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磨課比賽成長感悟

教師磨課比賽成長感悟

2024-08-01 閱讀 2647

教師磨課比賽成長感悟

說起自己的成長感悟,一切的一切都化作“感謝”二字,感謝學校給我搭建了一個專業成長的平臺;感謝學校領導給予我大力支持;感謝同事們的默默奉獻,無私付出。千萬個感謝,也不能道盡自己心中對大家的感激。歷時一個多月的磨礪,仿佛經歷了一個漫長的世紀。從最初的報名,我心中就揣滿了“忐忑”。雖然品生這門課與語文課緊密相連,但從沒認真思考過,研讀過。于是從報名那一刻起,心中就充斥著“茫然”與“不安”。茫然于自己面對的這門課程是全新的,教材是新的,學生也是新的。我為此糾結著、混沌著、苦惱著,后悔著自己這魯莽的舉動。

正在這時,z老師伸出了援助之手,將自己用心血備好的初稿,一股腦的送給了我,還親自給我講解她參加比賽時的經驗,當時“謝謝”二字又怎能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只有化感激為動力,努力鉆研這門課程吧!就在我第一次自己親自備課時,困難又接踵而至,短短的兩頁教材,怎樣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融入行之有效的活動之中,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時我們心中的“智多星”娟子,幾經周折從外地取回了真經--一份錘煉過的教案,當我手捧這份教案時,淚水已悄悄劃過眼角,因為當時我們是站在同一條賽道上,迎接挑戰,如果這不叫“無私”,還有什么叫“無私”呢?

今年參加縣級比賽的學科尤其多,學校的事務異常繁忙,z校長、z主任、z主任、z老師和z老師在百忙之中,見縫插針的給我一遍遍的聽課,一遍遍的修改,從不說半個“苦”字,有時,他們的設計意圖我總是領會不透,他們不厭其煩的再一一講解,直到我徹底領悟才肯放下。記得一個周五的早晨,我剛到學校,就接到鄭主任的一個電話,原來一直連軸轉,超負荷的她,終于累到了,電話那頭傳來沙啞的關切聲:“彭,今天我不能聽你試講了,你自己先講講,下午你再說課給我聽......”電話那頭一陣忙音,我的心頓時像打翻了的五味瓶,為了這堂課鄭主任和其他學校領導、老師在我身上花盡了心血,熬了多少個夜晚?我怎么不難過?不感動?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為了做好課件,z主任連飯都顧不上吃好,就急匆匆地親自趕到我家幫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為了方便我練課,微機室的老師有求必應,及時調試好多媒體,一次次的教我學會使用它。

縣里的比賽終于結束了,多想喘口氣,多想就此停下腳步,然而,面對領導的期盼,同事們的囑托,我就像那支開弓的箭,沒有退縮的余地,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這是劉老師悄然來到我身邊,真誠地說:“我對這門課沒有什么研究,但如果你需要我幫忙的話,盡管說......”這普普通通的話語,包含著多少真情與鼓勵。林老師不顧自己的孩子,深夜還幫我修改教案。鄭主任更是繃緊了神經,一個字一句話的幫我斟酌,潤色。為了尋求亮點,實現高效課堂,一個開頭就修改了不下十遍,這里面包含的辛苦怎能是一個“謝謝”所能承載得住的?同樣,我的搭檔李老師一個人擔負起兩個人的活,無怨無悔,身邊的許許多多的同事都給予我莫大的支持與幫助,感激之情無以言表,只有化感激為行動,努力打磨,刻苦學習,用實際行動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

經歷這一個過程真的讓自己成長了許多,同時感受也很多,我校的磨課團隊讓我感受到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大家無私地幫助、指導,讓作為參賽教師的我特別感動。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道路上蹣跚而行,知道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太多,但我堅信只要用心就一定會有收獲,成長是一種蛻變,經歷了磨難才能破繭而出。再次感謝縣教研室的陳老師,感謝學校的領導,感謝朝夕相處的同事,也感謝我們學校的孩子們,沒有你們的默默奉獻,就沒有成長中我,謝謝!

篇2:磨課感悟:千錘萬磨出新課此處無聲勝有聲

磨課感悟:千錘萬磨出新課此處無聲勝有聲

參加市級講課比賽對于我來說可謂“十年磨一劍”。記得上次參加市講課還是20**年10月,我獨自一人代表我們z縣參加了市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選獲得二等獎。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就一直沒有再走上講課比賽的講臺。

今年終于有了這次機會,我驚喜之余還有一些恐慌。擔心自己積淀的不夠厚實;擔心長時間不上公開課而語言不夠精煉......特別是拿到講課教師登記表,我是其中年齡最大的,而且還是不帥的男教師,心里特別緊張,壓力也特別大。

有壓力才有動力,為了能上好這節課,工作之余我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這節課的研究上。三月初抽到課題《小數點移動》。我就找了幾個骨干教師一起準備這節課。我們最初的設計是想有所創新,即使不能有大的突破在某小的環節上也要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于是我就在網上廣泛搜集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視頻,然后形成了教案第一稿。當時的大致思路以教材上的素材為情境圖,不過把小數0.009米、0.09米、0.9米和9米換成了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先引導學生研究整數之間的倍數關系,然后把這組數化為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讓學生觀察分析這些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先向右再向左。在學校上完后大家都反應感覺沒有新意。辛辛苦苦一個周整出的課不如意,心底的迷茫與郁悶無法用語言表達。

既然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就說明課的設計有問題,于是就放棄再修改。這次,我查閱了蘇教版和北師版的教材,感覺北師版的元角分的情境圖比較接近學生實際,特別是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學生比較好理解。于是就進行了二次備課,兩天時間就形成了教案二稿。由于北師版的素材是先向左移再向右移,在試講的過程中聽課老師普遍感覺很有新意,學生比較樂學,但是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感覺是由難到易。我一想也是這回事,就進行了第三次備課,形成了教案第三稿.還是用北師版素材,不過把情境圖修改了:老山羊開快餐店,一開始價格低每份是0.4元,生意火爆,老山羊太累了,于是小數點來幫忙,變成4元一份,客人少了欠缺沒少掙。老山羊一看很高興,要求小數點再次搬家,變成了40元一份,沒有一個客人了。由于時間較緊,改完后試了幾遍就參加了縣里的優質課評選。雖然分數很高。但當時的六位評委對于這節課也是意見不很統一,整體感覺思路不是很清晰。教師引導的太多,學生活動太少。

于是我回家繼續修改,這時我查閱了浙江教研室朱德江老師執教的《小數點搬家》一課的教學視頻及反思----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結合自己對這節課的理解,我進行了第四次備課。當時的教學思路還是老山羊的素材為情境圖,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只引導學生研究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的情況,二位、三位放手讓學生去研究,向左移也是全放給學生去探索,只是對于縮小到原數的十分之一,進行指導。另外結合數位順序表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當時Pk時我就用這個教案上的課,整體效果不錯。但呂主任還是覺得不夠清晰,知識遷移利用的不夠。并且感覺情境圖不是很好,還不如課本的素材圖。

于是在呂主任的指導下,我又進行了第五次備課。仍然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圖,先整體研究整數之間的倍數關系,然后再研究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最后研究小數點向左移動的情況。在試講了幾次后,呂主任拍板就這樣上,路子不再變了,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的準確性。于是,我回到學校就找學生按照定下來的路子試講。四年級的學生用完了,我就用五年級的,五年級的也用完了,我就找六年級的。記得當時一天下來,最多講過五遍。路子清晰了,教案熟了,課堂上生發的一些問題處理起來就游刃有余了。

記得在周一晚上,我們幾個人在一起看教案查課件,填空題中有一個數字“1.25”,由于我卷舌音發不好,讀的不清晰,小數點的“dian”好發成”diai”,而”小數點”這三個字一節用到的頻率還很多,怎么辦?改。“1.25”修改為“1.68”,其他字音一遍遍的說,一遍遍的糾正。說完了用手機錄下來對照,那幾個字發音不準。效果很明顯,在講課時,這幾個易錯的字音沒有出現問題。語言也很精煉。

再有就是講課前一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睡不著我就起來去看教案,去看課件。就去思索課堂上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對教學做各種預案。早上五點多,我忽然想到,如果課堂上前面的內容處理慢了,后面時間緊了怎么辦?------超級鏈接。于是我在幻燈片的第17頁和22頁之間插了超級鏈接。也就是這個現場起義使我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沒有流汗。記得在上課時,在觀察分析整數間的倍數關系時,“擴大到原數的10倍”這句話對于孩子來說很拗口,不好掌握,很多學生說錯,我就要不耐其煩的糾正。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本該6分鐘完成的任務,9分鐘才草草收場。本該16分鐘就要去研究小數點向左移動的情況。19分鐘時還在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怎么辦?我只有打快進度,刪減環節。

于是,在研究小數點向左移動時,我刪掉了一個演示移動過程的環節,節省了近1分鐘。在探究為什么小數點移動就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環節,我本來是分三個層次直觀-抽象-概括原因的,沒辦法省去一個環節。又節省了近半分鐘。還有1分多鐘怎么辦?早上的超級鏈接幫了大忙,在做完“我會填”之后我直接鏈接到了“小數點的悲劇”把中間的“我會說”無聲無息的鏈接過去了,又節省了1分多鐘,這時離下課還有1分13秒。“小數點悲劇”的播放是40秒,我的課堂時間夠了。到這時,我才微微松了一口氣。隨著哨聲的響起,課堂也就在我的總結與提醒中悄然結束。

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你的教學藝術水平也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說的好,“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樂的,生命因此不斷走向圓滿。經歷這一個過程真的讓自己成長了許多,同時感受也很多,以呂主任為首的數學團隊讓我感受到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大家無私地幫助、指導,讓作為參賽教師的我特別感動。于科長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如果在研究完右邊的整數間的倍數關系后,讓學生同時觀察左邊的小數之間發生了什么變化,的確能很好的溝通整數與小數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需要我學習的東西,但我堅信只要用心就一定會有收獲......

篇3:磨課感悟:磨課成長記錄

磨課感悟:磨課成長記錄

何炅說:“如果,你和我也都這樣每天記錄青春成長的細節,時刻凝視自己的成長,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不太一樣。”對我來說每一次的講課經歷都是一種成長、一種歷練。這一次,更是一次成長。

還記得是3月12日從教育局抽到這個課題,剛開始看到這個題目真是有點懵。不僅僅是覺得這個課題難,更加讓自己慌張的是自己對這方面的內容學習甚少。但我還是積極地投入到了講課的準備當中,從網上看了所有能看的《找次品》教學視頻,又把網上所有好的教案打印出來留作回家的路上看、晚上前看,當自己對這節課有了充分的認識后。我開始寫教案,從學生的思路出發,考慮到他們是否能夠接受。那段時間,吃飯的路上、睡覺的時候都在想如何確立一個切實又新穎的教案。終于在一周后把教案定了下來,初次驗收的時候教案的標新立異雖然有了,但是最后發現,我的教案一整遍講下來要一個小時,而真正需要的時間只有35分鐘,這就意味著在很大程度上我必須將我的教案進行大調整。

從那時這份教案就真正投入到不斷的刪減、再刪減的過程,經過幾次修改和反復的練習,時間終于控制到剛好合適。最后在全縣“上市數學PK賽”后,我幸運地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我被選到市級參加講課比賽。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既高興又緊張。高興地是作為一個在教育事業上還是新人的老師,雖然講課比賽已經參加了數次,但這種大型的講課我還是第一次參加。緊張的是這節課的難度,自己都把握不準,那還敢去市里參加比賽!接到通知到的第二天,縣教育局孫主任、教研員王老師、以及我們縣的數學骨干們一起參與了我這節課的評課,我的這節課需要大修改。整整三個小時的評課,儀課,修改,這節課終于成型了。回來之后我開始整理教案,修改課件。然后又是一遍的一遍講,一次次的修改。最終在不用與學生做任何溝通滲透的情況下,敲定下了這篇教案!

等待的過程是漫長而枯燥的,也是無助而徒勞的。四天的等待就在我每夜的無眠中度過了,終于最后的比賽到來了,可能是我沒有考慮周到,也或許是自己經驗還不夠豐富,自己還需要歷練,我最終還是沒能控制好時間,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剛講完后自己真的就泄氣了,我甚至悲觀的跟自己說以后再也不參加這樣的比賽。這幾天下來,我才知道,我有多么需要這樣的機會。

人生最大的冒險就是不冒險。如果永遠在等待與安逸中享受,那樣永遠也不能成長。慶幸的是,我有了這次經歷,也就接受了一次成長。我相信我自己會在這樣不斷的冒險中走得更遠,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