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陳先云增強六個意識教好部編小學語文新教材

陳先云增強六個意識教好部編小學語文新教材

2024-07-31 閱讀 7405

陳先云增強六個意識,教好部編小學語文新教材

首先談第一個國家意識

按照中央的指示我們的教材要編成“統編本”,而今天我們的教材是“部編本”。“統編本”的教材是大勢所趨,那么國家為什么還要編寫部編本的教材呢?因為國家要體現國家的意志,要通過語文課程的育人優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們知道,學校教育首先要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制約,要體現國家意志,要體現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是每個國家的共性。所以我建議你們在指導老師的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樹立國家意識。因為我們語文課里傳達出來的理念,我們老師傳達給學生的思想都在塑造著孩子的價值觀。比如說《麻雀》一課,有的老師認為老麻雀不該救小麻雀,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還如《小猴子下山》一課,有的老師認為小猴子有創造性,這就是價值取向有問題,這是從小的方面來說。從語文課程方面來說就是要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黨的認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責無旁貸。我還記得曾經指揮德國軍隊打敗法國的元帥毛琦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普魯士最終的勝局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小學語文具有育人的優勢,國家的未來、黨的未來就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手里,看你們培養出什么樣的接班人。我們當前正在制定我們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初稿已經出來,正在討論。本次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已經用核心素養替代了原來的三維目標。那么我個人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可以聚焦在兩個層面:首先是品格,其次是能力。品格首先體現在學生的道德素養、道德水平,關系到一個社會培養什么樣的接班人的問題。我和溫教授也在琢磨修訂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有可能核心素養會成為未來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要關注和研究我們的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課程改革也將要從對三維目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關注上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關注上過渡。我對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列了一個清單。我主要是從“語言的理解能力、語言的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初步的審美能力”四個維度來提出。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課改以來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脫離了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我要在核心素養里面將其單獨提出來。我們講部編教材要體現國家意志,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供老師們參考。

第一個方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我們的三科教材以圖譜的形式向中央匯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比如我們識字課第一課《天地人你我他》,“天地人”取材于《三字經》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那么“三才者”出自于哪里呢?“三才之道”出于《易傳》,《系辭》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最早最明確最系統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這個學說早就深入中華民族之心,貫穿于中華民族的人倫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華民族樂于與天地合一、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對天地與自然持有極其虔誠的敬愛之心。而我們“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面就有“和諧”二字,那么我們向中央匯報的就是《天地人你我他》這一課體現了“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比如這篇課文體現的是“愛國”,這篇課文體現的是“自由”,那篇課文體現的是“誠信”,一目了然,清晰地以圖譜的形式向中央匯報。

社會主義,價值觀,語文課,創造性,普魯士

篇2:英語新教材教學理念轉變反思

有關英語新教材教學理念轉變的反思

面對新教材,首先思想觀念要轉變,有了新的觀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觀念沒有更新,新教材、新課程都只能是空談,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的實施簡單地被視為換一個大綱、換一套教材、調整一些課程內容。對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進行肢解,使其成為不勝其煩的“知識點”的堆砌,把“reading”當成講解知識點的例子。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在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讀”、“勤教”,不以人為本,“應試第一,分數至上”,把學生基本上看成是掙分的機器,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英語教學過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要求極不相適應。因此,為了適應新課程,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到: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

1、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觀。教學活動以學生在課堂上做事為主,教師的作用是負責組織、引導、幫助和監控,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展自我的主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切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主體觀。

2、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傳統教學是由老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教師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接受現成的知識和結論。這種“守成性”教育嚴重影響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高素質人才,要求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應該成為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火種”。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不斷創新和培養實踐能力的過程,讓學生由“學會”轉變到“會學”。

英語教學,reading,價值觀,知識點,中心

篇3:共游新教材同享教學新理念

共“游”新教材,同“享”教學新理念

--**春季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網絡培訓活動(實驗小學培訓點)紀實

為使廣大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深入理解、準確把握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全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編寫思路,實現部編教材教師全員培訓的目標,3月2日上午,縣教科局教研室組織的"全國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全國網絡培訓會"縣城片區在實驗小學階梯教室舉行,來自縣城片區公民辦學校的全體一年級語文教師、科組長共一百多人參加了這次培訓活動。

教研室張運群主任早早來到會場,對參加培訓的老師提出殷切的要求,他要求參加培訓的全體教師要抓住機遇,爭取學習效益最大。

會議由實驗小學符光順副校長主持。

會議伊始,解說員細致地介紹了這套部編本教材的誕生記。它凝聚了多位專家四年多來的心血和汗水。通過二十次多次的層層審核和一線實踐,百煉成鋼,銳意創新,最終新鮮出爐。

接著由熊主任介紹一年級下冊的教材內容。從整體到局部,從板塊分布到理念內容,幫老師細致剖析,讓老師們明白了教材的內涵是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傳播,體現了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梯度。新教材選文的營養與趣味并重,注重了開放性與彈性,增強了適應性

聽了專家的解讀教材和理念分享,我們還認識到:家長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最好的老師。因為學校老師畢竟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多少都有一點點教學壓力,自然有一些功利性。而一年級的課外閱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帶著功利性和學習任務,唯一的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親子之間能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閱讀,潛移默化的增進親子關系,讓孩子愛上溫馨的閱讀時光。閱讀后親子之間可以相機進行分享交流,話題可以多元化。如:故事的結尾可能是什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誰誰誰,你會怎樣做?總之,用各種形式的親子閱讀去營造書香家庭。

下午兩點,老師們繼續回到會場盡情共"游"新教材,同"享"教學新理念。

下午的學習內容非常具體豐富,涵蓋了一年級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最難能可貴的是介紹了最具體的實施策略,滿滿的都是干貨。老師們如饑似渴,認真筆記。

培訓會接近尾聲,帶著這次部編一年級語文教材教師網絡培訓會學習的點點星光,我們即將踏上新的起點新的征程,我們期待著每次培訓后與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一次又一次更美麗的相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知識,結合新教參,在新教參的指導下努力教好新教材,多思考多反思,認真對待每一節語文課。

社會主義,民辦學校,網絡培訓,實驗小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