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品德與社會專題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

品德與社會專題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

2024-08-01 閱讀 1745

品德與社會專題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

4月26日,我們一行21人在縣教研室邱主任的帶領下,來到美麗的z,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學習生涯。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品德與社會地理與環境、歷史與文化專題課堂教學研討會”。會上,我們觀摩了五位骨干教師的精彩展示課,五節課堂教學,分別詮釋了地理與環境.歷史與文化的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課后由講課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說課,縣區的骨干教研員進行了精彩的評課。結合著這五節課z老師和z老師就的這兩種課型的策略研究進行了詳細闡述。最后市教研室z主任作了會議總結并對五節課進行了點評。會議還特別邀請了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王磊主任參加,王主任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品德課要關注四個基本點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觀點、基本態度。

一、課堂精致

五位執教者分別展示了地理與環境、歷史與文化兩個專題的課型,精巧的設計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秦艷老師執教的《萬水千山》一課,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趣味較濃,三言兩語變引導學生如何認知地圖:抓住認圖三要素,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地圖上的顏色分析出我國的地形地勢地貌等。趙偉老師執教的《地球生命的搖籃》一課,將地球上的事物看作為地球媽媽的身體,以“地球美麗”、“地球易碎”對比的形式引導學生關注環保,關注節約。z老師執教的《圓明園的訴說》也采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感悟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道理。宋金花老師執教的《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運用大量的圖片、文字、視頻資料將學生拉入了慘不忍睹的歷史中,然后理智的將學生帶出了歷史,走入現實,讓學生明白了“記住歷史,但不延續仇恨......”的道理......

二、報告精彩

幾位領導的精彩發言,引發掌聲陣陣:

王磊主任的關注四個基本點,點明了今后品德教學中應該關注的方向。

許文達主任的會議總結,他談了自己的感受,認為這幾節課的特點一是自主能力更高了,二是合作實效更高,三是探究深度更高,四是內容更加注重提升。并指出今后品德教學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策略解讀更加深入,修訂的兩個策略采用“三三”模式,貼近品德實際,更加實用,便于操作。

以上就是此次z之行的個人淺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篇2:中小學校本教研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

“中小學校本教研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

新課程標準實施這幾年,自己一直為校本教研而苦惱,究其本質,自己并不很透徹理解在新課標中對教材該怎樣教,對課本內容又該怎樣研,該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很多時候是帶著迷惑看待它,就象是霧里看花。20**年10月22至24日,本人有幸參加了由縣教育局、教育學會組織參加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分會在廣西南寧舉行的中小學校本教研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與會的專家帶來了他們在校本研究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聽完后,給予我深深的啟迪。

本次學習聽了三場報告,分別是山東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校長、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工作者李志鋼同志作的《即墨第二十八中學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講座;山東杜郎口中學業務校長高俊英同志作的《杜郎口中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學校自主創新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講座;[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全國著名教育家、教育藝術專家、原北京市教育學院副院長吳松年教授作的《解讀創生優質高效課堂要素與過程》講座。三位大師的講話高屋建瓴,返璞歸真,真實反映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抓實每一個課堂,而要實現高效的課堂,必須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的,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首先是山東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的李校長聲情并茂地介紹了二十八中的歷史由來、學校布局以及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和諧互助課堂教學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將班級學生每2人分成一個小組,其中的一個學生是師傅,另一個學生則是在師傅教授下的徒弟。

誰是小師傅,誰是小徒弟,不是單憑考試成績來確定的。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與品德行為,把他們粗線條地劃分成四大類:優秀、良好、一般、較弱。然后,采取學生自愿建組與教師適當調整相結合的方法,把全班學生按照優秀一般,良好較弱的座位調好。同位之中,一個成績優秀些,是為小師傅;一個成績比較弱,就是小徒弟。這個小師傅的主要職責是教會這個小徒弟學習,督促、管理小徒弟學習常規,培養小徒弟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小徒弟不但要接受小師傅的學習指導,更重要的是要和小師傅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信心。

篇3:參加縣中考歷史質量研討會感想:把握時代脈搏改進課堂教學

參加縣中考歷史質量研討會感想:把握時代脈搏改進課堂教學

為提高畢業班歷史學科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9月16日,z縣20**年中考歷史學科質量分析會在縣一中召開。來自全縣各中學的初三年歷史學科備課組組長、教研組組長和片、縣歷史學科中心組成員參加了教學研討活動。

活動前,我們先學習了一節由一中張老師執教的《中古歐洲社會》的歷史公開課。她的課教學思路清晰,特別注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設計理念,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有效性,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接著,王教研從中考歷史的總體情況、中考試題的特點、中考復習的得與失、今后教學的建議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通報和研討。

我校歷史教學中考質量連續兩年大幅提高,得到了縣教研室的肯定和表揚。這是我們教研組同志辛勤努力的結果,也與學校領導的重視分不開的,尤其在復習沖刺的關鍵階段,校領導調整了課時,保證了學習歷史的足夠時間,確保質量的提升。

針對中考命題基礎性、新穎性、時代性、開放性、導向性的特點和方向,我們以后的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主干知識,夯實基礎

從本次試卷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新課標的考點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今年的歷史教學與復習,一定要嚴格把握住課標,突出主干知識的學習,對書中沒有原話,而課表中又有明確要求的知識點,一定要強化,細化,不斷整合知識,不要遺漏任何知識點。

2.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手段

要改變過去較為傳統的設問,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題引”,創設問題情境,選取具有教育價值的歷史素材,要求學生從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引導學生體驗歷史、感悟歷史。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做到努力創新,穩中求變,設問情境“人文”化。在材料題和綜合題中,也是以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載體,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主干知識的掌握與理解,不出難題、偏題、怪題。

3、注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提高能力

《歷史課程標準》提出:“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后活動,逐步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和巨大成就,逐步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通過收集資料、構建論據和獨立思考,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4、加強學法指導,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標下的指導下,加強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課堂上教師講什么,怎么講,學生學什么,怎么學,都十分關鍵,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應試能力和心理素質,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明年的中考歷史成績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