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幼兒前閱讀品質培養

總結:幼兒前閱讀品質培養

2024-08-01 閱讀 5733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淺談幼兒前閱讀品質的培養

一、前言

《指南》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為幼

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培養閱讀興趣和良

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在我們班的日常閱讀活動開始五分鐘的時候,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幼兒甲:“*X,我們交換書本吧,你那一本看起來很有趣。”

幼兒乙:“可是我還沒看完,你等一等,看完和你交換。”

在交換完三分鐘之后,又發生了類似的對話:

幼兒甲:“*X,你的書看完了沒有?我想看看你的。”

幼兒丙:“我沒有看完呢,你等一等。”

在幼兒園生活中,孩子們每天都有一定的閱讀時間,包括自由閱讀和師幼共同閱讀,

在孩子們自由閱讀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孩子們選擇一本書之后,走馬觀花的一覽而過

,然后就隨意的頻繁更換圖書,沒有深入的閱讀圖書內容。而有的孩子可以專注的閱

讀自己手里的繪本,走進自己的圖書,進入另一個奇妙世界。

蒙臺梭利女士提出了孩子的特質:吸收性的心靈。孩子會不拒絕的吸收他看到的各種

東西。但是老師和父母要幫忙甄別孩子接觸到的五彩斑斕的世界,而優質的閱讀可以

為孩子的發展敞開一扇大門。

二、對這一現象的分析應該從三方面來進行:

(一)從家庭環境來分析

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第一特性就是模仿。一位教育生態者表示:

“如果把學校和鄰居這些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全部加起來還不及家庭對孩子影響的一半

。”所以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影響孩子終生

家庭閱讀環境包括顯性的物質環境和隱性的心理環境。良好的物質環境包括豐富的書

籍和安靜的場所等,隱性的心理環境則包括父母耐心的陪伴及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

前閱讀品質,家庭完善的閱讀環境是必不可少的。

而案例中孩子出現的頻繁更換圖書、沒有深入閱讀,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則可能和家庭的閱讀環境等因素有關。

(二)從學校環境來分析

1、需要豐富閱讀環境。

教師要努力為學前兒童創設豐富的閱讀物質環境,包括為兒童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同時,還要為兒童創設寬松、自由的閱讀氛圍。而案例中孩子沒有被圖書吸引可能

與圖書種類有所缺乏有關,教師應該為孩子提供更為豐富的閱讀資源。

2、需要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

學前兒童的思維主要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所以幼兒園階

段孩子的前閱讀材料需要圖文并茂以及具備趣味性和直觀性。孩子的圖書選擇應以繪

本為主,圖畫占據主要內容,簡單的文字以及社會符號為點綴。而案例中的孩子更換

圖書則可能與他所選擇的圖書內容有關,教師在圖書內容選擇上要與孩子的思維特點

相符合。

3、加強師幼共同閱讀。

兒童的閱讀主要為自由閱讀,但師幼共同閱讀是閱讀活動的重要步驟。教師的引導可

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閱讀方式,比如感受畫面,理解人物關系等。在兒童對圖書的

主要情節和內容已經比較熟悉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法與兒童一起閱讀圖書

,了解和理解圖書的大致內容。同時,教師要特別關注每個閱讀活動的重點、難點問

題,并鼓勵兒童把主要內容總結、歸納出來,從而鞏固、消化所學的內容。在案例中

,孩子沒有耐心也可能與自身對故事畫面的觀察不夠,以及情節的概括不夠完善。所

以教師應該增加孩子共同閱讀的經驗,幫孩子建立閱讀方式。

(三)從幼兒自身因素分析

閱讀的質量很大程度上還和孩子自身的注意品質有關,孩子注意力的穩定性的發

展也對閱讀有影響,所以對于案例中的孩子教師應通過一些方法來加強該幼兒注意力

的專注性。孩子自身的性格存在個體差異,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人的性

格主要有四種,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所以不同的幼兒對待閱讀

會有不同的反應。應根據兒童的個體差異,來處理孩子在閱讀中產生個各種問題。

三、小結

針對案例中孩子不能專注于閱讀的情況,應從家庭、學校和孩子自身三方面來入手解

決。前閱讀可以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包括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認知能力的發展

和社會性的發展。孩子的閱讀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

,隨著年齡的發展,思維方式的改變,閱讀的內容和側重點也要相應的發生變化。針

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和家長都要認真的對待和引導,讓孩子有

個快樂的未來。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借助多媒體培養學生科學觀察技能和細致認真觀察品質

借助多媒體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技能和細致認真的觀察品質

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朱洼小學付兵杰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在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課堂教學手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已逐漸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筆者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動手、動眼、動口、動腦的能力,以學好科學這門課程。

關鍵詞:借助媒體激發感情科學學科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開放課堂教學就是要盡量從兒童的興趣、需要和特點出發,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和寬松的學習環境。從科學課程的編排形式上看,編排了多種多樣的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將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從學生身邊常見的、易接觸的事物與自然現象選擇教學內容。盡管如此,由于學生生活面比較窄,加之科學課畢竟有一些學生不易接觸到的物體現象,且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針對這一實際,我們更有必要借助媒體教學,解決這一客觀而又實際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在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課堂教學手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已逐漸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在這方面,科學課教學更有它的優勢。因為科學課實物性強,易操作,同時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因此,我們一改學生以往“聽

篇3:隨筆:用關愛培養孩子蓮花品質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隨筆:用關愛培養孩子的“蓮花品質”

善良是由內到外的,由心靈到行為的重要準則,而非一個虛幻空泛的口頭概念,它有著具體的行為標準及現實意義。在孩子的人生畫卷中,家長擔任著起草框架的職責,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對孩子品德的教育,對真善美的引導。什么才是孩子善良教育的強心針呢?專家建議家長用關愛引領孩子回歸善良本性。

日常生活中,家長向孩子表達關愛的方式有許多:以身作則,給予孩子的種種幫助必須具有正面意義;對孩子的善良表現適時贊美,對錯誤也要及時批評指正;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重視,新人孩子,了解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透過語言動作,讓孩子體會家長的關愛;等等......

我們的愿望是,從今天起到永遠,每個孩子都心懷一顆善良正直的心,養成“蓮花品質”,告別劣童標簽,健康成長,愉快生活,為美好的世界注入清新及愛意!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