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品社優質課評選學習體會

小學品社優質課評選學習體會

2024-08-01 閱讀 4785

小學品社優質課評選學習體會

在20**年2月22日,在聽了信安縣舉行的小學品社優質課評選后,我感受頗深,雖然優質課比賽已落下了帷幕,但是這次活動卻讓我的心情難以平靜。下面是我一點很不成熟的想法和淺薄的體會:

一、明確方向,確定目標

這次優質課評選活動打破了以往的內容與形式,講課老師在比賽的前一天才能通過抽簽拿到講課的課題,而且教材不從教材中來。講課內容形式多樣,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活躍。信安縣進修附小的胡麗校長針對本次優質課評選標準做出了明確的講解,明確了課改實施中的品社教師,教育教學的探索方向。使我這個初出茅廬正在實施教學課改的青年教師更清醒的認識到自己今后教學所努力的方向。

二、教學目標:

符合課標要求,選文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關注三維,明確具體。

三、教學內容:

正確深入地解讀文本,開發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積極利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恰當安排教學內容。

四、學策略:

1、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積極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

2、遵循品社課程標準。

3、利用師生多元智能學習語文,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

4、教學過程簡潔流暢,教學方法扎實有效。

五、效果:

教學氛圍寬松,和諧,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發展變化明顯,教學目標達成度高,生本高效。

六、素質:

教態自然親切,尊重和關注每一位學生。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飽滿的教學熱情、獨特的教學風格、淵博的知識才能、精湛的教學技藝、出眾的氣質風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語文教師要苦練內功只有自己豐滿了,強大了,解讀文本才會越豐富、越深刻,提供給孩子的才會是精品中的精品,站在講臺上才有足夠的自信與底氣。俗話說: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

藍天碧海金沙灘,美麗的日照帶給我太多的感動和回憶。都說“好課多磨”,而我認為一節優秀的語文課,不僅僅是磨出來的,更是教師廣讀博覽、辛勤耕耘而來的,多年的厚積才能換來今天的薄發!在這個過程中,有掙扎有困惑。這正如蝴蝶的蛻變一樣,只有經受住在繭中掙扎、鍛煉的考驗,才能有振翅飛舞的一天。

篇2:聽銀川市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聽銀川市小學數學優質課有感

興慶區第二十四小學劉婷婷

投入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已經有大半年了。這段時間,我不斷的探索著教學道路上自己應該是怎樣的呢?對于教材,老師該怎樣去參透,怎樣理解呢?對于課堂,老師應該怎樣去駕馭?……。4月14日在唐小聽了銀川市小學數學優質課競賽的幾位參賽教師的精彩授課,讓我頓時有了很多感悟。

第一,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當先考慮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是否相關,教材內容的編排對我們的學生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教師應調整,今天利娟老師就大膽的將《最大公因數》一節內容的“鋪磚”例題拿掉,因為鋪磚和學生的認識距離太遠,而且鋪磚通常都不是必須用整塊磚,有時切割瓷磚更合理。所以利老師改用“將一條18dm長的紅絲帶和一條12dm長的黃絲帶剪成若干段等長的整分米小段,怎么剪?”作為例題,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們是利用教材教,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

第二,情境導入要想激起學生的興趣,老師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下午有位老師將“分東西”的問題用喜羊羊的故事情節講出來就很吸引學生的眼球,這就符合了孩子的興趣,自然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本節課的內容上。

第三,數學老師的語言也必須具有親和力,不能太枯燥,否則會讓整堂課的內容都顯得枯燥。今天有兩位女老師的聲音就很適合小學生的口味,下午的這位男老師的語言比較幽默,將約分比喻成給這個分數減肥,既形象又有趣。

第四,一堂課的各教學環節銜接要自然,每一個環節要為后面的內容做好鋪墊,該為學生搭梯子的時候就要給學生搭好梯子,才能讓課上的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提問要清楚且切中要害,對學生課堂上的數學活動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對學生的活動要起到指導作用。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路,我要學習的還很多很多。

篇3:小學數學優質課聽課有感()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

小小課堂,包羅萬象。一節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是展現教師綜合素質的平臺。其間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折射出執教者的基本素質和執教水平。學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獲很多,具體感受如下:

1,扎實的教學功底

我感受最深的是選手們基本功都很扎實,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理論水平較高。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了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

2,重情境的創設

每一節課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每堂課都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學生在較為親切自然的情境學習,興趣很濃。如第一節《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師用課件自我介紹年齡32,身高1.75米,體重64.5公斤,體現了小數和整數的區別及小數產生的意義;情境都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利娟老師《最大公因數》課前給學生下發不同的號碼,在教學中教師說數讓拿到號碼是這個數的因數的起立,在無意中牽引到本節的內容中,情境的創設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教學內容提供了數據素材。

3、關注學生的情感,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每一位老師都能讓學生獨立的去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稍復雜的問題,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老師都能耐心的去啟發引導,突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理念。但個人總體覺得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師說的嫌多,引導得也太多。

4,例題設計精巧

感受最深的一堂課是金利老師《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在講授完本節的重點:分數的基本性質后,教師設計的判斷題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讓學生說說錯在哪些地方,并解決了問題,使性質中的同樣的數、同時以及0除外顯得琳琳直至。整個練習過程設計,由易難,螺旋上升,學生熱情不減。

5,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知識之間的聯系。

金利執教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就體現這一點。由于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存在聯系,所以她的教學設計就采取了并列結合的學習方式,步步深進(原創),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探求新知。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的體會到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更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充滿生機和活力,涌動生活的靈性,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參加這次活動雖然說不能立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至少在觀念上我感覺對自己是一次沖擊,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在將來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