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心得:教學改革主要是改什么的?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教學改革主要是改什么的?
今天同學們相聚,有一個遠方的朋友問起,從你的博客里看到你們__最近搞課堂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到底是改什么的,如何改啊?這句話問的好,真的是該問,可能我們的好多教師都在稀里糊涂的搞課堂教學改革,到底改什么還說不定真的是弄不明白、弄得不清楚。
閑談間,有的教師也頗感困惑,各個學校的課改模式各顯特色、誰跟誰都不一樣,真的是百花齊放。對學校制定的課改模式是很感無所適從的,照著做吧有很多的不習慣,不做吧又怕學校領導不依。這可能一方面確真是學校的課改模式老師們感到不適應,做著麻煩且效果也不夠理想,更可能是學校根本就沒有弄清楚改革的意義,課改缺乏目的性、長遠性、實用性,胡亂的拼湊了一個模式應付了事,把老師們弄得暈頭轉向,不知道究竟該怎么做才好了。
我感覺大部分學校早早的制定出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在倘沒有真正弄清楚改革的目的性,又缺乏對課改的根本認識,領導們一盤算就去拼湊一個模式來讓老師照著去做,老師們在被動服從的基礎上,是難有成效的。我認為什么樣的模式倒不是最關鍵的,那是一種教學過程中自然生成的一種定式,是一種成熟的教學風格,是一套有著實效性、高效性的課堂教學方法。過早的顯現模式是有點不切實際的,我們現在最主要的是先去調動教師課改的積極性,改變教師的觀念,觀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所以要讓教師們知道我們現在課堂所處的狀況,有哪些弊端、是如何的制約了我們的發展,課改要求我們的課堂局面是什么,然后才能讓教師心服口服的去從事課堂教學改革,并做出成績來。這個探索的過程才是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在過程中方能真的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忽視過程的探索、急于求結果的顯現不正是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嗎?基于此,就本人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與同仁們做以交流和探討,希望能給尚在黑暗中摸索的教師們共明方向、攜手共進。
教學顧名思義,包含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課堂應該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是師生的一種共進和雙贏,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的達標和完成,促使教學質量大面積的提升,也使得師生的人格魅力得以鑄就。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頗有些“劍走偏鋒”的,可能是由于我們班額普遍較大、難以兼顧的原因,也可能是我們教師個人意識的原因,我們往往是重視了教師的教,以教師為中心太過濃重,極大程度上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學,甚至是學生的學變得在潛意識里可以是忽略不計的。
“傳統”教學的課堂上,幾乎是教師的“一言堂”,也許教師能夠做到精心備課,做到對教材的深度把握,課堂上只是盡情的把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悟一股腦的灌給學生“吃”,學生到底能吃多少、消化多少是不得而知的,一旦教學效果差時肯定是會去埋怨學生基礎太差、啟而不發、不可救藥、無計可施的;在課堂上,學生成了一個只需對個耳朵的聽眾,只需認真聽講便成為了教學的全部,有時教師可能也會向程度較好的學生發問一些問題,“滿堂彩”確真也掩蓋了不少課堂教學的諸多漏洞,皆大歡喜造成的將是檢測時的漏洞百出、成績極差,老師們則只有望洋興嘆的份,毫無了力挽狂瀾的勇氣。傳統的課堂教師習慣于了前臺的表演,學生成了真正的觀眾席,有時很多學生是否在“觀戲”已經是顯得很不重要了,睡覺之人往往是屢見不鮮的。殊不知,正是習慣于了教學過程中的“單向輸出”才造成了諸多的被動局面和成績大面積低下的根本原因。
我們接觸課改已經有七八年之久了,可能是我們的大多老師學習不夠深入,或者是我們缺乏課改的大氛圍,也許是我們認識不到自身的不足、缺乏一種課堂改革的真正內心需求,所以才導致了落后的局面。我們現在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實際上還是來自于新課程的改革,只是針對性更強了一些。我們的教師是需要充分的把新課程理念進一步深入的學習和融入內心的,否則舍本求末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只有我們的理念更新了、觀念轉變了,課堂教學做起來才會更有目的性、方法才會更有實效性、教學效果才會顯出高效來。
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課堂變得更為實效、更為高效起來,如何去做呢?就是要以課改的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兼顧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使教師的教更有目的、使學生的學更為充分,達到課堂效果的最優化,為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去服務,而不是僅僅抓了少數的幾個放棄了大部分的學生。策略是,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盡情的專注于個人的知識輸出,而是更關注于組織學生如何自己去自主的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和展示,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和有效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為學生的成長鋪好路、做好奠基。課堂上教師豐富的學識、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將退至幕后,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導演,不要再去和學生爭著表演、搶“戲份”,一切皆在“運籌帷幄”之中;學生則是被推到了課堂表演和展示的前臺的,學生真的是成了學習的主人,成了自主學習、成就自己的主體,教師要在觀看學生的表演中成就學生的成功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作用將在于對課堂的整體駕馭過程,要把握目標的完成情況、完成的質量,感受學生求知的過程、學習的效果是否有效、是否實效、是否高效。
在去新安縣的教育考察中發現,課堂上他們的教師是不怎么到講臺上去的,是在講臺下融入了學生之中的,學生也幾乎是忘記了教師的存在。看學生分組學習、相互激勵、相互交流,班級展示、進行辯論、形成結論,真的是群情激奮、熱鬧而富有秩序的,講臺下的教師老是在瞇著眼睛觀看著學生的活動,在不斷的賞識著、微笑著。可以想象這樣的課堂是自由的,是富于激情的,也是有實際效果的,更可能是學習高效的,老師更是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是有著空前的激進的。
實效的、高效的課堂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目標及要求,是要有具體的學習引導方案的,多是以導學的問題來具體顯現,并體現出一定的梯度;還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形式和方法,要有效果而不失秩序的井然,要形成良好的競爭態勢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低層次熱鬧景觀;教師還要做好檢測反饋的設計,做到及時檢測、查漏補缺、兼顧整體學習效果,力求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所感大致如此,詳細具體之處,有望教師們能多加探索,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之中及時改進、不斷完善,最終形成自己成熟的課堂教學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富有成效的教學風格,將會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之路走得更為順暢、更為便捷、更為有效,乃學生之幸、你我之幸矣!
篇2: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心得體會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整理完課堂教學改革心得,喝口水,抬頭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凈,宛如我此時的心情,輕松而明快。
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準備就已洶涌而來,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通過學習杜郎口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感受到課堂教學改革將是一場艱苦的,但卻是勢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樣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誰抓住了這一機遇,誰就適應了發展”。
在參加了多次關于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后,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悶了,教室布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后,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云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將課改想得過于神秘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并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贊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松,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愿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篇3:課堂教學改革之心得體會
學習了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詮釋,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長了不少的見識,讓我感到自己所會的是多么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這更讓我迫切的意識到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地給自己充充電了。不能再抱著自己舊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上一個新臺階!
首先評價學生不能只看考試分數,還要看思想品德、身體素質、社會責任感、行為習慣、學習熱情、方法技能、科學精神等綜合素質;再次對“知識”的定義認識要轉變,改變認為只有書本上、課堂上的內容才叫知識的傳統觀念,要樹立“大語文”的教育思想,使課堂的時空無限擴大;教師應有讓學生主動發展的觀念。學生的創新能力從本質上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適宜的教育環境中主動發展起來的。傳統語文教育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教師也常以“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自勉,給人的感覺學校教育就如茶壺(教師)往茶杯(學生)里倒水一般容易。其實這種提法只適合于“傳道、接業、解惑”的傳統教師功能,當前的創造性語文教育以“教師帶領學生去找水”來描述更恰當,所謂教學活動,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正確地、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只有讓學生學會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課堂就是一個表演的舞臺,問題是為什么表演,為誰而表演,怎么表演?那是理念的轉變,方式的轉變。課堂這個舞臺沒有天花板,告訴我們這個舞臺無比巨大,教師在課堂上有無比巨大的創造空間,我們只有在這沒有天花板的舞臺上,才能誕生出優秀教師。
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終會取得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總之,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這是對我的心靈、我陳舊的教育觀念進行的一次洗禮,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