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心得:讓體育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小學體育教學心得:讓體育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最終學生的體質、體育知識、體育能力等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在孩子們的眼里,運動技能學習是枯燥乏味、是灰色的。尤其是怕捆綁的課堂。小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好表揚,體育教師只有緊緊抓住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努力挖掘體育運動的無限魅力,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有目的的設計,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無限潛能,讓學生帶著信心和勇氣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才能真正煥發出體育課堂的生命活力,真正體現體育課堂的價值與要求。造成小學生不愛上體育課這樣的現象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制約了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性的因素
原因一:教法簡單態度粗暴
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化,例如有些教師強調“實效”,準備活動均是慢跑、準備操,學生覺得沒有一點新鮮感,課堂就沒有了吸引力。教學進度無序化,隨心所欲,今天想開展什么活動就開展什么活動,不能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某個單元的基本運動技能,因而也就無法使學生通過掌握技能對體育產生興趣。對一些“后進生”,教師不是主動地幫助他們,而是說他們“笨”、“呆頭呆腦”,諷刺挖苦,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原因二:要求過高脫離實際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不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掌握技能的情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練習,而是脫離學生的實際運動能力,預設過高的教學目標,“跳躍式”教學,學生根本接受不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喪失了信心,只好采取消極對抗的態度,敷衍了事,從而使體育課堂失去了價值功能。
原因三:條件制約內容單薄
新課程標準給體育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授課空間,在編寫學年、學期、單元、課時教學計劃時,體育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進行編寫,教學計劃不完整、不系統,形成一種“師本課程”。一但體育教師換崗、調離,學生就無法進行系統的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體育課堂教學中還受場地、器材的制約,如我校同一場地上有三個班級上課,噪音的干擾、器材的分配不均,都會使課堂褪色。
二、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運用
體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低效教學或無效教學,嚴重抑制了課堂教與學功能的整體實現。教師只有積極探究實踐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方法,把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才能使課堂精彩紛呈,富有實效。在實踐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以下幾條有效教學的策略,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激發學習興趣,點燃教學活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假如體育教育僅僅只有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缺乏興趣的培養,激情的感染,則會使學生因在體育活動中需要付出較多的體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就會出現“要我練變成我要練”。興趣的激發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課堂中的學習內容要充滿活力。競爭是體育運動的最大魅力所在。如富有競爭和挑戰的項目:爬桿、投籃比賽、小組接力等,這些項目要以游戲、比賽的方式進行,并請動作完成標準、規范的同學進行示范,這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增強了信心。教師通過講解方法、規則等,營造激烈活躍的教學場景,讓孩子在競爭中贏得勝利,喜得收獲。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比賽,如:百米飛人跑、運球PK賽、小籃球對抗賽、“小少林”展示活動等。通過比高、比遠、比反應、比作風等,評選出各種特色的體育小明星:“小飛人”“跳遠王”“大力士”等,吸引更多學生的運動目光,迸發出參與體育運動的激情。
其次,課堂中體育教師本身要有激情。教師的語言、面部表情、示范動作、哨聲以及對學生的表揚鼓勵,處處都要體現出健康向上,充滿熱情的氣質。當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愉快的情緒、親切的教態出現在體育課堂中時,學生會感到可親可愛、情趣盎然。以激情點燃激情,以激情碰撞激情,激發出學生的運動興趣,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二)靈活運用方法,優化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既要突出重點、難點,教材的系統性、連貫性,又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運動負荷要由弱到強,不要波動太大,使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并通過掌握運動技能對體育產生興趣。在練習方法上要多樣化,要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投擲課上的《投擲輕物》的教學中改變一貫采用的投擲沙包教學,而運用自制的投擲物--廢舊報紙揉成團,外包垃圾袋。課堂中五顏六色的“飛行物”在空中飛翔,學生在模擬“打雪仗”的情境中歡快地奔跑,教學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在高蹺的教學中,用王老吉的易拉罐做成“高蹺”,降低了難度,這種“新型”運動器材給學生帶來了欣喜,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心理,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執教《勤勞團結的小螞蟻》一課時,運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的發生、發展、結束來展開教學。共設四個教學環節:1.調動情緒激發興趣階段--螞蟻站隊;2.激活思維掌握技能階段--螞蟻運糧;3.合作探究拓展能力階段--螞蟻護衛;4.穩定情緒恢復身心階段--螞蟻回家。將學生帶入一個充滿活力,而且需要不斷合作、不斷努力的童話故事情節里,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樂在其中。在課的設計上緊緊捕捉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性強、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思維活躍等特點,運用師生“情感”的注入和培養,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并采取一系列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措施,發展了學生的平衡能力和全身協調能力,讓學生在玩耍中學到了體育技能,同時也讓學生在玩耍中領悟到了集體力量大無比的真諦。
(三)改變教學形式,加深教學廣度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同伴的影響力是排在第一位的。在體育課堂中經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團隊學習”,“社交式活動”,其實是利用集體輻射的作用,促進思維、交融情感,從而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課堂效率。我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小團隊學習”,把全班同學根據綜合情況分成4個梯隊(人數以40個為例),即在建立小團隊的過程中尊重“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由組長依次從第二、三、四梯隊中各挑選一名組員,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小組。(按學生的身高來分隊,高個子一隊,個子矮的一隊)既保證10個組間綜合素質均衡,又確保各個小組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同組異質”的小組內部可以優勢互補、揚長避短,聚集集體的智慧,在合作中增強競爭的實力。有利于集思廣益和發展求異思維。一次,我讓學生創想“橋”的形狀:有用墊子搭的“石板橋”,有用身體搭成的“四孔橋”,有用跳箱蓋搭成的“靈橋”......一座座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組間同質”強調群體間的經驗交流,相互追趕。把課堂中的活動變成小組競賽活動,能變被動學習為創造性的主動學習。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要為小組出力,不能拖后腿,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巧用教學評價,提升教學效果
課堂中的評價機制要多元,從多方位、多角度評價每一個學生。我在評定學生總成績時,采用“4合1”形式,即:①學習態度及課堂表現15%。②出勤情況5%。③平時技能掌握情況及提高的幅度40%。④期末測試情況40%;多年的實踐表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平時的努力程度作出評價,能使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后,大大激發學習興趣,激起學生進一步參與活動的強烈激情。
在體育課堂評價中不僅要量化評價,更需要質性評價。教育心理學家蓋杰和伯令納說:“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體育老師的語言性評價,要以鼓勵為先,表揚為主。例如:在跳遠教學時,有一學生落地動作做得非常輕盈,我用了一句:看,李佳欣的落地像一只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一樣”。既肯定了她的動作質量,又對其他學生提出了一個形象的要求。課堂中“你展示的動作太漂亮了”“老師也得要向你學習了”“你的沖拳非常有力”......這些富有個性化的表揚都會給課堂增添色彩。
教師還要善于運用“隱形表揚”“及時表揚”。例如,當學生很好地完成練習時,教師及時豎起大拇指給予無聲的獎勵;當學生完成一個優美動作時,掌聲響起就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當學生做小動作、精神不集中時,教師輕拍學生的肩膀或后背,給予警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其實就是對學生的賞識、激勵,是師愛的表現。當學生對你說“謝謝老師”,當學生硬拉著你的衣角想對你表白什么時,就是對老師的信任、尊敬,體育課效益也就由此而來。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總結,不斷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努力追求實現教學的高效率,讓體育課堂顯現生命的張力,真正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篇2:讀《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心得
讀《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心得
海口市龍華小學陳炯
通過閱讀《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讓我了解到體育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是中國學校體育現代化進程中的里程碑。在課改的這幾年中,通過看錄象、聽課、自學、聽講座等多種形式,使我對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這門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受頗豐,主要體現在:
一、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已逐漸被廣大體育教師所認同,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傳統教學過分關注學生的運動量,重視機械地練,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這樣做將有損于學生身心健康。“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有效學習的保障。學生有興趣參與的活動,一定要給予熱情地支持和指導;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任何活動都會讓他們覺得乏味。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新課標的實施,使我們感到學校和教師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可以重新建構教學內容。在平時教學內容的設計,我盡量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例如在跳高教學中,教師只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場地和練習形式上做些改變,把場地設計為“十”字型,分成四個場地,再進行有效的保護,就消除了學生的膽怯心理。練習形式上要求學生,可以采用任何方式跳過橫竿或像皮筋,這樣就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的轉變。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使我真正體會到體育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新課程的設計者;體育教師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合作者,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和教育素養的,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新課標的實施,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教學相長,彼此將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在我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學生可以上來做小老師,喊口令,做示范;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當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放羊”,并不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的動作和要領需要教師的講解、示范,當然可不必過分強調,盡可能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三、教學評價的轉變。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重視認知的評價,忽視非認知的評價。在這種傳統評價觀所指導下的學習成功主要是學生智力的發展和進步,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是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對學生學習態度、情感意志、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句表揚,掌聲和鼓勵等。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進步就好!”例如:在游戲教學時,我給各組評選“最佳組織獎”“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新獎”等,使學生有成就感,滿足感,提高了自信,也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新課程帶來了新變化,使我們看到了體育課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堅定了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的信心和決心。我要更加努力,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體育與健康新課改盡一份力。
篇3:小學體育教學心得:讓學生積極快樂地上好體育課
小學體育教學心得:讓學生積極、快樂地上好體育課
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來達到體育鍛煉目標,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這不僅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教學思想,而且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變得親切、自由和歡悅,并能對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情感的產生具有很大的作用,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就能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創設情景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發揮他們創造性學習,為終身奠定快樂體育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體育游戲化,增加體育教學興趣感
很多人認為體育課應該是跑啊、跳啊讓學生機械的反復練習。其實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游戲才是他們的樂園。如果體育課的教學機械而無生命力的話,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厭煩的。自古以來教師被喻為"辛勤的園丁",而學生則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綻的小蕾或驕人怒放的鮮花。在體育課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有些花"無精打采"。他們的"無精打采"也正是因為體育課的枯燥乏味,機械的反復練習。這時,我們只要多費心思盡量用游戲的手段來提高興趣,使課變得生動多姿,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滋有味,動起來也會生龍活虎。
三、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提高體育教學積極性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復雜的活動。體育教師掌握著教學方向、進度和內容。在體育課中即使有了輕松愉快的音樂和豐富有趣的游戲,教師不參與活動,只是讓學生活動,這樣的游戲毫無生機,學生玩一會兒就毫無興趣,我就經常和孩子們一起活動,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是學生快樂體育的橋梁。傳統的體育理論認為師生之間是命令與服從。教師神情嚴肅,不容質疑。這樣學生言聽計從,根本就談不上快樂而言,快樂體育就是要建立師生之間和諧協調平等的關系。
四、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加強體育教學鞏固性
一個好的體育老師不能只上一節好的體育課,要隨時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每堂課都有新感受,喜歡上體育課。第一次上課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學生會很感興趣,第二次也許也很感興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會在進步,教育教學在創新,依舊是原來的知識和方法學生學久了會感到疲倦,厭煩。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才能促進教學的發展,才能使快樂體育真正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