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的應用數學教學反思
百分數的應用數學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設計,是在建構主義理念指導下,結合學生具體實際情況進行的。從實施情況來看,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一改往日應用題教學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有效地理解了這一類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實用價值。
百分數應用題屬于分數應用題,基本內容也包括了三大類,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單位“1”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三是求單位“1”的量。這三大類的學習,一要讓學生弄清每一類的數量關系以及三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二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并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是十分廣泛的。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本課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雜交水稻和普通水稻產量的比較,同時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跡。通過這一形式,一是讓學生感受到雜交水稻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激起學生愛科學的情感;二是給學生提供思考的具體事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性,激勵學生學好數學。
在本課中加強了基本類型分數應用題的復習。這節課的開始,我先出示4、5兩個數,讓學生提出純粹的數學問題,然后緊抓分數問題,再遷移到百分數問題,在此基礎上,出示上述水稻增產的情境。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題目,目的是有效地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感受到學了數學就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
創設民主氛圍,鼓勵解法多樣化。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主動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前提條件。例題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為了使學生的個性學習發揮得淋漓盡致,教者并不限制思維路線,在出示情境問題后,多給學生一份“放手”的信任,少給一點“關愛”的指導,大膽地讓學生在學習的海浪中自由搏擊。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學習的方法,有頭腦、有個性、有能力的學生才能應運而生。
篇2:初中數學教學多邊形內角和優秀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篇3:小學教師數學教學隨筆:生活中小數教學反思
小數和單復名數的互化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學生掌握并熟練應用有一定的困難。概念主要是名數、單名數、復名數三個,包括單名數改單名數、單名數改復名數、復名數改單名數這些共3類。
學習這個知識點之前,要對于小數點位置移動的方法、常用的計量單位的名稱、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一定要熟練掌握,不相鄰的單位之間的進率也要會推導,學生明確了這些,知識點迎刃而解,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強化了知識掌握的靈活性。本節課是關于學生的生活上的小數,教學的內容是兩部分,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高級單位轉化為低級單位。但是兩部分總的就是來教學單位之間的轉化,及單復名數之間的轉化,本節課內容不是很難,但是學生轉化起來很困難,錯誤率很高。其實有兩種改寫方法:一種是根據小數的實際意義改寫;一種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確,都是可以的。針對以上預期的難點,我和學生一起總結了如下改寫的三部曲:1、判斷。先判斷是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從而決定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2、想。要想清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100,還是1000。3、移。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判斷確定小數點應該向左還是向右移,移動幾位。
教完這一課,通過課堂作業和抽測反饋,發現部分學生把單位改寫的結果搞錯了。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了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于哪種轉化:是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后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并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復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級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應該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