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初中九年級化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試卷是自主命題,主要考查的的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二、三單元的內容,總分為60分。試題考查學生有效、準確記憶的東西較多,但又有考查學生邏輯推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試題。全卷包括15個選擇題,7個大題目,與中考題量基本一致。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學生成績分布情況,50分以上的2人,36分以下即不及格的為4人
2、透過學生答題分析,可以看出(1)學生只要態(tài)度端正,能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學習,即能取得較好成績。(2)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體現(xiàn)在課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聽課,不能主動簡要地做好筆記,不能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不能積極進行習題訓練而達到提高的目的,這部分學生似乎是抱著看熱鬧的態(tài)度來學習。(3)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抱著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學科考試無所謂的態(tài)度,把選擇題隨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況。
三、今后師生努力目標
1、學生應該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樹立信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要努力、刻苦、勤奮,真正做到聽一聽,練一練,想一想,議一議,問一問“五個一”的要求。
2、教師應該充分利用40分鐘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教研,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同時扎實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及時要求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和訓練。
3、抓住化學學科的特點,加強記憶,及時總結,使知識點形成網絡結構。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4、向其他學科老師學習,與班主任密切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篇2:初三化學月考考試質量分析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初三化學月考考試質量分析
一.對試卷的整體分析:
本次月考的試卷試題特點:題型穩(wěn)定,難度適中,學科重點突出,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核,試題同樣注重思維深入和嚴密。
二、從試卷答題情況分析,存在問題:
1、基礎知識不扎實,重要的知識點理解不清。例如分子的概念,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化學反應的類型,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2、閱讀能力和應用化學知識能力有待提高。例如第三大題,第四實驗室中的第二題等,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全部答錯。
三、從考試成績分析:
本次考試總分為100分,參考人數(shù)139人,90分以上8人。60分以上64人。平均分為58分多,考試成績中學生兩極分化及其嚴重。
四、下階段措施:
從考試結果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在綜合應用方面較欠缺。在后階段教學中,要努力做到:
1、加強雙基教學,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初中化學內容多,時間短,適當加強記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對重要的考點,整理成一定題目,讓不及格的同學反復練習,力求人人過關。
2、提高及格率,應重點關注學習困難學生。以模擬考試試卷為例,明確告訴他們現(xiàn)在的考題都不難,只要有信心和恒心,都是可以成功的。同時在復習《中考總復習》第一、二單元時,將書上的知識點再重新給他們進行梳理,按單元再次將基礎知識點歸納總結,特別是將可以通過背誦記憶的簡單知識點羅列出來,要求學生抄寫、記憶,并進行小測或抽查。由于考試的計算題難度不高,在以后的復習計算題時,可以開展計算題專題訓練,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計算題不難,摸索到解題的基本方法,增強解答計算題的信心,提高計算的得分率,減少出現(xiàn)最后一道大題放空白的現(xiàn)象。
3、實驗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綜合性實驗題中普遍失分,而且以后實驗題在中考中占比將增加。在平時的教學中切實加強實驗教學,將實驗作為提高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突破口。
4.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變能力、分析、應用能力較薄弱。根據(jù)課改和中考改革的要求,在教學中打破學科的封閉體系,從身邊談起,多聯(lián)系生活、生產、社會實際,不斷地用新信息充實教學內容。
5.學生信息遷移,舉一反三的能力弱,思維定勢強。在平時的訓練體系上下工夫,精選習題,多層次設計問題,少一些低層次的重復操練。
五、努力達到的效果
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樹立信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抓住化學學科的特點,加強記憶,及時總結,使知識點形成網絡結構。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下次測試中,尖子生更突出,學生整體平均分要突破60分。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3:第一學期初三九年級化學上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含試卷卷面分析)
本次考試試題考查學生對九年級化學第一單元到第七單元的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習化學的過程與方法、從中體驗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掌握情況,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從全縣考試成績看比較理想,但反映出來的問題還比較多。現(xiàn)分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卷共四個大題,與物理合堂使用,從整體上看:試題緊密聯(lián)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力求體現(xiàn)時代性;試題體現(xiàn)一定的能力測試導向,考查學生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具有一定開創(chuàng)性、綜合性,基本上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試卷在結構和風格上注意重點知識的題量、試題的難易、題型的設置和分值的穩(wěn)定,與重慶市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基本一致。
二、考試的基本情況
(一)全縣情況
本次考試最高分70分,最低分2分。
(二)抽樣情況
卷Ⅱ:非選擇題(由于選擇試題是機器閱卷,卷Ⅱ閱卷抽樣,樣本大小480份)
題號二三四
得分率(%)70.363.362.4
三、學生答題分析
(一)填空題、實驗題分析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如:23題、24題、25題、26題、27題的(3)、28題的(1)、(2)、(3)、29題的填表等均屬于書本知識,但仍有不少的學生不能回答,主要原因是基礎知識沒有過關。
2、規(guī)范性差:
(1)、化學用語書寫不規(guī)范:
①如:23題的將兩個氖原子寫成“2Na、2He、2Ne2”;將兩亞鐵離子寫成“Fe、2Fe、Fe;“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寫成:CuCuO;CuO;
②25、26、27、28中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亂寫生成物,字母的大小寫不分,沒有配平,沒有注明反應條件或生成物的狀態(tài)等。
(2)文字書寫不規(guī)范:專有名詞中的錯別字-----如吸附的“附”寫成“呼、付等”,“水槽”的槽寫成“糟、漕等”,“檢查裝置”寫成“檢察裝置”。
(3)簡答題的文字敘述不規(guī)范、繁瑣、不準確。:如:煮死細菌、降低著火點、燃著點等
4、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較差: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實驗題上,27題的推斷題,28(3)(4)題、29題的最后一個問。尤其是探究性試題,學生對它缺乏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往往從去分析問題,這樣就很容易產生錯誤。
(三)計算題的分析
計算題比較簡單,得分率較高,但仍出現(xiàn)不少問題:
從總體上看,學生所犯的錯誤,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膚淺、審題能力較差、計算能力差等,具體分析如下:
1、化學方程式書寫錯。如:①化學式錯誤,如將CaCl2寫成CaCl、Cl2Ca、;把CaCO3寫成Na2CO3。②不配平。③不注明條件及生成物的狀態(tài)等。④更有甚者把化學方程式寫成碳酸鈣高溫分解的反應。
2、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錯誤、結果計算錯誤且有的結果用分數(shù)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計算能力差,平時多使用計算器,懶得去計算所致。
3、計算題的書寫格式不規(guī)范。如:只有比例式和結果而無對應項(未標明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實際質量)、不帶單位、已知量用錯、更有甚者只有答案等。
四、教學建議
針對本次期末測試暴露出來的問題,依據(jù)中學化學課程標準,各校化學教研組要認真進行質量分析,包括各位教師對應到班級的質量分析,發(fā)揮測試的診斷性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議各校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雙基、適當拓展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是基礎,只有“雙基”落實,才能去正確地分析和判斷問題,才能更靈活地解決問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重視和研究教材,要把落實“雙基”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目標去設計達成。從本次測試來看,基本概念的教學、基本化學用語的教學、基本計算能力的教學、基本探究實驗的教學等“雙基”知識是一定要加強的部分,特別要注重對這些知識的督導落實。
2.強化實驗教學、組織一定數(shù)量的探究活動
活動與探究類型的題型近年來在各地中考題中頻繁出現(xiàn),重慶的中考題中也不例外。本次測試也暴露出實驗教學仍是各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實驗細節(jié)的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等方面普遍失分。為此,教師要轉變觀念,突出學科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切實加強實驗教學,將實驗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突破口。教學中要使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參與教學過程的喜悅;適當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并適當讓學生親自設計、實踐,這樣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方面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3.教學中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生產實際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注意新聞事件中的化學知識的滲透。教學中要盡量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化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體驗學習化學的價值。
4.要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答題能力
本次測試也反應出部分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靈活應用能力、規(guī)范答題能力上仍有較大差距。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同時教會學生怎樣看更清晰、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清楚、運用更靈活,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真正做到會學習,會分析,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