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應用
信息技術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
大悟縣大新鎮中心小學黃江平黃曉芳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種集投影、錄像、微機、錄音等為一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品德與生活》課的教材特點多數以故事為主,一篇課文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德觀點。《品德與生活》課的課堂教學特點是講究明理、激情、導行。所以比較適合用信息技術來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化虛為實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情景啟導分析信息加工信息
信息技術是一種集投影、錄像、微機、錄音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它能夠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媒體來接受和表現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所需要的處理,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更加簡單化、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和具體等。《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運用信息技術較多,這是由教材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決定的。
《品德與生活》課的教材特點多數以事故為主,一篇課文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德觀點,特別是低年級的教材,故事多數是寓言、童話、動物擬人等體裁。故事的情節容易制成圖片或拍成錄像片放映。這為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
《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特點是講究明理、激情、導行。其中特別強調道德情感的激勵,強調情境教學手段的應用,強調情感在道德教學中的作用。不僅道德觀念的形成需要情感的參與,而且在道德行為實踐方面也要有情感參與,這樣才能表現出愛憎分明,區分出美丑,判斷出是非,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信息技術教學最能起到這個作用。
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其作用有以下幾點。
一、化虛為實
俗語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即光聽講沒有實感。如在《祖國母親的懷抱里》一課,旨在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其中講到了長江、黃河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萬里長城、桂林山水甲天下等,這些名勝景點是什么樣子,小學生很少知道。只聽到老師講,只能隱隱約約懂得一點點。如果老師邊講邊把一個個地方用錄像放映出來,就會化虛為實。學生位通過耳朵聽和眼睛看,頭腦中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會更好。
有些課文還可以配上音樂講述,如講《我們的祖先》一課,可以選擇一段古典樂曲,隨著音樂的急緩起伏,把課文故事講得高潮迭起,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路,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可見,配樂講故事也能起到化虛為實的作用。
二、化靜為動
雖然課本上有很多圖片,但它是靜止的。如果把圖上的內容用信息技術制成動畫,顯示在大屏幕上,靜止的畫就動起來了。形象逼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講《小猴子做客》一課,把小猴子到小花狗家做客不講禮貌,進屋不敲門,用腳把門踢開;小黑羊和小白羊在獨木橋上不講謙讓,互相頂架的動作;螞蟻集體搬蟲子的情節等都制成活動的畫面,使學生看得更形象、更生動、更逼真,有利于理解課文中的道德觀點,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變抽象為具體
《品德與生活》課中的道理和觀點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經過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條文,有些道德觀點表現得空洞、干巴。若通過信息技術把抽象的條文化為具體的事例,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如《艱苦奮斗》一課中,艱苦奮斗就是一個抽象的道德概念,如果我們教學時把電影《鐵人》中王進喜腳踏荒原、頭頂藍天,發揚人拉肩扛、自力更生的精神,為祖國鉆井找石油的場面剪輯下來,放給學生們看,邊看邊講解,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就是黨提倡和發揚的艱苦奮斗精神,這就是我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法寶,這樣就把很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變復雜為簡單
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復雜曲折的變化過程,而信息技術具有簡捷、快速、易懂等特點。因此在講述這類課文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其由復雜變簡單。如糧食的來源就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老師如果通過錄像片把農民一年四季的辛苦從播種到除草、滅蟲、施肥、收割、打場脫殼、進倉,這一系列的復雜的過程,很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很快明白為什么要“節約糧食”,使他們明白“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道理。
五、運用多媒體情景啟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心理學上講,感知愈具體,表象形成愈清晰,越有利于促進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從而建立概念,培養能力。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在指導學生理解課堂教學所講的道理的過程中,指引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如:在講《節約用水》一課時,先讓學生認識地球上都哪里有水,講了水的重要性之后,說:如果我們不節約用水,我們的地球將會這個樣子,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干枯的地球在轉動。讓學生想象那將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學生看到干枯的地球,立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設想了各種結果。“人們沒法生活”、“地球上的水都沒有了,動物植物都死掉了”等,學生之所以能答得這樣好,我想和多媒體的使用有直接的、必然的關系,它以情景化學習材料作為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媒介,直觀形象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結合課堂所學方法,學生便可迅速地理解。
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培養學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師或指導部分學生在課前將所需的資源整理好,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網址、相關人物等,由學生自己去Internet或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因此,更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學生根據學習主題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
尤其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每個人都進行資料的搜集,集中到一起的資料眾多,雜亂,小組要想有一個統一的論點,要想共同說明一個問題,必須學會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十分有益的鍛煉。
雖然我們強調對信息的加工、處理,以及協作能力的培養,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才是品德與生活教育的最終目標。在實現這種目標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扮演著“研發工具”的角色。
七、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品德與生活》學科是思想性教育性極強的學科,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或崇高的精神。光憑口頭上說往往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計算機豐富的動態畫面,鮮艷的色彩來輔助教學,必然減少學生思維想象的困難,使課堂情感氣氛濃烈。在教學《我和動物交朋友》中欣賞“保護環境”的動畫短片,不僅可以再現生活于課堂,而且可以挖掘學生心底的真切的感受,讓孩子們意識到保護動物首先要保護自然環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由此進一步認識到保護環境是重要的、必須的。同時在一定意義上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這樣學生中的大量事實可以互相進行印證,開闊視眼,增強辨別力,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形象生動的錄像畫面,教師總結性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掃除了認識的障礙,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用信息技術展示的文字、圖片、音像信息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擬的。在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變得積極主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其中強調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足以看出學科課堂教學需要與信息技術整合。而在可見的將來,課堂教學仍然會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學校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一條重要思路。我們知道,就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整合而言,其主體是品德學科,而不是信息技術,因此我們要不斷研究與探索,以《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目的為最根本出發點,達到改善學生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資料:
[1]《國內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概況》陶增樂
[2]《新模式課與教學實踐》霍坤譚瑩徐世成
[3]《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何克抗
篇2: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上應用探究
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上的應用探究
摘要: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本文作者通過說明什么是微課,如何制作信息技術微課,信息技術教學上使用微課的作用以及制作信息技術學科微課要注意的幾個題開展了論述,信息技術課上使用微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實效,還能實現資共享,但在制作微課時必須注意合理選擇知識點、簡單美觀,并在適當的時候使用,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微課真正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好處;問題
在上一學年“微課”在我校迅速火了起來,老師們通過培訓認識了“微課”,并學會制作“微課”參加比賽,使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我們作為信息技術老師也不甘落后,在上學期我也跟著“潮流”走了一回,把微課應用在信息技術教學上,收到一定的效果,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每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都必須經歷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需要在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反思才可以把它運用得爐火純青,發揮出最強的作用。以下就讓我來談談我對微課的認識和應用吧!
首先來說說什么是微課?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相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微課可以是一段教師講授某個知識點的視頻,也可以是示范某一個操作過程的錄像,也可以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總的來說也是圍繞關鍵的學習內容和知識點制作出短時間的視頻教學過程。
然后說說如何制作信息技術微課?
制作微課所需的器材很簡單,可以是一臺電腦,一臺攝錄機,一臺智能手機,網絡攝像頭等設備,運用這些設備把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或操作過程等真實情況攝制下來即可。也可以使用錄屏軟件(如CamtasiaStudio6)進行錄制,錄制通過PPT、Word、畫圖工具軟件等呈現的教學內容和過程。而我在制作信息技術微課時,最喜歡使用同步錄制教師在電腦屏幕上的演示內容或講解操作過程的方式,因為對于操作性強的信息技術課來說,這種方式能最直觀的表達出學習內容,更易讓學生接受,而且使用屏幕錄制的方法最簡單,只需有一臺電腦,再配上帶麥克風的耳機即可,這樣的設備一般學校也能實現,解決了條件不夠選進的辦公條件帶來的困難,也能收到實效,一舉多得。
接著來說說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上有何好處?
一、微課的使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展微課教學,主要是考慮到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據調查發現,在網絡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在10分鐘內。因此,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微課簡短精巧的過程對于學生的學習更能起到引領的作用。
篇3:小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用實踐探索
小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探索
河間市郭村鄉郭村中學郭娜娜
摘要: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已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雖然很多學校的硬件設施已基本到位,但仍未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究竟原因何在?這是一個讓信息技術界的學者、專家甚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探索的深入淺出的分析,總結出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便達到促進教學的信息化改革,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實踐探索問題思考
21世紀是一個以信息為主導的世紀,信息時代的來臨和信息技術的一日千里及其對各個領域的沖擊,正影響著幾代人的生產、工作和生活,也正改變著整個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來臨也對世界各國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國都把發展教育信息化作為新世紀教育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目標,加快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使本國的教育在世界教育改革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小學科學教學當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使之服務于學科教學,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是筆者一直思考和嘗試實踐的問題。在近十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中,對于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一些問題,并引發了一定的思考。本文就這些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育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感到社會調查、查閱資料等只是探究性學習的一種具體形式,其實質是學生主動參與的深度和廣度。而開放性也不僅是改變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創設更大范圍、更多人參與的交互學習、合作探究的氛圍和環境。利用網絡環境,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通過上網查詢、人機交互等方式,讓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完成任務,并培養學生通過網絡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這種探究性學習是最能體現網絡特性和最有利于21世紀新型人材能力素質培養的另一種重要教學模式。
現代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們的探究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小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教師在教學中,借用錄像,就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包裝”成“禮物”贈給學生,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刺激他們的興奮點,活躍課堂氣氛,調動積極情緒,使學生樂學、愛學。如教學拼音這一內容。可進入中國兒童資源網中下載67個拼音FLASH課件,該課件通過聽、說、寫、練等方式使學生熟練掌握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聲母兒歌、單韻母兒歌、復韻母兒歌、鼻韻母兒歌。學生對聚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為一體的課件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取知識。如圖:
另外,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簡單的課件,對于經常制作課件的教師來說,在制作時,你可以制作一個通用模板,存取時選擇“演示文稿模板”選項存放,下次直接調用即可。可為你省時少力。在學習每篇課文的生字時,可在網上下載2500個漢字常用筆畫演示FLASH,在幻燈片中利用超級連接的方式在課件中插入本課的漢字筆畫演示FLASH,如圖,從讀音、筆畫、筆順、字義、組詞等多方面學習,效果極佳!
在學習課文時,如需插入童話小故事,可在網上下載109首現代兒童故事MP3,如果需要對課文或插入的其它進行朗讀,那筆者向你推薦一個非常棒的軟件,《科大訊飛語音》該軟件可對文本進行朗讀,可選不同年齡的男、女生,除標準的普通話朗讀外,還可以選擇不同地方的方言音,把你需要朗讀的文本選入文本框,再選擇朗讀人員聲音,還可以設置背景音,然后保存語音文件,在課件中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