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部編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使用感受

部編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使用感受

2024-08-01 閱讀 1015

從教二十二年,從來沒有教過小學一年級,還正趕上換教材,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沒有教過舊教材,也無從談起這本教材的優劣。只能就自己使用過程中的感受略談一二。

這本教材書大,圖多,脈絡清晰,給人大氣的感覺。每一頁都有插圖,精美的插圖,配上宋體的文字,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孩子們很喜歡讀。門類也很豐富,有識字單元、拼音單元、閱讀單元,還有識字表、寫字表、常用筆畫名稱表、常用偏旁名稱表,兼有書本和工具的作用。設置有學生學,還有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校內和校外結合,學生的學習更有效??谡Z交際特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你說我做,對一年級孩子特別適應,孩子剛從幼兒園過來,不會聽話,只會說話,通過這次口語交際,學生懂得說話要讓別人聽得見,聽話要注意力集中。每次上課前,我們都進行這個口語交際,孩子們還以為是做游戲,都樂在其中。

使用這本教材,我更多的是自己在失敗中摸索出一些經驗。不蠻干,不硬干。比如我在教《對韻歌》一課,課文讀熟練了,可生字寫不好,第一次寫字沒寫好,怎么辦,我只好原地踏步,再寫一次。怎么教,重復教,孩子們可能沒有興趣。在課堂上,我靈機一動。剛過完十月一日,我問同學們,“十月一日過節期間,你都和爸爸媽媽去哪里旅行了?”有人說去白云山,嵩山,泰山等,我就趕快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然后在田字格里寫一個山字,并強調左右豎離豎中線距離要均等。我問:“你在山上看到了什么?”有人說草,樹,云,我趕快在黑板上畫一朵云,然后同學書空,我在田字格里寫云,強調撇折角度要小?!澳銈兛吹缴缴嫌惺裁磩游锢ハx沒有?”學生說長蟲,飛蟲,我馬上畫一條蟲,然后和同學們一起寫一個蟲字,強調提筆要傾斜,點要往右下寫。接著我布置同學們在田字格里寫這三個字,學生寫得有模有樣。

我竊喜,終于找到怎么教一年級孩子寫好的一點方法了。

篇2:陳先云增強六個意識教好部編小學語文新教材

陳先云增強六個意識,教好部編小學語文新教材

首先談第一個國家意識

按照中央的指示我們的教材要編成“統編本”,而今天我們的教材是“部編本”?!敖y編本”的教材是大勢所趨,那么國家為什么還要編寫部編本的教材呢?因為國家要體現國家的意志,要通過語文課程的育人優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們知道,學校教育首先要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制約,要體現國家意志,要體現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是每個國家的共性。所以我建議你們在指導老師的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樹立國家意識。因為我們語文課里傳達出來的理念,我們老師傳達給學生的思想都在塑造著孩子的價值觀。比如說《麻雀》一課,有的老師認為老麻雀不該救小麻雀,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還如《小猴子下山》一課,有的老師認為小猴子有創造性,這就是價值取向有問題,這是從小的方面來說。從語文課程方面來說就是要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黨的認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責無旁貸。我還記得曾經指揮德國軍隊打敗法國的元帥毛琦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普魯士最終的勝局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小學語文具有育人的優勢,國家的未來、黨的未來就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手里,看你們培養出什么樣的接班人。我們當前正在制定我們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初稿已經出來,正在討論。本次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已經用核心素養替代了原來的三維目標。那么我個人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可以聚焦在兩個層面:首先是品格,其次是能力。品格首先體現在學生的道德素養、道德水平,關系到一個社會培養什么樣的接班人的問題。我和溫教授也在琢磨修訂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有可能核心素養會成為未來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要關注和研究我們的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課程改革也將要從對三維目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關注上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關注上過渡。我對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列了一個清單。我主要是從“語言的理解能力、語言的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初步的審美能力”四個維度來提出。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課改以來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脫離了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我要在核心素養里面將其單獨提出來。我們講部編教材要體現國家意志,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供老師們參考。

第一個方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我們的三科教材以圖譜的形式向中央匯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比如我們識字課第一課《天地人你我他》,“天地人”取材于《三字經》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那么“三才者”出自于哪里呢?“三才之道”出于《易傳》,《系辭》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吨芤住纷钤缱蠲鞔_最系統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這個學說早就深入中華民族之心,貫穿于中華民族的人倫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華民族樂于與天地合一、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對天地與自然持有極其虔誠的敬愛之心。而我們“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面就有“和諧”二字,那么我們向中央匯報的就是《天地人你我他》這一課體現了“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比如這篇課文體現的是“愛國”,這篇課文體現的是“自由”,那篇課文體現的是“誠信”,一目了然,清晰地以圖譜的形式向中央匯報。

社會主義,價值觀,語文課,創造性,普魯士

篇3:語文新教材教學總結

語文新教材教學總結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于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并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钴S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當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復錘煉;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