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第一學期初二八年級語文期末檢測試卷質量分析反思

第一學期初二八年級語文期末檢測試卷質量分析反思

2024-08-02 閱讀 9110

八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整體情況

1、試卷結構:仍分三大塊,由基礎積累,閱讀感悟,生活寫作三部分構成。

2、試題題量:進一步減少,全卷計21題。

3、試題難度:較以往偏難,難度系數0.68左右。

4、試題特點:

①突出基礎,重視雙基能力的考察。

②突出探究,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呈現。

③體現新課標精神,考察三維目標達成情況。

④貼近生活,關注自然、社會、人生,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⑤穩中求變,考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綜合。

5、答題情況:

①縣均分69.81分,學校間均分差別大(除實驗學校81.51分外),一初中、廬中、明中等均超過72分,高出最低64.68分達8分之多。

②縣優分率21.22,學校間差距更大(除實驗學校64.76外),一初中31.26,廬中25.32,明中24.94,晶中23.51,而最低6.41,達20左右的差距。

③縣及格率82.41,(除實驗學校99.56),廬中91.85,一初中87.79,明中87.41,另有6所學校亦在80以上。

二、具體情況:

1、基礎積累:

①第1題注音寫字全出自課文后“讀一讀,寫一寫”,其中的“應”主要考察多音字,以引起教師對多音字的重視。

②第2題默寫詩文,考察積累情況,以學生答題抽樣看,其中的⑦、⑧兩小題得分率分別為71%和64.3%.反應出教學中對詩文名句深入理解與相應聯系這一環節還較薄弱。

③第3題考察文學常識及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得分率為64.2%,說明教學中對這一知識點有忽視的傾向。

④第4題把名著閱讀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考察,是一種新的形式,既考察了學生篩選、分析、歸納、探究的能力,也對學生表述時語言的規范性提出了要求。

⑤第5題是語言的實際運用,同樣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考察學生修改文章,根據要求仿寫句子等方面的能力,本題不僅對教師要認真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提出要求,也對教師指導學生規范使用標點提出要求。

⑥第6題考察學生觀察、篩選、表達信息的能力,對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具有指導意義。

2、閱讀感悟:

①文言文閱讀:第7題得分率為41.2%,這既反映出學生運用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較差,也反映出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文言句讀的教學指導。第10題為淺顯文言文的比較閱讀和賞析,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答題情況實際上反映了教師平時對文言文的教學情況,或者說反應了教師對新課標相關要求的理解和貫徹情況,能說出三點以上的學生只有29.54%,可見,文言文教學尚須加強,不能只停留在讀一讀、譯一譯的層面上。這首先要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和文言文教學能力。

②課內現代文閱讀:本題的5個試題設計,都出自不同課文后的練習題型,有的是在課后練習題基礎上的略微變化,目的是考察學生運用巳知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13題在分析課文時,教師應必講的內容,但得分率也只有64.95%;第15題為鏈接題,這樣的練習課后習題中頻繁出現,但令人驚詫的是得滿分的只有5.1%,得2分只有13.06%。得零分的競有37%,這說明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課后練習的利用,忽視了課后練習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指導價值。

③課外閱讀:第16題考察了詞語的運用,第17題考察了整體感知,特別是對文章主題的多角度理解,18題是句子的賞析,19題是修辭的表達作用,20題是難活題,這些題目的設計也都是以課文文本后的練習為基礎,進行拓展延伸。其中16題與18題分別有32.9%和27.3%的學生得分為零,可見,在詞語的運用和句子的理解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指導訓練。

3、生活寫作:

①此次作文為二選一,其中一是話題作文,二是話題作文與半命題作文的結合,力圖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且不設審題障礙,學生能易于把握要求。

②作文選題都出自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只要平時真正進行了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的作文就有內容有情感有材料。抽樣看,有41.5%的學生得分在24分以上,且有滿分作文。4%的學生得27分以上。

③從選題的價值取向上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家庭、關注親情、關注家鄉,與新課標聯系緊密,注重人文性。

④從學生寫作情況看,選材老、陳、舊的多,編造、捏造的有,對事件的描寫不細膩,缺乏細節描寫,有些文章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情感不真,缺乏生活體驗,不會從生活細節中挖掘有價值的東西。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師教學中對作文教學的忽視,至少是指導不夠。

三、反思:

1、試題要力求明確簡潔,不繞彎子,突出重點。

2、試題要考慮廣大學生的學情,可成立命題小組,力求典型。

3、本卷具有如下指導意義:

①基礎年級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雙基訓練。

②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③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

④在規范表述結論中體現學生的思維過程。

⑤高度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特別是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達成。

⑥充分利用課后練習,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

篇2:八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第六單元測試題卷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六單元測試題卷

(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26分)

1、下列黑體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屋舍(shě)阡陌qiānmò)便要還家(yào)詣太守(yì)

B、案牘(dú)濯清漣(zhuó)褻玩(xiè)鮮有聞(xiān)

C、軒敞(xuān)箬篷(ruò)鉤畫了了(liǎo)選賢與能(jǔ)

D、決眥入歸鳥(zì)老嫗(yù)幽咽(yān)垂髫(tiáo)

2、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A、青林翠竹,四時俱備B、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C、選賢與能D、便要還家。

3、選出不是對偶的一項:()(2分)

A、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B、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C、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D、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記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貶官黃州時所寫,該文僅以很小的篇幅,描寫深秋月夜的景色,抒發被貶后的復雜心情。

B、“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句不寫自己對故鄉的難分難舍,卻反過來說故鄉水難舍詩人,為詩人送行,真是獨辟蹊徑。

C、李白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杜甫則是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他們并稱“李杜”。

D、“拄杖無時夜叩門”中“無時”意思是沒時間無空閑,傳達了無法享受美景的遺憾之情。

5、下列各句朗讀節奏劃分不妥的一項是:()(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答謝/中書書。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A、陶淵明,北宋文學家、詩人。一名潛,字元亮,其《桃花源記》是詩《桃花源詩》的序。

B、《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說”,是古文中的一種議論文體。

C、《陋室銘》中的“銘”,是一種用韻文體,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

D、《核舟記》作者是清代的張潮。這是一篇介紹核雕藝術的說明文,展示了我國古代藝人卓越的藝術才能。

7、按照提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0分)

(1)《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景物描寫,似水墨畫一般,“,、,。”頗有點像七年級所學豐子愷的《竹影》里的墨竹畫。

(2)《歸田園居》“,”兩句,可以看出作者勞作的艱辛。

(3)《渡荊門送別》中“,”兩句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

(4)《陋室銘》中,作描寫陋室外環境的句子是:,

(5)《春望》詩中,觸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詩句是:。8、賞析。(4分)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①頷聯用“征蓬”“歸雁”自喻,暗示了詩人政治生涯的(2分)

②,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是?描寫了塞外怎樣的風光?(2分)

二、閱讀理解。(44分)

(一)桃花源記(10)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木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9.翻譯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0.桃花源中人為什么“皆嘆惋”?(2)

11.為何當漁人要離開時,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2)

12.桃源世界與“大同社會”比較,你更喜歡那個社會,為什么?(3)

(二)記承天寺夜游(12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3.解釋加線的詞。(2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②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者()

③懷民亦未寢()④水中藻荇交橫()

1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②相與步于中庭

15.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筆下的月有何特點?(3)

16.你如何理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句的含義,你如何理解?(3分)

(三)三峽(13)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篇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同步練習參考及提示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同步練習參考答案及提示

答案與提示

第一單元

1.《藤野先生》

積累與運用

1.fēipōujiéxùnpiējìjīhuì2.(1)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這里指學校發生過的一些事情。(2)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3)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節奏分明,和諧悅耳。(4)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3.C4.CB(注意“明、暗”的順序。A項是作者所贊揚的內容,但不是線索,魯迅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離別、懷念的過程才是文章的線索。)5.(1)“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東京失望的思想感情,為后面寫去仙臺學習做鋪墊。(2)作者通過比喻和反語的修辭手法,用冷嘲熱諷的筆觸描寫出“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思想腐朽、不學無術的丑態,表達了作者對他們極端厭惡、鄙視的思想感情。

理解與鑒賞

1.①將先生訂正過的講義,訂成三厚本,作為永久的紀念。當不幸丟失時,想方設法去尋找。②將先生的照相掛在書桌對面的墻上。③將對先生的懷念化為實際行動;不斷從先生那里汲取精神力量,增強與*x派及其御用文人斗爭的勇氣,多寫戰斗的文章。2.“良心發現”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對中國的希望,便使自己的愛國思想和斗爭精神受到觸動。3.抒發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結尾把回憶往事和現實斗爭結合起來,突出了藤野先生對作者的影響之深。

拓展與提高

1.(1)對“我”犯錯的不滿;為“我”回避懲罰而生氣、惋惜。(2)為犯錯而臉紅;為同學替己辯護而感害羞;為自己逃罰而慚愧;為有負華老師的希望而不安。2.詳寫了“我犯錯而被教育”這件事;略寫老師的嚴厲、“我”的造句受到表揚、老師帶“我”吃館子及坐錯車等事。好處是:突出老師的對“我”的教育,使老師的形象鮮明而富有個性。3.華老師有才學;工作極端認真;管理嚴格;善于教育學生;熱愛學生。“我”熱愛華老師,懷念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