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結:良好閱讀習慣培養

教育小結:良好閱讀習慣培養

2024-08-01 閱讀 8618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教育小結: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轉眼間,悠悠歲月已如同手中緊握的沙子,無聲無息的流逝。春去夏來,一學期就快過完了,孩子們馬上就要上大班了,而我又老了一歲。不得不感慨時間過得飛快。

武漢的天一天比一天熱,孩子也慢慢的開始躁動起來。不愿意安靜的坐著看書,喜歡不停的瘋鬧;上課也不愿意安靜的傾聽,老喜歡講話。有幾次都發現孩子們喜歡把書卷起來打鬧,有的小朋友還喜歡搶書,后來班上的書都被他們看壞了。有一天下班,收拾書架時又發現了許多殘渣碎片,心里就想一定要慢慢的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哲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閱讀習慣,當你的孩子愛上閱讀,他將同時學會愛的方式,他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愛世界。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也用過很多種方法,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是現在我們班的孩子越來越喜歡看書,會看書,習慣越來越好。我想我的付出還是值得的吧。

早餐吃完前五名的孩子我會獎勵他們看書,讓他們仔細的看,看完跟大家一起分享書中的故事。雖然有時他們也看不懂但是會自己按照想法講出來,講的繪聲繪色的好不精彩。講故事的孩子有獎勵所以大家有爭著搶著看書講故事,這樣吃飯的速度也快了。

每周一次的書吧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讀書之前我都會提要求,以前都是我講故事,現在都是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看的書看。每個孩子都有書了也是自己最喜歡看的,都很認真的在看呢。這樣也省了老師的麻煩。

定期我會要孩子自己帶書來分享.這樣孩子們每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書也非常感興趣。因為自己的書在別人那里所以都相互監督,保管。我還會鼓勵我們的家長多陪孩子看書,講故事。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愛書的習慣也就慢慢形成了。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閱讀小論文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

小學閱讀小論文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設定的課外閱讀目標,主陣地在學校。而課外閱讀又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本文試從課外閱讀環境的建設,課外閱讀方法的實踐指導和有效的發展性的過程評價機制等方面闡述課外閱讀指導基礎性方面的建設,以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課外閱讀環境建設方法指導過程評價

一、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方面的規定:一是提倡擴大閱讀面,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二是規定閱讀量:第一學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以后逐漸增加;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小學階段背誦古詩文70篇。

但學生們都達到這個要求了嗎?答案是:沒有!

1、學生對待課外閱讀的態度

根據我這十幾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和調查,有很多學生讀了六年小學從未進過一次圖書館。大部分學生認為沒什么好看的。看電視的比比皆是,看書的卻寥寥無幾,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當然看電視也是一種很好的信息積累,問題是沒人引導,所以只停留在娛樂上,長此以往就會養成對只管畫面的依賴,而對書卻漠然處之。是書不好看嗎?當然不是。是學生沒有在書中得到快樂的體驗,電視給學生的是直接的視覺和聽覺上的快樂,或是其他豐富的信息刺激,而文字只有通過理解、想象才能發揮信息效能,既然無快樂,索然無味的事,學生當然不會去做。

大凡語文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每當分析課文時,稍微有些深度的問題,舉手的學生就會大大減少!每當考試中的閱讀分析題文章達400字以上,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會大大下降。從歷年的語文考試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學生的閱讀理解存在嚴重的問題,不是忘了標點,就是忘了加標點;不是不會用自己的話解釋詞語,就是不會用自己的理解來回答問題,一旦不能用“摘錄法”,便有一種手足無措之感。

2、教師對待課外閱讀的態度

雖然新課程實行數年了,但閱讀課上:通讀全文

篇3: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好習慣

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言或小組員討論發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我記得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為:請在下面的方格紙中畫一個直角,再標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對于后面一個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沒把題目讀完。對于解決問題的題目,大多數同學只讀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數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著感覺做。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為1-3冊只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