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術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提高信息技術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同樣,信息技術革命定會帶動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小學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更有助于培養創新人才。
【作者單位】:吉林省松原市扶余縣新萬發鎮中心小學劉鳳英
【關鍵詞】:信息技術專業發展有效途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到20**年,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
信息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對農村中小學校信息技術普及與推廣至關重要。本文就信息技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作一下探討。
一、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環境看,21世紀已經成為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從宏觀到微觀,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影響著和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尤為明顯的是,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向當代的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信息技術進入各個領域,對教育產生重大沖擊;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呼喚教育要大力培養創新人才;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為當今世界國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專業現代化已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從教育內部發展來看,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多媒體”、“互聯網”、“校校通”、“班班通”已在廣大中小學校逐步實現。教育專家曾預言,實現“桌桌通”將成為可能。從教師自身條件看,除個別老年教師外,一般都能正確使用計算機和部分應用軟件。因此,不論教育的大環境,還是內部軟硬件條件,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專業成長將成為學校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向。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教育有著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優勢作用。一是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情境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二是信息技術能更廣泛地拓展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教決不是要束縛孩子們的思維空間,相反,是要去鼓勵他們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也就是求異思維。呈現思維過程,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構成一個躍動的“思維場”,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橋梁,培養創新精神。三是信息技術有益于優化教學結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的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示范、演示,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堂上圈劃重點,課后反復抄寫、背誦。事實證明,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殺了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化教育環境下,不再以教師能否把教材講解清楚、分析透徹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而是要求教師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備課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學生深入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信息技術提供更多、更新、更廣的知識點,開闊學生的視野。傳統的教學,教師都是依賴于課本講課,特別是自然、社會等課程,由于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作為老師只要讓學生掌握幾個知識點便完成任務。這樣的學習已經不能讓學生開闊視野,獲得更多、更廣、更新的知識,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多媒體的應用,使得這一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觀。
篇2: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所帶來的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正給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否成功實施整合,已成為現代教學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化繁為簡,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容量大,大量節約板書時間,教學效率高,教學效益好;教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傳統觀念,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革新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整合有效教學
作為成人,我們常常懷念童年時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現在的兒童再不會有這種懷舊之情,因為沉重的學習負擔已使他們童年的歡樂化為烏有。目前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失去了兒童應有的夢想和激情,失去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失去了兒童應有的童真。他們變得現實、麻木、呆板;變得消極、沉重、少年老成,學習成了孩子們最痛苦的事情。基于此,我們選擇“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有效學習研究”作為研究課題,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所帶來的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正給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否成功實施整合,已成為現代教學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煥發勃勃生機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無疑給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功能創設情景,渲染氣氛,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問題,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調動學生渴望新知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把原來枯燥嚴謹的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1.將問題情境“故事化”增強趣味性
學生都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教師要將問題情境故事化,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我在教學《日月潭》第二自然段時,這一段介紹了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我就給孩子們播放了了日月潭名字由來的神話故事,繪聲繪色的講解,豐富多彩的圖片,使學生身臨其境,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篇3: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提高學生探究水平
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全面推廣,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多媒體信息技術利用圖形、圖象、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以新穎性、藝術性和直觀性刺激學生的感官,它比起傳統教學中教師“一枝粉筆,一本書,一張嘴”的教學方式而言,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結構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探究;整合優化
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圖、聲、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等各種情境,還可以使得許多傳統的數學教學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變的容易起來,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信息素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那么,如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啟示,談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粉筆加黑板”,大多是呆板的、單調的、枯燥的,教師雖力量耗盡,也未必能充分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以新穎性、藝術性和直觀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能以趣味性實現寓教于樂、寓學于玩,使學生輕松愉悅地接受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輕音樂,隨著優美動聽的音樂聲,多媒體畫面上依次出現色彩鮮艷的*、飛機、蜻蜓、蝴蝶、孔雀、窗花等圖形,由于多媒體影像具有生動形象、畫面活潑、刺激感官等作用,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這是我指出在圖形王國里其實它們都是一家子,然后利用幾何畫板軟件使圖形沿某一條直線折疊時,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從而很自然、很直觀的導入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真正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利用這個功能探索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探索軸對稱圖形中點的坐標的特點,并進行圖案設計等,充分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缺乏生機,教學效果只會是事倍功半。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用直觀的表現形式把文本、圖像、動畫和聲音之美同時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給學生前所未有的視聽震撼,引發強烈的有意注意,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使學生掌握、突出重點的目的。如在學習《射線》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射線的特征,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這樣一幅畫面:在浩瀚的夜空里,從一點將幾束光線朝不同的方向分別射向遙遠的一方,教師通過這樣的演示使學生明白射線是向一方無限延伸的,通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從而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
有時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決定了它往往難以想象、理解,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象,伴隨著圖形的閃動、變化,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從而達到使學生領會、突破難點的目的。如讓學生推導《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時,屏幕上分別出現一個立體的長方體、正方體圖形,依次將相應的每兩個面用相同的顏色與其他兩組對應的面分別區分開來,通過“閃動”各個面的面積,從而推導出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直觀地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