有個層面的課改內容和要求。3。

五、組織保障

1、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2、實施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z

數學學科由z負責實施

英語學科由z負責實施

科學由z負責實施

語文學科由z負責實施

3、制度保障。

建立學校課改先進表彰制度,優先派遣課改教師出外考察、學習,對參與課改工作積極性高、貢獻力大的優秀教師要給予及時表彰鼓勵。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執行力和實際效益與教師教學實績評定、職稱評定結合起來。

六、課改工作行事歷

城關二小課堂變革實施行事歷

周次日期活動內容

12.10~2.161、修訂課堂變革實施方案。

22.17~2.231、制定學習小組建設實施方案2、參加縣課改會議。3、校課改領導(操作)小組會議

32.24~3.21、啟動課堂教學變革常態課“診斷式”校本行動;2、研究如何落實課堂變革實施方案;3、制定課堂變革具體任務、日程表。4、各教研組制定學科課堂變革實施教研計劃。5、修改學校教學常規考核方案。

43.3~3.91、討論修訂學習小組建設實施方案;2、校課堂變革校本研修活動開始;3、課改領導小組討論修改課堂變革具體任務、日程表。4、參加“推進課堂變革,鑄就幸福人生(二)”的校長論壇。5、教研組課改活動開始。

53.10~3.161、課堂教學變革常規第1次月考核;2、建立課堂教學變革“推門課”制度。3、配合縣醞釀一套多層面協同的合作小組建設和班級評價機制相統一的評價體系;4、完成班級小組合作評價機制的建立(組牌、黑板評價表、學校激勵制度)

63.17~3.231、參加學科課堂教學變革常態課例解析與診斷研磨活動暨學科短期培訓;2、迎接縣課改課題調研。3、課堂教學變革常規考核情況反饋及改進。

73.24~3.301、“小組合作學習”研討會(一)。

83.31~4.6①4月5-7日,清明節放假;

94.7~4.131、參加縣課改創意項目評比;2、校課改實施小組會議(小結評價、調整策略)3、課堂教學變革常規第2次月考核。

104.14~4.201、校課改領導小組會議(小結評價、調整策略)2、課堂教學變革常規考核情況反饋及改進。

114.21~4.271、期中考試;

124.28~5.41、縣小學課堂教學變革推介活動;2、組織全校性的課改匯報課。

135.5~5.11

145.12~5.181、參加各小學學科研訓日之“課堂變革在我校(我組、我段或我班)”現場匯報活動;2、課堂教學變革常規第3次月考核。

155.19~5.251、課堂教學變革常規考核情況反饋及改進。

165.26~6.11、“小組合作學習”研討會(二)。

176.2~6.81、參加小學“課改印記(二)”征集和評比活動;2、校課改研討會。(三)優秀“導學卡”評比活動

186.9~6.151、課堂教學變革常規第4次月考核。2、校課改領導(實施)小組會議(總結評價)

196.16~6.221、課改有關材料整理存檔。

206.23~6.291、期末考試;2課堂教學變革常規月考核匯總。

216.30~7.6

城關二小

篇2: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然而學生卻沒得到應有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施有效教學,需要我們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精髓,把握全新的現代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計劃:

1、要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以個別優生的回答,當作全體的回答,以優生的速度決定教學的進程等。真正的面向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教學民主的思想。在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接受型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課程改革也要求我們改變接受學習的現狀,變為主動性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大膽處理教材。正確使用研究性學習法,它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布滿求知欲和好奇心程。

2.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應和學生形成一種學習合作者的關系,把自己當作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學習行為,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人格,對學生不正確的地方不要簡單否認,要善于引導。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從內涵上來說,:

3.教學要有創新

創新教學,是現在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匯。它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內容。要培養創造型的學生,就需要有創造型的教師。不斷學習努力做到:(1)教學內容的創新,要改變考什么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傾向,不唯書是從,增加課堂的信息量。(2)教學環節創新,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想方設法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它們主動的探究新知識。學生在積極主動教學活動過程中,既把握了知識,又學習了語言、鍛煉了多方面的能力。(3)教學方法創新。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需要我們要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總結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經驗。(4)教學手段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最優的教學手段,以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最優的知識,得到充分的發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制作帶有視聽效果的課件,另一方面,要突破傳統手段的束縛,在傳統中求創新。(5)課堂練習的創新。課堂練習在鞏固新知的同時,要有思考價值,要具有開放性。在學生方面,我們要注重通過自己的教學,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要善于呵護和引導學生的創新火花。其實,在一堂課中,只要有一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稱得上創新。不管是教還是學,只要有一點創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

總之通過不斷加強理論的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熟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有關規律。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目的。

篇3:我對美術課堂教學改革中:合作學習認識

我對美術課堂教學改革中-關于合作學習的認識

美術新課改強調通過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由于各種原因,以往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加之我國中小學美術課程,長期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比較深,使課程目標的定位產生了偏差。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盡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并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要求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在每個單元課題中都體現了共同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提倡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藝術作品、學生與文化歷史等對話的互動與共同研究過程,既注重對每個學生在不同領域有自己專長的發展和愛好,又特別強調大家共同學習,相互合作的研究性方式,使所有學生通過學習得到全面的發展。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其三個特征為“主動、探究、合作”。在我們90年代初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仍屬新生事物,或在教堂教學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并沒能科學地理解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把握其精神實質。

所謂的“合作學習”是指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鼓勵同學間彼此協助,互相扶持,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并達成團體目標。合作學習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人際交往、團體合作能力等。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在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比較適合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無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