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德育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天空

德育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天空

2024-08-01 閱讀 2701

德育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天空

同學們常把自由看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把獲得自由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德育可以給人自由。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德育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道德是樂園,它指出哪些地方可以光顧,哪些事情值得去做且更具有價值。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德育的自主性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提高學生德育效果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師生才有真誠的溝通。這是營造良好氛圍最不可忽視的一點。

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生思維和觸角便能多角度地伸展,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發揮。在小學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應該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而且這種道德行為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為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品質,老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所以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反饋信息,并利用《素質報告單》和家長及時聯系,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教師要學會參與。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的同時,還必須積極融入到學生中去,直接參與學生的活動。這是師生溝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這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教師愛學生,師生感情好,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的一切手段和技巧,離開了這一其礎,都將變得蒼白無力。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并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二、精心設計活動,激發學生德育的主體性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激勵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內化知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實現的,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在德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感受教學過程,領悟道德觀念,讓他們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約翰·洛克講: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的為所欲為。人的自由是在一定規則內的自由,人們只有在掌握這些規則之后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在德育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內講有趣的故事,學生積極參與。有的學生講妹妹用口紅擦臉,涂成了大花貓;有的學生講包餃子時,包成各式各樣的小動物,妹妹專挑這些特殊的餃子吃......學生講的都是真實的故事,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辨析哪些行為是好,哪些行為不好時,設計如下幾組情境讓學生來演一演。①媽媽生病時,小明只顧自己玩,不幫媽媽拿藥還說沒看見;②小紅在家認真做作業。媽媽下班回家說太累了,小紅主動幫媽媽揉揉肩;③電視廣告:小男孩看到媽媽幫奶奶洗腳,自己也端來水幫媽媽洗腳。學生在對比中得出要孝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結合自身實際,學生說出應如何對待長輩,自己還存有哪些不足,以后應該怎么做。學生了解知識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中去。

寬容、理解學生,是教師熱愛學生的基礎。“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十分豐富和復雜的世界。在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就會發出一種獨特的音響。

三、發揮圖片因素,激發學生德育的創造性

在德育活動中,老師給學生提供多組圖片讓學生觀察,觸景生情,圖片具有特殊的意義和感染性。教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這些情感的激發點,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出示三幅圖片。圖片一:出示兩個無家可回的孩子,手中拿著空碗;圖片二:一次洪水后小朋友無家可回,失去了家園;圖片三:地震后場景,一片凄涼,房屋倒了兒童都無法上學。觀看圖片后,學生發自內心對那些孩子表示同情,為他們的遭遇難過。自己與圖片中的孩子相比較,現在的生活真是多幸福。在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圖片因素優勢過程中,道德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德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權利,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德育的能動性

道德修養是指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煉、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達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的道德,關鍵是個體自身的道德修養。德育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老師讓學生說說長輩是怎么關心自己的。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想說的真多。有的說下雨了,忘了帶傘,媽媽給我送傘,回到家時,發現媽媽衣服都濕透了,我卻沒有被雨淋著;有的說在生活中,奶奶不吃瘦肉,把瘦肉給我吃,她卻吃肥肉;有的說家離學校很遠,有一天烈日炎炎,爺爺送自己上學,當到學校時,爺爺大汗淋漓,衣服濕了。學生講的是身邊中的點點滴滴小事,從中可看出長輩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很多。自然引入到家庭中,小學生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幫媽媽洗衣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學會騎自行車,不要父母接送。此時老師勿需多語,學生就明白了道理。德育老師要努力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善心、每個學生都有潛能、每個學生都有改變、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道德情感是人們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主體性發展起著激發動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個體認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決心要去實現的信條。它不單是某種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一;它是道德動機的高級形式,是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真正內在動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結構中處于中心環節。自然它應成為學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標。

總之,在德育工作中,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生理需要,確定德育內容,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同時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德育教師要將關注班級里的留守兒童,要將不同類型的監護人分期辦班,在辦班過程中,同家長交流孩子學習、生活、思想的狀況,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德育之花在孩子心里綻放。

篇2:學校小學生德育網絡化活動方案

(一)背景資料:(略)

網絡與網絡的發展歷程:(略)

網絡的定義:(略)

網絡的功能:(略)

(二)計劃背景:

以我們地區小學為主體,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學校、年級組、班級以及小組、個人為形式,廣泛地開展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的“德育網絡化”活動,運用學校一定規模的網絡教育手段,以我校網絡教學為載體,聯系學校的實際,根據《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開展以“爭做文明小公民,爭創道德新風尚”為主線的系列德育教育活動。進一步探索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主體性德育研究,實現網絡化教學的有效方法。體現德育的針對性、時代性、實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時,也增加了科學素養,提高了科技動手能力,推動了學校科普教育的新發展。

利用我校建立的《小學學生論壇》《小學快樂網》),充分讓學生參與網上的學習、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網絡德育的魅力。

(三)完成《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標準的目標:

*―*年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及活動綱要已經對各年齡段的兒童少年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國家《科學》課程標準也勾勒出了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大致輪廓,其課程目標完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對現代科技給學習、生活帶來的作用的思考,激發學生探索現代科技知識的熱情,培養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什么是電腦、電腦的發展及其現狀,從而了解電腦與網絡的關系;

3.通過活動讓學生理解小學生道德規范,爭做文明小公民,爭創龍華道德新風尚。通過上網、考察等活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4.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從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

5.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獨立、自覺的思考習慣。

(四)活動方案:

題目:網絡德育實施初探

適用對象:

小學生、初中(預備年級)

活動建議:

活動周期為1-2個學期;

設計成“主體性網絡德育活動”的系列活動,從個人(小組)學習、考察,到班級分主題活動;學校的興趣小組;結合學校的《信息科技課》安排活動內容、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探索等均可開展此項活動。

活動所需資源:

●活動材料:

>1.能用于上網的網絡教室(有條件的);

2.能用于上網的家庭計算機;

3.各種書籍:各種有關德育教育的書籍、圖片。(可以收集)。

●活動用具:運用計算機編寫龍華小學道德規范指導手冊等

活動方案一:

題目:網絡德育欄目名稱征集大獎賽:

1.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庫精粹欄目:

調查表設計如下:

表1:寫寫你知道的“東方小故事”:

東方小故事名稱

故事主要內容

你學到了什么

表2:寫寫你知道的“英雄認為物事跡小故事”:

英雄人物事跡

小故事名稱

故事主要內容

你學到了什么

&

nbsp;表3:請你上網,尋找有關民族傳統美德的文章、小故事等內容

欄目名稱

主要內容

你的感受

(注:通過這些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參與的過程,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方面的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以下欄目名稱可以作為學習、了解的參考內容,各學校可以根據各學校、學生的實際開展針對性強的以調查、訪問等形式出現的活動,如:

①、民族道德傳統欄目②、《公民道德建設》③、鄧**論道德建設④、道德教育文章⑤、小學生行為規范⑥、其他

2.紅領巾論壇:

設計表格如下:

表1:紅領巾論壇題目征集表:

月份

你的論題題目

你為什么要出這個題目

你準備讓同學們作到什么

表2:對bbs(電子公告牌)___月______題目的評議活動:(網上提供表格征詢)

>評議的題目

你覺得誰的評議最全面

你覺得同學們評議還有什么要補充的

3、家長學校:

表1:家長希望接受哪些內容的培訓征詢表:

生活方面學習方面家庭教育方面

你希望的上課內容

你的建議

你希望學校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質

表2:家長學校上課后你父母與你作了哪些交流調查表:

生活方面學習方面家庭教育方面

交流的內容

你接受了哪些

你希望學校告訴家長哪些內容

(還可以設立家長學校講壇)

4、青少年心理熱線:

①、青少年心理:班主任談青少年心理,包括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②、青少年心理輔導專題、熱點留言

5、班主任建設:

①、論班主任建設

②、今天我怎樣做班主任(收集《徐匯(電子版)》有關內容,以及我校班主任工作)

6、信息科技

①、建設科技教育模塊,制定龍華小學《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②、網絡安全知識系列

③、我認為的網絡素養及我們的努力

活動方案二:

題目:《自古英雄出少年》故事演講比賽

1、《自古英雄出少年》

演講比賽活動則需要在認識古今優秀少年的道德風尚,人格魅力基礎上有序的進行再加工,在演講中受到教育,同時可以利用計算機和因特網收集相關資料,充分感受科技發展的益處。

調查表

演講名稱

內容簡介

收集資料的途徑(圖書館、計算機光盤、因特網)

如利用因特網,請寫出相關網址

活動方案三

題目:《計算機網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圖片知識展

1.把你知道計算機上網的方式(包括看書、采訪、上網查詢到的)有關內容按下表記錄下來:

上網方式

各自特點

申請安裝價格

使用價格&

nbsp;

計算機所需要的相應配置

2.小組完成下表(匯總上表):了解計算機網絡發展的歷史;了解上網方式不同與網絡交流、聯系的限制;了解電腦作用的擴展;進而了解網絡對社會生活的作用:

圖片名稱

圖片內容說明

收集資料的途徑(圖書館、計算機光盤、因特網)

如利用因特網,請寫出相關網址

3.根據自己的內容,組織寫一篇“我認識的計算機網絡”,寫出你對計算機網絡了解(小學生需要指導,提高認識計算機網絡的深入)

4.舉辦《計算機網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圖片知識展

學習任務單:

題目:我希望網絡為我做……(想象作文

(注:以上兩項活動的目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資料的能力。給學生自學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到書報雜志、掛歷圖片、直至上因特網,去搜集關于計算機網絡的各種資料,并為學生提供施展的場所(如畫廊、展廳等),將收集的資料分類整理,組成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史予以展示,這在無形中又培養了學生合作交往的能力與資源共享的奉獻意識。)

&n

bsp;

活動方案四:

題目:《爭當網絡小衛士》網絡知識主題班隊會

活動目的:

促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方略的實施,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關于“要引導網絡機構和廣大網民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絡文明”的精神,掌握網上育人的主動權,引導廣青少年文明上網,營造全社會關注青少年網絡生活環境的氛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背景分析:

據統計,目前我國上網人數已達2650萬,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同時,青少年也最容易受到網絡不健康現象的侵害。

活動內容:

1.編寫學校《遵守網絡公約》倡議書:(完成在網絡中)

編寫學校校《遵守網絡公約》倡議書活動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為目的,把以前我們忽視的科學態度、科學行為習慣也列為科普活動的目標。“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地參與,激發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提供了空間。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學校網絡教室中《電子公告板系統》,培養學生把該系統成為探討問題和挖掘網絡資源的渠道。設計每個“版區”有一個板主,在活動期間,認真組織一個相關的討論主題――《遵守網絡公約》倡議書。

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開展討論,因為我們取名為“學生論壇”,意思就是學生自己的社區和天地。通過每一個版區聯系的學生,使學生了解《遵守網絡公約》的重要意義及其中蘊涵的科學道理。

2.《網絡黑客知多少》調查問卷:(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問題可以有一些側重點)

3.設計網絡小衛士卡通形象:(結合大隊部活動進行)

4.主題班隊會(節目表演、實驗等

篇3:學生學習名人德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認真落實*x本學校有關學習名人的工作會議精神,我班以開展“學習名人”主題教育活動為切入口,加強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心理品質教育,教育學生學習名人,以名人為榜樣,以此推動我班德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偉人、名人或身邊的人的成長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長經歷的同時,汲取營養,獲得啟示,主動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

2.自主選擇學習伙伴,合作擬定活動方案,探究實施活動計劃;在活動過程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整體發展聽、說、讀寫能力,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3.借助展示交流活動,激發探究興趣,培植自信,發展主動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培養善于合作、樂于與人分享成功的個性品質。

三、活動過程

(一)宣傳發動階段

1、教師向學生宣布學習名人的活動方案,指導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榜樣。

2、利用櫥窗、中隊園地、國旗下講話等陣地,全方位進行“學習名人”教育的宣傳發動。

(二)活動推進階段

1、開展“看誰更了解名人”活動

全班學生通過查資料等方式了解所選名人的生平事跡,激發對名人的敬愛之情,進而產生學習強烈愿望。

要求:家里條件較好的同學引導他們通過網上來搜集資料,并要求寫一寫讀后感;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同學建議通過詢問老一輩或看名人傳記來搜集資料。

2、開展“學習名人”資料共享教育活動。

將自己“學習名人”活動中收集的資料,通過講故事、朗誦等活動相互交流,培養學生良知、道德、情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如何學習名人。

要求:先讓全班同學在小組內互相交流,然后小組內推選代表進行表演活動。

3、舉行“學習名人,我能,我超越”的活動。

通過活動,整理學習到的名人名言,使學生從名人身上汲取更多的營養,并且應用在自己的實際當中,選擇最好的學習方式。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采取小組內預賽選拔的形式,各小組推選代表參加。

4、舉辦“學習名人----我的收獲”學生手抄報展示活動。

以“學習名人”為主題,通過學習名人的活動,創辦一份學習名人手抄報,老師要進行公開評比。

5、舉行“走近名人,學習偉人”

演講比賽

以“走近名人,學習偉人”為主題,讓學生在演講中確立積極的人生追求和崇高的理想,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名人的崇敬和崇拜。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以班隊會的形式,讓所有學生都能站在同學們面前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各組再推選一名同學參加全級的

演講比賽。

6、學科教學滲透“學習名人”教育。

講“學習名人”教育和語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融會貫通。

(三)總結評比階段

1、各小組做好活動總結工作,總結成績,找出不足。

2、班主任對活動進行全面總結,上報

總結材料,召開表彰大會,對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學生、先進小組予以表彰。

3、將“學習名人”主題教育納入班級長效教育軌道,建立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