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結:教師主體性作用

教育小結:教師主體性作用

2024-08-01 閱讀 5935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小結:教師主體性的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互動,互愛的民主平等關系,能激發幼兒的活動欲望和內在動機,增強幼兒主體性,形成主題意識。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主體性的發揮直接影響師幼互動過程的質量,影響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幼兒教師的主體性是通過他的一言一行,通過她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式來影響幼兒主體性的發展的,具有良好主體性的教師,對工作有著滿腔的熱情。在教育活動中,懷有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尊重他們的選擇,并及時根據教育情景調整自己的行為。幼兒在教師這種寬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圍中自主學習,游戲,交往,需要和意愿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主體性得到了潛移默化的發展,學習的主體性增強,而老師也體驗到一種成就感。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主體性的作用發揮的重要性:在一次科學課上,小朋友在學習不倒娃娃的秘密,A老師的表現是直接告訴孩子結果,然后讓孩子再去實驗,大部分孩子能了解結果,但實驗時興趣不大。B老師的表現是先讓孩子做實驗,讓孩子在實驗中自己去發現秘密,老師給予適當引導,最后孩子找到答案,在實驗過程中,孩子興趣很大,探索的欲望很高。

從A,B方式可以看出,B方式中,老師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尊重幼兒,注意觀察幼兒,教師的主體性得到了真正的發揮。而A方式中,老師只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者,教學任務的執行者,內心缺乏應有的歸屬感,認同感,那么幼兒必然會成為知識的接受者,其主體性無疑得不到發展。

因此,正確發揮教師主體性,才能讓幼兒的主體性得到發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教師語言魅力在一年級數學課上作用

教師的語言魅力在一年級數學課上的作用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年齡小,好奇心強,多動,他們有意注意集中的時間很短,不會傾聽,如果我們不重視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不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上課聽講的習慣,那么會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埋下很大的隱患。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一年級數學教師,要想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傾聽習慣,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學會傾聽,很重要的一點,教師要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劉彩虹老師在《圖形的認識》這節課上,教學語言干凈利索,用自己富有魅力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孩子們都能認真地傾聽,“你是一本好書,老師讀懂了。”親切的話語,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注,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積極愉悅的學習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上,學生都能認真地傾聽老師的每一句話,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

上好一堂課,教師的語言至關重要,諺語說的好:“它不是糖,卻能粘住一切。”這里講的就是語言的魅力。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能始終緊扣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我們每一位一年級的教師都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努力提高語言藝術。每次新接一個一年級班,我都是這樣做的:

1、當我接了一年級班以后,我就要求我自己也要變成一個一年級的孩子,站在一年級孩子的角度去想,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遵守課堂常規,怎樣教給孩子數學知識,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換位思考的問題。作為教師,作為成人,我們絕不能用自己認識事物的水平,方式方法去衡量一個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在咱們大人眼里,很簡單的事情,在孩子們的眼里其實都是很難的。比如,開學第一周,數學課上做練習,有這樣一道題,三只小兔采蘑菇,最多的下面畫“√”,最少的下面畫“△”,學生做題時,我進行行間巡視,發現居然有的同學不會畫“△”,這時,我意識到自己高估了一年級孩子,于是我讓學生和我一起書空寫了幾遍“△”。通過這個例子,我感到一年級的老師要將自己偉岸的身軀,有高度、有深度的思想意識濃縮,蹲下來,和孩子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是帶好一年級孩子的第一步。

2、課堂上,教師要善用兒童語言,說話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晰,適合一年級學生。

大家都知道,小孩特別喜歡和小孩一起玩,為什么?因為他們有共同語言,他們之間能夠彼此溝通。所以,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不能成人化,應該貼近兒童,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感到課堂上和老師一起學習,沒有距離感,這樣,孩子們的注意力就能始終跟著老師走,老師也不用再為維持課堂秩序發愁了。

例如:我在教學《6、7、8的認識》一課時,課的開始,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用緩慢的語速和學生聊天,同學們,大家上學已經三個星期了,你們覺得上學好嗎?喜歡咱們東關小學嗎?喜歡老師嗎?老師一直想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其實呀,從你們9月1日走進校園的那天起,老師就非常喜歡你們,現在呢,每天能和同學們生活在一起,我感到特別的幸福。

下面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同學們快樂的學校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孩子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著。

3、教師語言要簡約,要干凈利落,不冗長,多用鼓勵性語言。

課堂上我們的語言要力求簡潔,不要加過多的修飾語。教師為學生提出的每一個要求,要做到用最少的語素,最普通的詞匯,表達出最全面、最完整的意思。例如,在訓練一年級學生翻書時,我是這樣說的:“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第8頁,身體坐直,腳放平,左手扶好數學書的左邊,右手手指指好第8頁。”這樣給學生提要求,既強化學生看書的姿勢,又教給了學生翻書、看書的方法。當學生做練習、寫字時,我總是用這樣的話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你寫完了,請你用你的姿勢和眼神告訴老師我寫完了。”課堂上我沒有用命令性的話語要求學生,但是學生都能跟著我一起學習。教師還要多用鼓勵性評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多看孩子的優點。如,“你說得真棒,希望你繼續努力。”“不錯,挺好的,加油。”“如果你的聲音再洪亮些,就更棒了。”

數學教師要根據低年級數學的學科特點,對自己的語言進行千錘百煉,棄失揚得,反復融鑄,已形成自己的風格。

篇3: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范讀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范讀作用

頭苑中心學校尤旺

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掌握理解文本的學習方法并學會運用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教師要教會學生朗讀的基本功,而“率先垂范”尤為重要,如何幫助學生達到這一要求呢?我認為教師的范讀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的范讀對學生準確快速地把握語文的語言情感起到決定性作用。農村的小學生閱歷較淺,視野不廣闊,知識面狹窄,對于句子中語感的表達缺乏,感悟理解能力不夠強,因此,學生很難體會到文本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的范讀卻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內容情境,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大意,減少朗讀的盲目性,更好地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一夜的工作》這課時,在授課過程中,我用多媒體出示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然后點名朗讀。設計這處環節的意圖是想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周總理的崇高、可敬的品質。可是當學生站起來讀后,卻讀不出這種感覺。這時,我巧妙地范讀了這句話,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在范讀中把后一小句的語調稍微提高了,而我們讀的都是一個低調,效果就不一樣了。”于是,同學們紛紛在練習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到周總理珍惜時間,把時間看得比生命還重,真切感受到了新中國總理的可敬可親。之后,我對朗讀好的同學給予了表揚。學生的這種進步是對老師范讀的最好肯定。在這濃厚的朗讀氛圍中,我問及誰想向老師挑戰,同學們都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急切心情,課堂上的讀書興趣也隨之高漲起來。一節課下來,學生在朗讀中激發了興趣,在朗讀中領悟到了感受。

二、范讀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的感情基調,靈活采用適當的音量、語調及語速進行表情范讀,讓學生在傾聽中學習朗讀的要領,及時做好課后的朗讀訓練,這顯得格外重要。文本中的插圖、彩色的畫片,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教師的范讀,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學習新課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當讀到“奶奶!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教學這句話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彩圖,結合自己的朗讀來感受小女孩向奶奶表達自己此時痛苦的心情。同學們通過朗讀都認為小女孩很可憐,應該悲傷、沉重地讀。看著同學們一個比一個讀得低沉、傷感且入情入境,有些同學在讀到結尾的一小句中還稍微把語調提高一些,我聽后,心里頗為欣慰。而后,我對這句子用了渴盼的語調情感給學生進行了示范朗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結合插圖了解了小女孩的內心渴望。最后,我讓學生再次齊聲朗讀這簡短的四句內心獨白,引導學生細細體會,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內心感受。

在18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語文范讀教學帶來的益處:通過范讀、朗讀訓練,加深了學生對文本思想內容、作者寫作意圖、語言情感、語速的抑揚頓挫的理解,更好地促進學生口頭語言的訓練及朗讀能力的提高。我深信,教師的范讀在一定程度上會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會提升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技巧,學生在口語交際表達中更會受益頗深,這樣一來,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