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一、考試命題分析(劉珊老師撰寫)
(一)基本情況:
本次試卷緊扣教材、緊扣課標,從考查字詞句到詩歌賞析,從考查名著閱讀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考查課內外閱讀到寫作實踐,較全面地考察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情況,這與著重培養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體驗語文、感受文學、學習語言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
(二)具體分析
第一,本次試卷的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注重形式的多樣化。有考查書寫的內容,也有考查拼音和辨析字詞正誤的內容;有標點符號的考查,也有對短語結構的考查。在詩詞曲默寫考查中,既有填空題,也有理解性默寫題。有對名著閱讀的考查,也有對詩歌賞析的考查。這些題型,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考查了學生的語文知識的積累及實際運用能力。
亮點:名著閱讀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讓學生根據材料的提示內容,準確判斷后再答題。
商榷:
1.在淡化語法的今天,學生在一般了解語法的情況下,期末統考試卷中出現考查語法的試題,會給師生造成一種暗示:語法也要詳講多練;這會給中差生造成學習困難。
2.詩詞默寫題,出現七年級(上)的內容,也會給師生生成一種暗示:只要是背過的內容,都有可能考到;這也會增加學生階段性復習的負擔。
第二,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在閱讀、理解、表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試卷的考查點也很靈活。文言文閱讀,把課內外相關材料結合起來考查既注重內容上相關,又突出二者的相異。現代文閱讀,既對課內名篇進行重點考查,又考查課外閱讀的遷移拓展能力,較好地考察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
亮點:
1.11題把課文內容放到語文實踐運用中來考查,可謂一舉兩得。
2.13題(1)用品讀音調考查學生對人物內心的分析與理解,并采取開放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給學生的答題造成了有利的條件。
3.14題、16題和18題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試題和文段,如果審題不認真,或閱讀不仔細,或答題不全面,都很難獲得滿分。
不足:現代文閱讀文體單一,從本學年的教學目的來看,還應有“說明文體”閱讀的考查。
商榷:考查課內現代文閱讀,題型雖然精致,但難度較大,使中差生(包括少數好生)很難得分,更不要說獲得高分了。
第三,本次試卷能較好地考查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和收獲。學生能通過參與體驗語文,激發對語文的興趣。如第21-24題,這些題型較為靈活,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體現。
亮點:
1.綜合性學習,把考查校刊主編和形式與防震的主題結合在一起,具有現實意義,又有針對性。
2.21題的考查,要求學生答題的字數并不多,但通過四個欄目的設計,卻能考查學生對活動的整體構思和內容的相關相連。
商榷: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內容對中差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第四,作文在命題時,既考慮到題型的不同,又能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力求突出“說真話,抒真情”的主旨,讓學生人人有話可說,個個都能從不同角度抒發自己對生活真實感受。
亮點:兩道作文題都有新意,能避免題目的雷同。
不足:半命題缺少提示語,給中差生審題造成困難,直接影響他們作文的得分。
商榷:材料作文能否也給出提示語,讓中差生也能嘗試寫作此題。
(三)綜上所述
本次試卷具有覆蓋面廣,試題靈活;既注重基礎,又考查能力等特點。既有創新題,也有傳統題;既有“統一”的答案模式,又有“參考答案一二”等具有人文性的標準。這些舉措拓展了學生答題的思維,使他們語言的表現力、想象力、分析理解能力都得到了自由發揮,語文能力也得到了真實再現。但正因為考查的點多,又加上有一定的難度,致使學生的考試反饋是:高分太少,不及格太多。
建議:
1.命題組成員要認真分析試卷,發揚試卷的命題長處,改進試卷的命題不足。希望試卷的命題難易適中,讓全體學生都能考出真實的成績。
2.教學一線的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既要看到試卷中的亮點,又要看到學生的差距。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查缺補漏,達到考后有悟,悟中有得的效果。
二、成績情況統計
本次期末檢測全區平均分為57.64,全區14所參加成績統計的學校中,昆二中、昆八中西壩校區(3年制)、昆二十四中、昆三十中、五華外國語學校、長城中學等六所中學的語文平均分超過區平均分。
三、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第1題,要求學生“用正楷將下列短語正確、工整地書寫在田字格內”,大多數學生得滿分,丟分原因有三:一是書寫潦草,二是筆畫錯誤,三是寫錯別字。
第2題,要求學生判斷詞語中有無錯別字以及加點字的注音是否正確,本題正確率較高。
第3題,考查學生對標點符號用法的認識,丟分較多。
第4題,考查學生對常見短語結構的認識,丟分較多。
第5題,要求學生根據名著選段判斷所寫人物的姓名及綽號,學生答題存在的問題有三:一是審題不認真,不少學生寫了《水滸傳》以外的人物,如“孫悟空”、“豬八戒”;二是錯別字現象嚴重,如“魯智深”寫成“魯智生”“魯志深”,“吳用”寫成“吳傭”;三是對原著了解不夠,人物名字與綽號混為一談。
第6題,要求學生默寫教材內的必背古詩文,學生得分率較高,丟分原因主要集中在四點:一是錯別字較多,例如“燕然未勒歸無計”中的“勒”字寫成“勤”字,“海日生殘夜”中的“生”寫成“升”;二是八年級上冊、七年級上冊的背誦內容正確率較低,尤其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三是在理解記憶上丟分較嚴重,將“范仲淹在《漁家傲》中集中表達自己思念家鄉之情,慨嘆自己功業未立的詞句”理解為“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四是誤將連續的前后句順序顛倒。
第7題,考查學生對課內古詩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多數學生只了解字面意思,不明了詩詞的意旨在于借桃李過早綻放以致匆匆凋零,來告誡兒輩處事要謙虛不張揚,要到適當時候才展示自己才華的道理。少部分學生不看題目要求,亂寫答案,導致本題得零分的情況。這提醒我們在日常的詩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記背,還應注重引導學生對詩詞進行理解賞析。
第8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識記理解能力,得分率較高。失分多出現在“假”、“俟”二字上。這兩個實詞如果放在課內文言文句子中,學生解釋正確的幾率可能會高一些,但在課內文言文中學過,又出現在課外文言文中,許多學生就不能準確解釋其意義,可見很多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弱,靈活應變的能力較差。
第9題,考查學生的文言虛詞的識記理解能力,學生得分率較低,錯誤選項較多地集中在“D”選項,即對“者”字意義和用法的理解上存在問題較多。建議老師們加強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歸納概括。
第10題,考查學生“理解并能用現代漢語說出句子的意思”的能力,學生答題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具體字詞的解釋有誤,如不清楚“其”所指代的對象,“然”字翻譯為“自然”,“禮”字翻譯為“禮物”;二是對文句的感情傾向和思想內涵理解有偏差,如有的學生不理解宋濂幼時讀書之艱辛,在翻譯文句時理解為他在討好生氣的老師,給老師送禮,甚至是送“美人之禮”。
第11題,考查學生概括文段信息及仿寫句子的能力,學生答題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做法”的概括沒有仿寫意識,多數不能以六個字來進行概括,抓不住關鍵信息,;二是對宋濂所屬的朝代記憶模糊,導致學生所寫答案混亂;三是有部分學生完全脫離題目要求隨意舉例子;四是錯別字較多,如“宋濂”的“濂”字寫成“廉”,“拖延”的“拖”字寫成“托”。
第12題,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學生答題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一是對題意理解錯誤,有一部分學生將題目要求理解為“為什么書非借不能讀”,甚至有的學生完全拋開文章來回答“為什么要借書”;二是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差,約有1/3的學生僅將原文抄錄下來,而沒有理解作者的論證思路;三是答題不具體,很多學生寫出了“舉例子”、“擺事實”,但是沒有結合實例進行分析;四是表達不流暢,錯別字現象突出。
第13題第(1)小題,通過對“哦”字的聲調判斷,考查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判斷“哦”字聲調為“第二聲”的學生,近半數不能結合小說的主旨進行分析,沒有體會到這里不僅表現了掌柜的驚疑,還表現了掌柜“別人痛苦我心喜”的畸形心態。判斷“哦”字為第四聲的學生,有的沒有體會到這里表現了掌柜對別人生死漠不關心的麻木心態。
第13題第(2)小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能力,“竟”字主要突出的是丁舉人的兇殘和旁人的趨炎附勢,但較多的學生認為這表現的是“孔乙己膽子大”,而不能深層把握“竟”字的作用。
第14題,考查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閱讀文章”及“了解描寫的表達方式在表達上的作用”的能力。學生答題存在的問題是:第一,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能夠答出自然環境對社會環境的烘托,以及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及命運的暗示作用;第二,大部分學生僅從文章結構上作答,而沒有從表達方法及表達作用方面作答;第三,很多學生不善于審題,對課內小說的理解不深入。
第15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的能力。大多數學生認識到這是表現了“社會的冷漠無情”,但回答不夠具體,沒有具體分析掌柜說這句話時候的心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是“說明孔乙己已經好長時間沒有來喝酒了”。
第16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情感、態度”,通過細節描寫分析小說人物心理的能力。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是:不會緊扣選文內容進行分析,脫離具體文本下結論,或者生搬硬套整篇小說的主題思想。
第17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學生答題存在的問題是概括表述不準確,如把“跟自閉癥和平共處”理解為“與兒子共處”、“與兒子和平共處”、“與自閉癥共處”、“與患自閉癥的兒子共處”、“與兒子的自閉癥共處”;把“和生雞蛋之間的戰爭”理解為“孩子玩生雞蛋的行為”。
第18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很多學生均未能抓住要點進行回答。
第19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人物情感、想象并進行描寫的能力。學生基本能夠得分,但能夠得到滿分的學生較少。問題在于很多學生不認真審題,沒有扣住前后文意進行想象,甚至忘記了馬克西患有自閉癥的事實,想象不合理。有的只寫了神態,有的只寫了動作,有的學生甚至寫成了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
第20題,考查學生通過情節分析概括人物特點的能力。部分學生不認真審題,對題干里的兩個問題只回答一個。有的學生對“媽媽”這個形象的認識不到位,難以全面分析人物特點,究其原因為:第一,學生在生活中不善于觀察和思考,缺乏理解他人、體諒他人的人生態度;第二,做題時過于匆忙,沒有精心思考與分析。
第21題,考查學生“設計和組織語文活動的能力”。部分學生設計欄目時未能扣住活動主題。題目要求中的“示例”使學生造成誤解,有相當部分學生一空答三個詞。
第22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答題情況較好。
第23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段中心意思選擇材料”的能力。答題情況較好。也有少數學生不認真閱讀文段就胡亂回答的情況。
第24題,考查學生“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得分率較低。本題設計的病句病因比較明顯,教師也應該講過,只是病句隱藏在文段稍后的位置,給學生造成了分析的困難,有部分學生在第一句中找語病,以致出錯。
第25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次寫作有一個半命題作文和一個材料作文可供選擇,選半命題作文的學生較多。大部分學生能正確理解題意,圍繞題意作文。選擇半命題作文的學生寫出了較多的優秀作文,有的學生別出心裁,采用“網上回帖”、“現場直播”等形式,盡情展示了自己的文采,其創造性令人稱贊;選擇材料作文的學生雖少,但由于材料能夠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出現了多篇真實而有真情的作文;有的學生或以所學詩歌串連全文,寫得詩意盎然,或以比喻排比修飾全文,警句不斷,文采斐然。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有:第一,學生選擇半命題作文,約有1/3的學生沒有按要求補充題目,或者補充的詞語與后面的“沒有終點”搭配不當,或者沒有在文章前面寫題目;第二,對半命題作文進行題目補充時思路較為狹窄,多為“知識沒有終點”、“學習沒有終點”、“愛沒有終點”等;第三,有不少選擇材料作文的學生不能全面理解材料的內涵,僅從字面意思膚淺理解,或者斷章取義進行立意,有的學生在寫作時僅對材料進行了擴寫和續寫;第四,作文選材較為瑣碎空洞,很多學生寫到“5.12”大地震時,僅僅是復述新聞媒體對地震相關情況的報道,不善于根據自己作文的中心主旨選擇和重組材料,也不善于探究事實背后值得思考的問題;第四,寫作語言較為粗糙、乏力、蒼白,說教型的文章較多;第五,文體不明,文體雜糅的情況較為嚴重,很多學生不能根據文體特點恰當地安排記敘和議論的份量和關系,例如在議論性質的文章中出現僅引用一則長材料為論據的情況,且這一則長材料占據了文章的主要篇幅,而在記敘性質的文章中又出現記敘和引用材料交叉出現的情況,并摻雜了較多的議論。
四、教學建議
針對考試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有如下的教學建議:
第一,即將進入九年級,面臨中考備考工作,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回歸到語文學習的兩大基本能力:讀和寫。具體說就是:讀得懂文本、題干和要求,并能準確流暢簡練地表達自己的思考。
第二,在作文教學方面,要重視審題、立意和選材的指導和訓練,做好“作文導寫”和“作文修改”的工作;引導學生注意文體特點,有利于學生構思行文,做到思路清晰,文章構架穩固;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積累寫作材料,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同時也要注意整理教材課文中可利用的素材,指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寫作觀念:作為一名初中學生,在寫作時不要空洞說教,不要勉強自己進行吃力的邏輯推理,而要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表達思想情感、表現主旨內涵。
篇2:小學四年級語文上期中試卷分析
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試題類型及所占分值:
一聽力:5分
二抄寫句子:5分
三基礎知識:19分
四閱讀:31分
課內閱讀:20分
課外閱讀:11分
五作文:40分
口語交際:10分
習作:30分
試卷分析:
一聽力練習:
此題主要是為了考察孩子能否專注傾聽,能否帶著所給問題進行有目的地傾聽,能否聽懂一段話。通過測驗,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要求,只是因為寫錯別字和寫書名時忘帶書名號而扣分。
二抄寫句子:
此題是為了考察孩子的書寫是否正確、規范,書寫句子格式是否正確。通過考察,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規范地書寫,只是個別孩子因為漏字、抄錯字、開頭未空格或者標點放在了該行的第一格而扣分。
三基礎知識:
此題包括看拼音寫詞語、給漢字注音、補充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和根據自己對所給人物語言的理解補充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的提示語。通過考察,發現孩子們對于生字和日積月累的掌握較好,拼音掌握較差,尤其是對于課本上要求認識的生字掌握不太好。在給人物語言添加提示語時,學生基本上都能添加合適的提示語,只是好多孩子“地的得”不能正確運用。
“地”后面一般跟表示動作的詞語,比如:認真地聽飛快地跑
“的”后面一般跟表示名稱的詞語,比如:美麗的花潔白的云
“得”后面的詞語是補充“得”前面的詞語的,比如:跑得快
笑得燦爛
篇3:小學三年級語文上期中試卷分析總結
中期考試開始了,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采擷成功的果實,這種感覺是從孩子們進入“考場”的那一剎那開始的,心中充滿了期盼。面對考試二年級的學生已顯得成熟了許多,但是想起我們的學生,心中又多了一份擔憂,因為我們的學生都基礎差,底子薄,認真看了卷子,心中有了許許多多地感觸。
小學教學本身的基礎性,讓我們一直在教學中偏重孩子們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基礎知識,共分為四道小題,包括看拼音寫詞語、辨字組詞、加偏旁組字并組詞、連線找朋友,第一題的看拼音寫詞語,考察孩子們的拼寫能力,這已成了經典題型,但這道題卻恰到好處地指引了我們的平時教學,考察了孩子們的閱讀積累。但這道題里有一個生詞“小溪”不是學生應掌握的內容。這道題多數學生都答得不錯,但有個別學生錯誤百出,需要我們以后再生字教學中下更多的功夫。
分析卷面,發現部分學生對字的結構掌握得不扎實或者可以說對生字掌握得不是特別熟練,在二題辨字組詞、三題加偏旁組字并組詞中錯誤率高一些,如用“福”字組詞“幸福”時,很多同學寫錯了“幸”,針對此情在以后教學中要有改進措施:
1、加大力度,對生字詞掌握得不牢固的學生進行及時考核。
2、教學中,多關注生字詞掌握費勁的孩子,指導字的結構,幫其運用不同的方法記生字詞。
3、培養他們閱讀課外書的興趣,多讓他們講故事。
第四題連線找朋友考察的內容是上學期所學課文《我有一盒彩筆》里的內容,這道題百分之九十幾的同學都答得不錯,但有個別同學已經把去年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積累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的積累,包括詞語積累、近反義詞、照樣子填合適的詞、古詩的積累,在這一方面學生丟分比較多,比如“小小模仿秀”一道題,要求學生寫出五個“一()不()”的詞語,但很多同學只能寫出兩三個,能寫四個的就很少,全寫對的更是鳳毛麟角了,究其原因,與我們平時訓練不到位有關,以后應在這方面加大力度。近反義詞這道題里,學生錯誤比較多的是寫“紀念”的近義詞,好多同學不會寫“留念”的“留”,我想這可能是這個字還沒學些的緣故。“照樣子填合適的詞”這道題學生錯誤也很多,因為我們平時訓練學生寫ABB這類詞時,只要求學生能夠寫出幾個這類詞就可以了,但這次考題明顯比我們平時的訓練高了一個檔次,我想這就是學生失分多的原因吧,我想這也也會對我們以后的教學有一個引導。
“我會填”考察的是查字典。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練習得很好,還進行過各種查字典比賽,但有些同學沒看清題目要求,寫大寫字母卻寫成了音節。原因出在孩子們不認真讀題。
閱讀類題主要包括準確使用標點符號,選詞填空,給句子排序,短文閱讀,“我能準確使用標點”這一題中,第一小題錯誤最多,其余兩題基本上都能做對。選詞填空一題,同學們也答得不錯,不過有個別同學對“呼喚、歡呼”還是理解不到位,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對學困生加強指導。給句子排序這一題學困生還是存在較多的問題,其余學生基本能夠準確的排序。短文閱讀存在的問題相對多一些
閱讀部分,其中“給帶點詞注音”里“獵”這個字學生不認識,但有些閱讀面廣的同學做對了,數句子、數段落這在平時訓練的很多,幾乎每上一課都有這樣的練習,所以多數學生都做對了,對于沒做上的同學,我想只要以后繼續堅持這樣的練習,肯定會有所進步的。這道題里還有幾個小問題,在以往幾次的語文小測試中,由于看到閱讀短文中很簡單的問題出現錯誤,我曾經說過:“閱讀短文,你就是認真讀短文,從里面找出有關的內容把它抄下來”,結果有的同學抄上了,但回答不全,因為那個空格小,需要抄的內容多,所以容易誤導學生回答問題時不完整。整改方法:1、教學語文中,讓學習課文與分析閱讀短文相結合,在學課文中有機的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培養學生踏踏實實讀的習慣,邊默讀邊思考問題,重點的勾出來、寫出來,做上標記。)2、平時加強閱讀短文訓練,有限的時間內做閱讀短文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分析問題。3、講故事時,有意識的給學生練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或指出明白了什么道理。4、切忌武斷地告訴學生答題的快捷方式,造成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