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十月班務工作小結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小班十月班務工作小結1、組織幼兒回顧“國慶節”,鞏固幼兒對“國慶節”的了解。結合“神舟五號”上天,講解一些太空知識和楊利偉叔叔訓練的故事,對幼兒進行愛國、愛學習的教育及培養幼兒愛國情感。讓幼兒為我國的“飛天英雄”感到驕傲、自豪。
2、結合秋季,我們組織幼兒到“筆架山公園”進行秋游活動。這次的秋游,使幼兒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鍛煉了幼兒的體格。大自然原本就有足以讓孩子陶醉的魅力,大自然中到處都有讓幼兒悠游其中、快樂學習的素材。在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的季節里,我們與幼兒一起進入自然天地,共享發現自然的喜悅。收獲真大。
3、對第一主題進行小結分享,并針對秋季,開展了“彩色世界”主題活動,做到課題與環境結合,并鼓勵幼兒積極的參與活動。
4、創編模仿操,并組織幼兒進行學習,使幼兒身體得到多方面鍛煉。
5、認真對待本月園內開展的優秀課例評比活動,我班老師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能力情況,選擇了英語活動“TrafficLights”和美術活動“吹泡泡”參加評比活動,獲得教師們的好評。
6、加強對幼兒進行常規訓練,如“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等,迎接園內對幼兒生活習慣(常規)的檢查。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教育小結:小班行為習慣培養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教育小結:小班行為習慣的培養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幼兒園學會知識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好習慣的養成會伴隨著人一生的發展,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加強對他們的養成教育的培養,使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包括很多內容,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生活習慣的培養則顯得尤為重要。涵涵是家中的獨生女,家里大人都很寵愛她,生活上過度照顧,所以養成了一些嬌氣的性格。在幼兒園涵涵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但她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做每件事情都特別慢,尤其是吃飯,每次都是最后幾個吃完的。
有一天,涵涵又吃到最后幾個了。我不時地用眼神提醒她,她卻絲毫沒有反應,我給她講道理,但是沒有效果。怎么辦呢?我環視了一下四周,看見涵涵最感興趣的娃娃家里有幾個小朋友玩得正熱鬧。于是,我的主意來了。我走到后面的娃娃家,對其中一位小朋友說了幾句話,然后快步走到她身邊,輕輕地對她說:“二寶,涵涵在玩娃娃家,他剛才告訴我,還缺一個人來當媽媽。你快吃飯,跟他們一起玩,娃娃家的寶寶們還沒吃飯,你快給寶寶們做飯去好嗎?”二寶往后看了看,連說“好”。
終于涵涵開始大口大口地吃飯了。本來不多的飯,很快就被吃完了。最后涵涵來到了娃娃家,經過老師的幾次引導,她吃飯越來越快了。老師的教育不能只依賴于說教,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利用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進行引導,使其在適當的條件下轉變自己的行為。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其感興趣的地方,從而改正了她吃飯慢的毛病。這種做法既不影響孩子的情緒,又讓孩子樂于接受,還滿足了她的游戲欲望。
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加以反思,不斷嘗試用積極正面的方法鼓勵幼兒吃飯,從而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獲得積極正面的情緒體驗,老師也能組織好幼兒的各項活動。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教育小結:在桌面活動中培養小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小結:在桌面活動中培養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剛入園一月的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比較薄弱的,有的能力稍強的會用一些簡短句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老師,我要滑滑梯”;“老師,我要喝水”;“老師,我要尿尿”;“老師,要干什么呀?”……有一部分孩子往往是詞不達意,要我們用心去猜、用心去理解、并用心去與孩子交流、溝通,并在與孩子的亦師亦友的交流中,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完整表達、說完整的一句話,句子由簡單、到漸長……,有的甚至惜字如金,任憑你千言萬語的誘哄,他(她)就是緊閉雙唇、悶不出聲,讓為師的我們“哎――!”聲連連。
當然,已經工作了整26年的老教師的我,是不會就此望而卻步的,我手持手機“咔嚓咔嚓”時不時的捕捉著孩子們在桌面活動時的專注與生動有趣的場景,耳聞著孩子們在活動時――自然、淳樸、親切、發自內心的交流與互動的童言稚語,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當然這互動中也少不了“陳媽媽”我呀。梅慕溪走到我身邊,一手拉著我的衣服,一手指著她搭出來的房子,一邊用她那清脆婉轉如鶯啼的聲音說道:“陳媽媽,陳媽媽,你看我搭的房子,很漂亮的,我開了門”,我順口接道:“你開門出去干什么呀?”溪溪說:“我開門出去玩呀!”“哦!,那就去玩吧!”我的手機也攝下了這一幕,過了一會兒,她又“哚哚哚”跑過來說:“我把門關起來了”,我依然順口接道:“關了門要做什么呢?”她“嘿嘿嘿嘿”笑了幾聲說:“關了門,就睡覺了唄!”說完又回到她的桌面活動中去了。王譚昕用她那稚嫩的小手托著用橡皮泥做的東西,輕輕地走到我身邊,細聲細氣的說:“老師,這是我做的小蝸牛。”我低下頭,仔細瞧了瞧,說句實在話,我真看不出來是什么,但我沒有否定她的想象與表述,我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充滿童話色彩和幻想的,于是我點頭夸贊:“哇!你會做小蝸牛啦!真棒!”陳可妤得到了我的肯定,樂顛顛的回到她的位置上,又把她的小蝸牛在手里把玩了一會兒,跟身邊的朱墨、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