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生涯班主任請家長

教師生涯班主任請家長

2024-08-01 閱讀 1419

教師生涯淺議班主任請家長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陽光學校盧永康

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和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

班主任常和家長聯系,可保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協調性,增進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感情。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如果動輒請家長,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引起學生、家長的逆反心理。但有時我們還必須請家長,如果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能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校園里,我們經常能聽到或者看到,一些班主任因為一些事情而叫家長到學校來的。上課說話,違犯課堂紀律,屢批不改,請家長;不完成作業,抄作業,請家長;不好好學習,考試作弊,請家長;男女生交往過密,請家長……細究起來,我們會發現經常被請家長的都是一些所謂“差生”,成績差、行為表現差、遵規守紀意識差等等。如若班主任處置不當,結果是學生痛恨、家長傷心,收效甚微。有一位家長曾當著我的面說:“收到你的電話,我的心就怦怦直跳。”有的家長被班主任請后無奈的稱又被班主任“*”,可不是嗎?老師請家長時都會說:“您好!您是*的家長嗎?請您今天幾點到學校來一下……”

反思勤請家長的行為,我覺得有幾點值得思考:

一、作為教育者,或者說班級管理者,我們和家長聯系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勤請家長,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的家長,就顯得我們專業的教育者太無能了。我們是教師嘛,我們勤請家長,這就等于宣告,我拿你沒辦法,讓你家長去解決吧。而家長要是能解決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嗎?答案顯然。

二、作為長期站在一線的老師,且“身經百戰”,我們的教育水平會比這些學生的家長差嗎?也不一定,那我們為什么不多嘗試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呢?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學識水平,班級的集體輿論都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力量。

三、經常請家長,會給學生一個非常不好的印象,學生往往會私下說“班主任就知道請家長”,從內心里反感我們的教育,拒絕我們本該有的教育,從而嚴重影響我們的教育效果。請家長能夠一時制服學生,這是好多班主任的共同認識;在這同時,請家長卻深深地傷害了學生自尊,是好多班主任所沒有認識到的

四、決不能把和家長的交流變成告狀。理想的教育應該是家長、學校的和諧統一。和家長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我們和家長的交流應該是多談論學生的表現,多分析學生的行為,多商量教育的良策,最終尋求教育的合力。切忌把交流變成指責,變成訓斥,指責家長,訓斥學生。

請家長,作為負責的老師與家長聯系、溝通的一種手段,本身并無過錯。我最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做班主任的,如何才能使我們的教育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潤物于細無聲。理想的效果應該是學校(當然主要是班主任)、家長、社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要明確目的。

班主任要明白為了什么事,請家長要達到什么目的,是不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要先想清楚,免得勞心費神,生一肚子氣,還不解決問題。作為班主任的我們,請不要在電話里數落學生、訓斥家長。請家長到學校應匯報學生取得的進步為目的之首,不要吝嗇贊美之詞,竭盡所能把溢美之詞給學生和家長。老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不要只是“報憂不報喜”,既要客觀地反映問題,也要盡可能多地談及孩子的優點、優勢、潛能,更要在找到原因、商定對策的基礎上樂觀地展望未來。即使學生的錯誤必須告知家長,也不要以告了之,而是指導家長如何幫助和教育孩子。避免家長聽后怒火中燒,就會對孩子抱怨、嘮叨、打罵,反而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

篇2:我特崗教師生涯開始

我的特崗教師生涯的開始

那一年,我通過特崗考試,帶著幾分欣喜與憂愁來到榮邦。我不害怕落后的環境,那也不算落后,在臨近高速路口的地方,可以很快到達無數縣城的地方還是落后嗎。或者比起當年自己一畢業就參加志愿服務西部的地方,相差很遠啊。如此的地方,就少了人氣,少了熱鬧。或是喜歡安靜的人休閑勝地。或是文人墨客遠離城市煩憂和物質去處。

可憂的是我不是一位在此閑暇的人,為了生活,也為了教育,為了神圣的職業,我來了。那是我教師生涯的開始啊。我學到了教育的一點理論,可我還沒有實踐的經驗,有的是十多年學生生涯的體驗,體驗那時我的老師對自己負責或是以后自己認為老師教育的失誤。如今我將成為人師,角色的轉變,我能適從嗎?

我上講臺了,當領導在演說還是當法官審判那樣擁有高尚的權利,在講臺唾沫飛流。那符合教育的規律嗎?學院教授講過要與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引導,我不是誤人子弟嗎?

改吧,我走下講臺,問我的學生們,如此天然的眼睛一樣純潔,會說話眼睛在我心中犯困,如此孩子不可教也。或是自己沒有掌握教育規律,或是自己真的在實踐,或是教育真的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完善。

榮邦,是我教師生涯的開始,也是我對教育思考的開始。

的,教師

篇3:教師生涯贊美是對待犯錯誤學生最有效批評

教師生涯贊美是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最有效的批評

今天無意中向同事提起,“昨晚我班一位女生犯了錯誤,被校領導碰到,我們訓了她一頓。然后昨晚我就做了個夢,在夢中向學生大發雷霆,然后滿腔怒火地醒來,這己經是這學期第二次做這樣的夢了,這班主任工作真是累人啊!”同事突然問,“平時你對學生是表揚多還是批評多?”這個問題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是以表揚為主還是以批評為主呢?

這使我想起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塊糖果”的故事: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任育才學校校長。一天,他在課余時間巡視時發現一個學生正舉起一塊磚頭砸向另一個同學。陶行知立即大聲喝止住,并責令其到校長室等候。過了好一會兒,陶行知才回到辦公室,見那個學生正在緊張地等候接受批評。他并沒有發火,而是出乎意料地掏出一塊糖果遞給對方:“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因為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那個學生疑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贊許地點點頭:“我剛才了解了情況,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說完,掏出了第三塊糖果遞給他。這時,那個學生哭了:“校長,我錯了,我不該打同學。”陶行知笑了,拿出第四塊糖果說:“你已認識到錯誤,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已經結束了,你回去上課吧。”從此以后,那個同學再也沒有犯過一次錯誤。

陶老用“四塊糖果”喚醒了學生的覺悟,讓學生在感動中認識了錯誤;把批評寓于表揚之中,實在是高明極了!

詩人泰戈爾說“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同樣,犯錯誤的學生,不是在疾風暴雨的“痛斥”中,改正自己,而是在和風細雨的“贊美”中揚起善心!

老師們,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盡情地去贊美吧!你會發現,每塊鵝卵石都是那么的完美與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