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常規培育心得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小班幼兒常規培育心得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進餐、睡眠、上課、盥洗、穿脫衣服等十多個環節,是幼兒必須遵照的日常生活規則,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常規。我們大家都知道,擁有良好常規的班級,我們帶起來會比較輕松、自在,反之,我們則會感覺身心疲乏。常規的培育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盛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自動性、積極性,培育自主性和獨立性而采用的辦法。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加上小班幼兒年齡小、依附性強、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頑皮,一旦由個體轉向集體,勢必很不習慣、很不適應。那如何讓小班的幼兒把常規轉化為生活的習慣呢?我認為,教師在領導小班幼兒建立常規習慣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少用限制性的語言。
我認為教師應當給予兒童充分的發展空間,讓兒童的自動性得到充分的施展,個性得到足夠的張揚,教師不應當給其以限制。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幼兒。小班的幼兒有的在入園后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能走出自由自在的家庭習慣,所以在幼兒園里他們很容易會涌現爭搶玩具、攻擊性行動、玩具亂扔等。這個時候我會很自然的說出“不能亂扔玩具、不準大聲說話”等限制性語言。在說出包含著大量“不”的指令性字眼的話語后,我們教師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想法呢?
我們班有位小男孩叫熙熙,剛來園時,他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斥了好奇和憧憬,認為很新鮮,整天嚷嚷著上幼兒園。可在幼兒園待了幾天后,他發現幼兒園的現實生活與自己想象有太大的差距:幼兒園里不能隨意在外面玩、上課或吃飯時不能說話、睡不著的時候不能爬起來。成果在開學后的一個星期,他就纏住了媽媽,說自己在幼兒園不開心,不想上幼兒園了。不可否認,是我們將常規視為對幼兒行動的限制,過多的限制了幼兒活動的需要,才會影響到他們來園的情緒。因此,我想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適合的語言引導非常重要,我們應盡量少用限制性的語言,以免引起幼兒的反感甚至挫敗感。
二、通過故事、游戲增進幼兒的常規養成。
小班的幼兒都喜歡聽故事,我們可以針對幼兒涌現的各種問題,選擇或編造相應的故事進行教學。目的在于喚起幼兒良好的情緒,輔助幼兒記住常規的要求,如:組織幼兒整頓桌面玩具時,我們可以組織進行“送玩具回家”的游戲。玩具沒人整頓時,可以請幼兒討論“玩具寶寶為什么哭了?”,“我們可以怎樣輔助它?”等,來輔助建立幼兒玩玩具的常規。而像“小椅子朝氣了”,“汽車加油站”等自編的故事通過擬人的手段,可以向幼兒進行椅子、喝水的常規教育,使幼兒在良好的氣氛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很好的時間段讓我們輕松的開展常規故事教育。就是幼兒進入午睡室安靜躺好了的時候,我們可以請小朋友瞇上眼睛,靜靜的傾聽老師講故事,老師在每個常規故事的后面輕輕的小節幾句,提出一些對幼兒的期望。這樣,幼兒就在潛移默化間學到一些規則。
三、三位老師(包括生活老師)要求一致,共同嚴格要求幼兒的常規。
三位教師教育的一致性是班級良好常規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有許多小班的幼兒,在受了一位教師的批評后,會馬上跑到另一位教師身邊乞求得到安慰,如果這位教師順應了幼兒,不加任何批評和說理,那幼兒會發生這樣的想法:
篇2:學習《教學常規》心得體會
學習《教學常規》心得體會
??谑泄鹆盅笾袑W林書立
通過對教學常規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對新時期的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認為新時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新課標,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在這個前提條件下,認真領會區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會事半功倍。我們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行動上才能跟上步伐。我認為這只是一種手段,它是一種宏觀上的要求,一種客觀的、理性的教學常規的制度。我們的教育目標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轉變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努力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我們的教育應該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師的素質為目標的。目標雖然明確,如果沒有必要的手段,也是很難保證目標的達成的。因此我認為落實《小學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應該是一種管理手段,我們應該把它作為學校教學管理最基本的規范來加以認真落實,以期能有效地達成我們的教育目標。這次教育活動的開展,對于提高教職工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師德水平,提高依法執教的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參加這次學習活動,體會頗深,下面我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領會教學常規的特點
學校教學常規主要體現了這些特點: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教學基本要求與《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相結合。從這些特點,本人從中體會到:我校的教學常規注重教師教育思想的培養,教學理念的更新,學校教學常規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張揚個性、全面發展、主動發展”,要求通過科學、規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愛學習的精神;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還有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提高”的過程,共同提高就是對過去的那種傳統式教學、灌溉式教學進行了徹底的更新,既承認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強調了師生的平等性。我們以前的課堂總是教師居高臨下,教師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即使有何不懂也得裝懂以維護教師在學生面前的尊嚴與權威?!肮餐岣摺本褪浅姓J了教師的不足?!敖虨閷W服務”說明了我們的教學不再是單邊的教師活動了,而更多的是落實在學生身上的一種“服務”,因此,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而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充滿樂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也相應地將主要評價指標指向了學生,教學評價部分提的更新穎。評價一堂課不再只是看教師的“表演”了,而更多的是看學生的發展。新常規還提出要把學校建成“自主學習型組織”,教師成為“引導型教師”,這是對學校、教師面向未來的要求,是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現。常規中提到:備課要了解本學期教學內容和要求,掌握教材特點,熟悉各單元內容聯系和重點要求,寫出詳細的學期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安排。我通過學習更加意識到備課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態度;研究教學目標要求、教學重點難點、能力和情感態度;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不難看出學校教學常規對備課要求不僅保留了傳統的教學基本要求,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發展性要求,如,撰寫教案時,要求先有同年級教師集體備課,每個教師提出不同的見意,怎樣教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怎樣教能分散學生的難點,這樣體現了靈活性與人文性。我校在備課方面就有所創新,我也有所嘗試,經常在備課上下功夫,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性的寫教案。
二.深刻體會教學常規的作用
教學常規,首先是能規范我們的個人教學行為,它規定了我們計劃的制定、備課的撰寫、上課的要求、作業批改、幫助與輔導、教學評價、總結等方面要求,使我們的教學常規逐步轉化成教學習慣。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學校教學常規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復習與考試等內容。特別是關于教材使用這方面的。“要正確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料,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要根椐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科書,實現課程資源有機整合。實現對教材內容的再創造?!标P于這點我最有感觸。如:平時我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新課的教學我會隨地取材,要是同學們參加了活動,我就及時引導他們把自己的見聞、感受等統統拿到課堂上來,在班內展開討論。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部分同學的學習水平在漸漸提高。還有關于獲取信息方面也說得很好,“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富有針對性的作業,布置作業要有彈性,以適合不同發展程度的學生?!辈皇菃??機械重復的作業能給學生帶來什么?只有加重負擔,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是在作業中形成,學習的畏難情緒也是在作業中產生,所以布置作業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師批改作業時更要講究,對那些作業有出差錯的不要過早下結論。特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會認為等級都定下來了,還訂正什么?所以要留個機會給學生自主評價、自主訂正的,這樣才有實效性。
教師必須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學生,陶冶學生,成為學生的表率,讓學生欣賞你,羨慕你,教育才是成功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按照上面制定的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積極吸收其他學校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的先進經驗,補充完善自己學校常規管理辦法,努力縮小與先進學校的差距,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
通過學習和討論,我進一步領會了學校教學常規的內容對扎實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規范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大意義;明確了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課前準備”、“教學活動”、“作業與輔導”、“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學習過程中,我認為《教學常規》不但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教師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消除了教師們在新形勢下對教學常規工作的模糊認識;我們要聯系實際,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與差距,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踐。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認真遵循學校的教學常規去組織好課堂教學,教學效果會事半而功倍。
心得體會,教學
篇3: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通過《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的學習,我對班主任的角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下是我對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幾點認識:
一、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
想要做好某項工作,首先就得熱愛這個工作。如果對這項工作都不熱愛,那么工作的時候就容易變成簡單的應付,無法深入地把工作做好。班主任是和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老師,要想把班級管理好,首先得有一顆愛生如子的心。有了愛,才能把班級這個大家庭變得和諧。
二、掌握班主任的業務。
班主任工作項目繁多,包括:集體談話、確立班委、安排座位、組織班會、組織家長會等。要通過實際工作中的不斷積累來提高這些基本業務的能力。只有班主任業務能力的提高,班級管理才能變得輕松,快樂。
三、營造優良學風塑造學生
優良的學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身為班主任,抓好班級學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班集體是否優秀,首先要看他在學習上的表現,勤奮的學風是促進班級不斷發展的動力,可以有效增進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要當好班主任還應發展他們的動力,對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在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多問,使學生養成善思好問的習慣。在學習中“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讓學生主動發問,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落實,教學也相長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善思好問的習慣。
四、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修養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人格是人的素質的核心。以人為本的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核心就是優良人格的教育,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務。而要培養優良的人格就得要求班主任具有優良的人格。因為人格欠缺的班主任可能會出現難以一視同仁、對學生認知偏差、影響師生關系等不良現象。所以班主任要從道德修養、個性品質、思想觀念、人文素養四個人格的基本因素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以實現優良人格的教育。工作,學習,心得體會,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