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參評感恩之星個人小結
我叫---,出生于1968年,1995年畢業于寧老莊高級職業中學,*黨員,小學一級教師,現從教13年整。在從事教育工作的13年中,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讓每一位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都有所收獲”是我事業追求的目標。
從記事起,我就夢想要成為一名教師。九六年藝師畢業后,我如愿以償的加入了教師這個行業,做了一名名副其實的老師。在13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堅持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注入到教學內容中,我愛我的學生,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用愛去鋪設這條通往彼岸的心路。“講課”已成了我生命的一大部分,我知道,講課不僅僅是給學生以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價值觀。
我知道,作為一名教師,要想講好課,功夫主要下在課堂之外。因此,在提前1周備好課,寫好教案。始終堅持有教案上課,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教參,學習好大綱,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查找課件,制作課件,準備、制作教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終遵守《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以教師職業道德標準嚴格自律,以師表形象規范自己的言行,以教好書育好人為天責,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教育事業,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思想端正,作風正派,盡職盡責,以身作則,積極奉獻,以校為家,埋頭苦干,勤奮敬業。工作上,勇挑重擔,在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教育、教學和學生身上。
在學校管理中,我分管的是財務這一塊,每學期的開學和結束以及平時的報賬都是我最忙的時候,但我從沒有叫過一句苦,在我的管賬這幾年中,也從沒有出過一次錯賬。每一筆賬我都會細心的做,有時忘記了吃飯,我也會把它做好。**年,我父親被查出肺癌末期,需要有人照顧,但為了學校的工作和這一班孩子們,我沒有向領導請一天假。正是由于我的努力,我的班級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紀律上都受到領導的好評。
今年,在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中,我組織學生參加經典朗誦、歌唱紅歌、感恩演講比賽、留守兒童繪畫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我輔導的學生尹同同同學在鎮舉行的留守兒童繪畫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劉嬌嬌同學在紅歌賽上一曲《南泥灣》榮獲鎮一等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出色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同事們的贊賞,校領導的賞識,社會的認可。
總之,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領悟了超前的教育理念,先進的教學思想,掌握了靈活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教學思路,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獲得了榮譽和信任。但我深深知道成績只代表過去,今后,我將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自己所深愛的教育事業當中,爭取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績,再創新的輝煌。
篇2:參評小學高級教師述職報告
本人于1994年畢業于常熟高等專科學校,96年8月分配到東萊中學,98年調到慶東小學,99年到東萊小學,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經張家港市中小學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小學一級教師,同年獲教師資格證書,99年1月,參加蘇州市辦公自動化考核,成績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現代化教育技術合格證書,2000年11月參加普通話培訓考核達到二級乙等。**年5月,參加全國成人高考,錄取江蘇省揚州大學科學與計算機系,現本科在讀。**年10月參加了江蘇省職稱計算機考核,成績合格。共通過三篇論文鑒定,其中二篇達到良好。現任三到六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首先在師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大精神和“****”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一、做一個科研型教師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巧,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在學校領導的指引下,我積極投身于學校教科研,被學校聘為教科員,協助教科室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師的指點下,成功申請了市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模式的研究》,由我執筆撰寫了《東萊中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我的活動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選送蘇州。**年4月,在學校領導和市教研室傅強老師的指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研討活動在我校順利開展,并取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去年4月,我參加了全國首屆智慧學術研討活動,論文《大成智慧學與教育信息化》獲準大會交流,并入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被張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參與了國家級課題《智慧學理論在教育中應用研究》方案的撰寫。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隨筆《教育,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始》《實施“心情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一瓶鋼筆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繼發表。其次,我和家長也積極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實踐《別開生面的家長會》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發表,并在該社當年上半年好稿件評選中獲二等獎。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刊登。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張家港市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上,我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課上,我一改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我在實踐的同時,也不忘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設計《展現變化規律激發主動發現》在市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論文《小學數學教學探例》《“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對比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初探》《小學信息技術文字處理單元教學設計》《論新課程標準下的信息技術教育》《當教學設計面對新課標》相繼發表。**年12月,在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四、做一個信息時代的教師目前,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再也不能滿足于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絡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在理論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論文《信息化環境下戰爭與和平的教學設計》《“形神兼備”的整合》《新課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術與小學社會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思考》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我還積極參與第一、二屆張家港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活動,均獲三等獎。第一屆參賽學科是社會課,課題是戰爭與和平,第二屆參賽學科是數學課,課題是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我還參與了學校網站的建設,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網絡化學習的平臺,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我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評為張家港市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先進個人。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處,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積極向每一位老師學習,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還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幫助同事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制作過程中吸收他們好的教學理念,力求做到技術與思想的完美結合。在學校教研活動中,能夠積極指導季冬老師的信息技術課和黃珍老師的數學課,就如何上好課經常和他們進行坦誠的交流。我始終相信,在課堂教學中,沒有什么論資排輩,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我還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年,朱思穎同學在張家港市小學生電子報刊比賽中獲三等獎,今年黃曉春同學獲二等獎。當然比賽結果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而是要讓比賽帶動更多的學生來參與,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我還年輕,在教育的崗位上還須不懈的努力!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我的理想是不做教書匠,而要做一個教育家。雖然這不一定能實現,但我相信,在我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我會成長起來的,愿得到學校領導和同事的誠懇支持!
篇3:小學數學參評論文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數學學習
小學數學參評論文如何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數學學習
如何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
謝廟小學尉秀朵
內容摘要:只有實現了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的和諧統一,學生才能以知識為基礎,以學習方法為中介,逐步獲得正確理解和運用數學的能力,并在獲得數學能力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進而產生情感、激發想象、啟迪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從而實現新課程理念中三個維度目標的有機整合。
關鍵詞:積極有效
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以及參與的有效性。積極參與是有效參與的基礎,它能使有效參與很快進入狀態,是有效參與的良好開端。有效參與是最終目的,有效參與與能學會、會學知識,培養能力,同時這種成功的體驗又會促進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
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呢?下面,就結合教學中的一些實例,談一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一、假設愉悅和諧的情境,激發積極參與的心理傾向。
小學生的積極源于積極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下的學習效果是最佳的。但小學生的積極參與心理狀態的產生需要通過一定量的外界刺激,引起心理的愉悅體驗或是某種愿望,進而轉化為參與教學的內驅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以此為生長點,假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以促進其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如新課伊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我以“摸獎”的形式先呈現一個大的長方體紙盒,讓學生說出形狀,接著讓學生摸獎,摸出的獎是什么形狀的?依次取出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紙盒,并分別獎勵給學生。這一輕松愉悅的情境的創設,不僅激起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積淀,而且產生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和積極參與的欲望,進而為有效地參與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設置有效的問題,引發參與的積極行為。
問題是思維的核心,問題的精度和深度決定了思維的準確性和深入性。可以說問題的空間有多大,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參與空間就有多大。但是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習活動不可能像科學家一樣有序地持續性展開,可能是幼稚的、肓動的或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引導,用問題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實踐證明:一個有效的問題能創設出一個充滿張力的情境,能造就一個充滿誘惑的現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因此,學生的有效參與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問題作先導。如,在教學中,當學生們都拿到了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紙盒后,我就向學生們發問:這些紙盒大小一樣嗎?高矮長短一樣嗎?既然它們的大小、高矮、長短都不一樣,為什么都叫長方體呢?剛才還沉浸在愉悅之中的學生一下子靜了下來,他們知道“紙盒的形狀就是長方體”,可“為什么是長方體”卻一時說不出。再接下來便是幾分鐘的“冷場”,殊不知,在這短短的時空里,學生們的思維在激烈地碰撞,苦苦地探詢,進而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愿望。此時,作為教師,我打開了話題,“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是因為它們都江堰市具備了長方體的特征。那么長方體的特征又是什么呢?”至此學生的思維不再肓動,而是被迅速地調動起來,因為這個指向性非常明確的問題,已將學生徹底引進了本課的探究活動中來。
三、提供充足的學習材料和參與機會,保證學生參與教學的全員性。
素質教育強度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如果課堂教學中只有少數學生參與,那就不是素質教育。因此,只有絕大多數學生都參與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只有少數學生參與的教學或是只有教師活動的“獨角戲”只會降低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實效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材料以及參與的機會,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參與教學的特征,我先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面、棱、頂點。課前我為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個土豆和一把刀子,然后引導學生自己操作(教學)認識“面”:想辦法在土豆上得到一個平面,用手摸一摸。(積極)認識(棱):在剛才平面的基礎上再切出一個平面。兩個面相交的“邊兒”就叫棱,也用手摸一摸。(有效地)認識“頂點”:在兩個面的基礎上切出第三個面,三條被相交的點就是頂點,用手感覺一下。(4)綜合認知:同桌互相指認長方體上的面、棱、頂點,并加強變式。在這一認知活動中,由于學習材料的充足和機會的均等,學生人人都能參與其中,通過自己實實在在的操作獲得了知識的正確表象,并學得輕松,玩得高興。
四、保證充分的自由支配時間,是學生主體參與的必要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體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自由支配的時間還給學生,要千方百計地讓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中探求知識,培養能力,并獲得情感上的成功體驗。如為探求長方體的特征,我引導學生分組制作長方體模型,用小棒做棱,用帶眼兒的小圓球做頂點,先由學生小組協商填好領料單,再由代表按領料單領取材料,小組合作制作長方體模型。填寫領料單,領料,尤其制作模型需要很多的時間。為了保證學生參與活動有實效,我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占去將近半節課的時間表。這期間,學生們不時有新的發現或出現新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經驗在逐漸積累,認識在不斷深化,我欣喜看到了學生身上實實在在的變化,這正是源于足夠的探究時空和自由度。
五、指導學生獲得學習的策略,幫助學生學會參與。
學習策略的獲得是有效參與的重要保證。有了學習方法就會學習,才能提高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作出有針對性的引導、點撥,促進學生參與教學的深度;同時,還要結合知識教學,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參與活動落到實處,產生實效。如在學生制作長方體模型的過程中,有的小組做成功了,有的小組沒做成功。我就引導學生認真分析產生問題的根源,經過互相對比、分析、交流、研討,結果學生們發現做不成功的原因不是少一個頂點,就是少一根小棒或是對應的一組小棒不一樣長,問題解決后,學生們的臉上露出成功的喜悅。為了交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我又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要做成長方體模型必須需要什么條件?也就是說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什么特征?問題的提出又一次將學生的參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過程,學生們不公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中學會了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方式提升為學習策略,這將是在學生頭腦中鉻刻最深的東西。
六、強化參與過程中的成功體驗,促進有效參與的持續性。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促使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如果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成功,必然會促使他們繼續參與,以求得進一步的成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成功的機會,善于發現學生成功的亮點,使學生的成功體驗成為促進其不斷探索學習的催化劑。如在學生制作長方體模型成功之后,我給予他們充分展示的機會,“炫耀”自己的成果;在學生們解決了長方體做不成功的問題之后,我更是把他們請到臺前講述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得到的啟示,并對他們的表現進行了激勵性的評價和褒獎。當學生們建立長方體正確的表象之后,又讓學生用橡皮泥制作一個長方體,使知識學有所用,進一步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從學生們的張張笑臉和自信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無疑為他們繼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提供了無窮的動力。
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通過情境的創設、問題的設置、時空的保證、以及學習策略的指導等多種手段,使學生樂于參與,真正參與。只有實現了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的和諧統一,學生才能以知識為基礎,以學習方法為中介,逐步獲得正確理解和運用數學的能力,并在獲得數學能力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進而產生情感、激發想象、啟迪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從而實現新課程理念中三個維度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
參考文獻:1、**、2《安徽教育論壇》
2、**、1《小學數學教育》
小學數學,論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