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中八年級語文期中檢測試卷質量分析

初中八年級語文期中檢測試卷質量分析

2024-08-02 閱讀 6484

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檢測試卷質量分析

本次試卷,在命題時,我們還是本著與中考保持一致的原則,重點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本次考試均分是79,比預計分略高一點,(當時估分是78)優秀率約30%,合格率較高,全年級只有一個不及格。現就考試情況做個簡要分析:

一、基礎知識部分

基礎知識部分1-3大題是最容易得分的,而若失分也是讓人覺得最可惜的一部分。本次閱卷中發現,約一半以上的學生這個部分能不扣分,或只扣1分;與此同時,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要扣2分以上,少數學生甚至要扣6分以上。這些學生是今后我們教學基礎知識部分中要重點關注的對象。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同音字難以區分。比如:“端詳”的“詳”寫成“祥和”的“祥”;“生涯”中錯別字“崖”找不出來等等。形似字容易混淆。如:“萬籟俱寂”中的“籟”寫成了“簌簌”的“簌”。二是古詩詞背誦不牢固,不同詩詞內容、作者、題目混搭;或者雖然能背,但卻往往只是出于機械記憶而寫錯字。

4-5兩題,考查的是語言的表達和組織能力。第4題出現的問題還是幾個方面:1.概念不清,未能很好地抓住“神態描寫”這一關鍵信號,進行添加準確而恰當的神情。2.理解偏差,有些同學不能準確地感知此處的神情應傳達出“滿意、贊許等態度”,卻加上了“皺了皺眉”等神態,最后南轅北轍,導致失分。而第5題緣于部分同學沒有認識到長城的多元化價值,就很單一的說其軍事價值,最終導致分數的丟失。

二、閱讀理解部分

閱讀理解部分共有四個板塊:課外文言文、課內現代文、課外說明文和課外散文。在命題時如中考題一樣形成一定的梯度,其中70%的題目較為簡單,20%有一定難度,10%是特別難的。

6-10題考查學生對課外文言文的理解,其中也結合了課內文言文的知識,包括一詞多義,虛詞“之”的意思,特殊句式的理解,句子翻譯和人物形象的把握。這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中考的要求。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緣于涉及的面比較廣,再加上有些許同學對已學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故而在考試中就不能很好地辨別“而”、“于”、“卒”、“坐”、“之”和“將”等字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從而降低了答題的正確率。第9題是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翻譯,向來要求以直譯為主,盡量做到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的意思不能遺漏,搞錯。另外,要注意句式特點,一些特殊句式,翻譯時應視實際情況做適當增、調、刪,使譯文“信而達”。在具體翻譯中,學生的錯誤主要還是由于沒有把握以上翻譯要領而出現的。部分同學關鍵詞語沒有翻譯正確,如“若”、“父子”、“執心”。

而11-14題是考查學生上課效率的,在課文分析時,都是講過的,故而基本都能答到點子上,得分率也比較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同學還是沒掌握,是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課后復習不到位。我們在指導學生復習時,對于一部分學生可能也要加強檢查的力度。

之后的15-17題是課外說明文閱讀。題型為兩道表述題、一道選擇題,符合中考出題規范;三道題目一道考信息篩選,一道是內容的把握、一道考說明方法,難度不是很高,符合初二學生認知水平。雖然所給文本較長,但只要能以平靜的心態認真研讀文本,從文中找出關鍵語句,然后仔細辨別語句中文字的差異,那么第15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最后的19-22題考查的是課外散文,這一部分20和22題的得分率特別低些,究其原因,一是20題屬于鑒賞評析能力檢測,而22題是對文章主旨的考查,都有一定難度;二是散文閱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定的底蘊,學生閱讀時容易浮于表面,一知半解,不能穿透文字,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層次涵意,學生答題時就會憑自己的臆想而非文本的閱讀,導致回答有偏差;三是現在的學生普遍比較浮躁,往往讀了一遍就將文本放在一邊,不愿再去反復咀嚼,而散文的閱讀卻恰恰需要耐心的閱讀和冷靜的思考。

縱觀閱讀理解這一部分,學生作答時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題目要求閱讀不仔細,審題不到位。這可能由于做題時心態不夠平和,比較浮躁而致,比如第14題,明明要求舉例說說,相當部分的同學例子就是不舉,不是不會舉,而是沒仔細審題,根本沒看到這個要求,或者看到了也沒意識。

二是理解和分析的綜合能力檢測的題目,學生一般只把握了最表層的含義,如第18題,解釋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第一句是深層含義,而第二處則是表層含義,學生往往就孤立地去看這個詞語,不能很好地聯系上下文,故而第一處就回答不準確。

三是表述題,學生回答不完整,缺少條理,表述不清楚。如第21題,(有一生這樣作答)“要尋找的就是主人要過的一種真正想過的日子。”究竟是怎樣的日子呢,也不再具體說明白,(意思就是閱卷老師你自己去猜吧),這樣含糊的答案也較多。

四是文章主旨把握不了,導致有些有一定深度的綜合性題目不會做。如20和22題,很多同學認為主旨是思鄉或游子要歸家,故而回答錯誤。

篇2:第一學期初二八年級語文期末檢測試卷質量分析反思

八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整體情況

1、試卷結構:仍分三大塊,由基礎積累,閱讀感悟,生活寫作三部分構成。

2、試題題量:進一步減少,全卷計21題。

3、試題難度:較以往偏難,難度系數0.68左右。

4、試題特點:

①突出基礎,重視雙基能力的考察。

②突出探究,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呈現。

③體現新課標精神,考察三維目標達成情況。

④貼近生活,關注自然、社會、人生,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⑤穩中求變,考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綜合。

5、答題情況:

①縣均分69.81分,學校間均分差別大(除實驗學校81.51分外),一初中、廬中、明中等均超過72分,高出最低64.68分達8分之多。

②縣優分率21.22,學校間差距更大(除實驗學校64.76外),一初中31.26,廬中25.32,明中24.94,晶中23.51,而最低6.41,達20左右的差距。

③縣及格率82.41,(除實驗學校99.56),廬中91.85,一初中87.79,明中87.41,另有6所學校亦在80以上。

二、具體情況:

1、基礎積累:

①第1題注音寫字全出自課文后“讀一讀,寫一寫”,其中的“應”主要考察多音字,以引起教師對多音字的重視。

②第2題默寫詩文,考察積累情況,以學生答題抽樣看,其中的⑦、⑧兩小題得分率分別為71%和64.3%.反應出教學中對詩文名句深入理解與相應聯系這一環節還較薄弱。

③第3題考察文學常識及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得分率為64.2%,說明教學中對這一知識點有忽視的傾向。

④第4題把名著閱讀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考察,是一種新的形式,既考察了學生篩選、分析、歸納、探究的能力,也對學生表述時語言的規范性提出了要求。

⑤第5題是語言的實際運用,同樣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考察學生修改文章,根據要求仿寫句子等方面的能力,本題不僅對教師要認真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提出要求,也對教師指導學生規范使用標點提出要求。

⑥第6題考察學生觀察、篩選、表達信息的能力,對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具有指導意義。

2、閱讀感悟:

①文言文閱讀:第7題得分率為41.2%,這既反映出學生運用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較差,也反映出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文言句讀的教學指導。第10題為淺顯文言文的比較閱讀和賞析,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答題情況實際上反映了教師平時對文言文的教學情況,或者說反應了教師對新課標相關要求的理解和貫徹情況,能說出三點以上的學生只有29.54%,可見,文言文教學尚須加強,不能只停留在讀一讀、譯一譯的層面上。這首先要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和文言文教學能力。

②課內現代文閱讀:本題的5個試題設計,都出自不同課文后的練習題型,有的是在課后練習題基礎上的略微變化,目的是考察學生運用巳知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13題在分析課文時,教師應必講的內容,但得分率也只有64.95%;第15題為鏈接題,這樣的練習課后習題中頻繁出現,但令人驚詫的是得滿分的只有5.1%,得2分只有13.06%。得零分的競有37%,這說明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課后練習的利用,忽視了課后練習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指導價值。

③課外閱讀:第16題考察了詞語的運用,第17題考察了整體感知,特別是對文章主題的多角度理解,18題是句子的賞析,19題是修辭的表達作用,20題是難活題,這些題目的設計也都是以課文文本后的練習為基礎,進行拓展延伸。其中16題與18題分別有32.9%和27.3%的學生得分為零,可見,在詞語的運用和句子的理解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指導訓練。

3、生活寫作:

①此次作文為二選一,其中一是話題作文,二是話題作文與半命題作文的結合,力圖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且不設審題障礙,學生能易于把握要求。

②作文選題都出自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只要平時真正進行了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的作文就有內容有情感有材料。抽樣看,有41.5%的學生得分在24分以上,且有滿分作文。4%的學生得27分以上。

③從選題的價值取向上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家庭、關注親情、關注家鄉,與新課標聯系緊密,注重人文性。

④從學生寫作情況看,選材老、陳、舊的多,編造、捏造的有,對事件的描寫不細膩,缺乏細節描寫,有些文章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情感不真,缺乏生活體驗,不會從生活細節中挖掘有價值的東西。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師教學中對作文教學的忽視,至少是指導不夠。

三、反思:

1、試題要力求明確簡潔,不繞彎子,突出重點。

2、試題要考慮廣大學生的學情,可成立命題小組,力求典型。

3、本卷具有如下指導意義:

①基礎年級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雙基訓練。

②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③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

④在規范表述結論中體現學生的思維過程。

⑤高度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特別是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達成。

⑥充分利用課后練習,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