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找準教學活動切入點促幼兒健康發展

找準教學活動切入點促幼兒健康發展

2024-08-01 閱讀 4212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找準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促幼兒健康發展

在我組織的中班幼兒的一次戶外活動中,為了鍛煉幼兒奔跑的能力,我設計了讓幼兒玩他們感興趣的紙飛機的游戲活動。在活動準備時,我考慮到飛機的折法比較簡單,于是就采取了現場示范折飛機,讓幼兒自己學折飛機,然后帶著紙飛機玩的教學方法。但在實踐中,我發現中班孩子的折紙能力很差,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單獨完成折紙飛機的這一個環節,當我費力地幫助了孩子們,讓他們都有紙飛機的時候,戶外活動的時間早結束了。而且由于孩子們對于紙飛機的折法感到非常困難,無從下手,也大大地影響到了孩子們的活動興趣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反思這一次失敗的教學活動,我覺得教師要清楚的了解班級孩子的發展水平是保證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在設計戶外活動中,由于我對中班孩子的折紙水平判斷錯誤,忽略了對中班幼兒的手指肌肉和手指關節發育的特點的認識,從而影響到了整個活動的實施。于是我把如何提高孩子們的折紙興趣和能力作為我下一步教學研究的重點。經過我的觀察和反思,我覺得中班幼兒的手指關節和肌肉的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如果讓中班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內去完成一系列較精細的折紙活動,對他們來說還是很難的。這樣做不但無法完成教學目標,還有可能大大的挫傷了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幼兒園教育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很快調整了我的教學方法,在折紙活動與幼兒的能力水平之間找到切入點,在教學活動環節的設計上,以游戲為基本特點,讓課堂要求與幼兒情感需求相吻合,并制定了《彩紙變變變》的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之一是首先培養幼兒對折紙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學會最簡單的對邊折或對角折,并只折一次的折紙活動。幼兒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讓他們都來當“魔術師”,把正方形的紙片變成長方形或者變成三角形,看誰最會變。由于操作簡單,幼兒很快就完成了任務,但我沒有接著往下要求,而是提供了油畫棒,讓孩子們把變成的兩個長方形或三角形涂上不同的顏色。當孩子們把自己原來的正方形紙變成了兩個不同顏色的長方形或三角形時,他們都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了成就感,對折紙的興趣也因此而調動起來了。

主題活動之二就提高難度,讓孩子們把對角折和對邊折這兩種方法同時運用,進行連續兩次折的折紙活動。由于幼兒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興趣,連續兩次折也沒有難倒他們,他們雖然有點費勁,但也基本完成了任務。但他們發現通過自己的反復折,彩紙變成了小三角形、小正方形或者像“小金魚”、“小手槍”等等時,他們對折紙的興趣再一次被調動起來,折紙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活動激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難、做事認真的好品質。

主題活動之三,我就帶領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折紙活動,提供彩紙,讓孩子們運用學會的方法進行重復性、連續性的折疊,讓他們想怎么折就怎么折。孩子們掌握了一定的折紙技能后,創作和想象的空間就變大了,經過他們的巧手加上他們豐富的想象,一件件“作品”就出現了:房子、飛機、手槍、桌子……。看著孩子們興致勃勃的擺弄著自己的作品,我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了。

經過這次教學實踐活動后,我感覺到:我們選擇的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發展水平,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在教學內容與幼兒發展和生活經驗之間找到一個切入點,然后再把這個切入點作為突破口,用幼兒可以感知的、具體形象的事物,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幼兒在輕松、自然、快樂的狀態下獲得新的體驗。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借用多媒體課件優化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

借用多媒體課件優化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課件在幼兒園中的運用也比較廣泛了,特別是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效果更為顯著,多媒體課件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它能夠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虛為實,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在語言教學中巧妙合理的運用,大大增強了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趣味性,較好地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的思維創造了良好的氛圍,豐富了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擴展了語言教學的手段,使課堂教學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語言教學;學習興趣;語言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

《3

篇3:詮釋教學活動中提問藝術性幼兒教育知識

詮釋教學活動中提問的藝術性幼兒教育知識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指出:“兒童是獨立的、發展著的個體,只有在主動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教育活動中,必須把以幼兒發展為本作為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特點實施教育。而提問設計正是反映教師教育的能力與藝術的一個方面,教師如何有效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是開發幼兒智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然而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缺乏對提問的形式、內容、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偏重于教學提問的具體形式,幼兒被動地接受提問,這樣的提問也就很難體現它應有的價值與功能。在實踐中,我體會到以下幾種提問能較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一、提問的概念

提問,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或教學內容。教師的提問則是指教學提示或“傳遞所學內容的刺激以及幼兒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從而達到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例如,“請你說說8還可以分成幾和幾?”“我們都是哪個班的小朋友?”這兩個句子都有教學提示的作用。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