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師生涯做一個有情感班主任
我的教師生涯做一個有情感的班主任
這是我與孩子們相處的第五個年頭,感覺孩子們的成長真的是不經意的。不經意間,他們的個頭竄高了很多;不經意間,他們懂事了很多;不經意間,他們學會了很多……不經意間,他們就這么一點一滴地成長起來了。而我作為他們的同行者,作為他們成長的見證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欣喜。回顧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全體學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增強集體凝聚力,創設融洽的學習氛圍,才能促進班風班貌整體發展,從而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進步。
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的,總結一下,在平時,我主要將工作重點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常規教育方面
五年級的小學生,對于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完全適應了,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早進入角色,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并且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充分利用班會的時間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將在班級設立“小小監督員”,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以小紙條的形式悄悄的告訴我。通過監督員的匯報,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二)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機會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
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比如:可以利用品德積分的評比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表揚做的好的,批評做的不好的,使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
二、班級紀律方面
一個班級,要想有良好的班風,必須要有良好的紀律才行。因而,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課堂紀律
首先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紀,并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這樣學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動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遵守紀律。由于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這樣變被動的各種要求為主動的行為,有助于學生將文字內化為行為。我們班的宗旨是“說到就要做到。”
(二)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松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松的氣氛。
我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開展“跳繩、做游戲、拍球”等比賽活動,使學生既健體又受教育,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擴大交流的空間。同時,隨時提醒學生要注意危險活動和場地,寓教于樂。每當學生不小心受傷時,我都及時耐心地給學生上藥擦洗,并細心的囑咐一番。
(三)路隊紀律
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適應集體生活,我在班級開展“路隊小標兵”評比活動,使學生不僅做到快、齊、靜,而且能夠進行自主管理。每一個路隊分別設立一個小隊長,每天定時向班級匯報路隊情況,及時監督,及時管理。
篇2:我特崗教師生涯開始
我的特崗教師生涯的開始
那一年,我通過特崗考試,帶著幾分欣喜與憂愁來到榮邦。我不害怕落后的環境,那也不算落后,在臨近高速路口的地方,可以很快到達無數縣城的地方還是落后嗎。或者比起當年自己一畢業就參加志愿服務西部的地方,相差很遠啊。如此的地方,就少了人氣,少了熱鬧。或是喜歡安靜的人休閑勝地。或是文人墨客遠離城市煩憂和物質去處。
可憂的是我不是一位在此閑暇的人,為了生活,也為了教育,為了神圣的職業,我來了。那是我教師生涯的開始啊。我學到了教育的一點理論,可我還沒有實踐的經驗,有的是十多年學生生涯的體驗,體驗那時我的老師對自己負責或是以后自己認為老師教育的失誤。如今我將成為人師,角色的轉變,我能適從嗎?
我上講臺了,當領導在演說還是當法官審判那樣擁有高尚的權利,在講臺唾沫飛流。那符合教育的規律嗎?學院教授講過要與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引導,我不是誤人子弟嗎?
改吧,我走下講臺,問我的學生們,如此天然的眼睛一樣純潔,會說話眼睛在我心中犯困,如此孩子不可教也。或是自己沒有掌握教育規律,或是自己真的在實踐,或是教育真的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完善。
榮邦,是我教師生涯的開始,也是我對教育思考的開始。
的,教師
篇3:教師生涯贊美是對待犯錯誤學生最有效批評
教師生涯贊美是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最有效的批評
今天無意中向同事提起,“昨晚我班一位女生犯了錯誤,被校領導碰到,我們訓了她一頓。然后昨晚我就做了個夢,在夢中向學生大發雷霆,然后滿腔怒火地醒來,這己經是這學期第二次做這樣的夢了,這班主任工作真是累人啊!”同事突然問,“平時你對學生是表揚多還是批評多?”這個問題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是以表揚為主還是以批評為主呢?
這使我想起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塊糖果”的故事: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任育才學校校長。一天,他在課余時間巡視時發現一個學生正舉起一塊磚頭砸向另一個同學。陶行知立即大聲喝止住,并責令其到校長室等候。過了好一會兒,陶行知才回到辦公室,見那個學生正在緊張地等候接受批評。他并沒有發火,而是出乎意料地掏出一塊糖果遞給對方:“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因為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那個學生疑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贊許地點點頭:“我剛才了解了情況,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說完,掏出了第三塊糖果遞給他。這時,那個學生哭了:“校長,我錯了,我不該打同學。”陶行知笑了,拿出第四塊糖果說:“你已認識到錯誤,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已經結束了,你回去上課吧。”從此以后,那個同學再也沒有犯過一次錯誤。
陶老用“四塊糖果”喚醒了學生的覺悟,讓學生在感動中認識了錯誤;把批評寓于表揚之中,實在是高明極了!
詩人泰戈爾說“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同樣,犯錯誤的學生,不是在疾風暴雨的“痛斥”中,改正自己,而是在和風細雨的“贊美”中揚起善心!
老師們,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盡情地去贊美吧!你會發現,每塊鵝卵石都是那么的完美與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