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

2024-07-31 閱讀 4960

淺談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雙塔初中潘改玲

內容摘要: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因此,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應用,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教學運用

隨著社會信息進程的不斷加快,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也廣泛使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它能變靜為動,變復雜為簡單,變難懂為易懂,以直觀形象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數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產物。

在幾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生涯中,我也經常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下就談談我對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的一點體會:

一、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妙用多媒體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其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的學習數學,學好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在教學中應用幻燈片、錄音等方式講述數學歷史和數學小幽默,并且讓學生自己收集一些小故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數學的熱情。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時,我先播放在網上下載的一組受災影片,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看著這楸心的場面,使學生愛心油然而生,我班的薛磊和張博成同學坐不住了,決定用實際行動來幫助受災小朋友,他們兩個原本各有存款160元、390元,準備全部捐款給他們,并決定從本月起薛磊節約零用錢每月捐款20元,張博成每月捐款10元,對此設計問題:如果用x表示兩人捐款的月數,y1表示薛磊捐款的總額,y2表示張博成捐款的總額,問你能寫出y1、y2與x得關系式嗎?到第幾個月時,張博成的捐款額超過薛磊的捐款額?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極大的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又如在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中,學生對圖形的特征雖然了解,但應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設計課件這一部分時,采用動畫顯示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飛入,然后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將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動地緩緩沿著移動的方向移動,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平行移動由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決定,加深了對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二、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幫助學生發展空間想象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認識活動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這是人類認識過程要遵循的一般規律。但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一般都是前人的實踐中長期積累的間接經驗,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實際與理論間的矛盾,利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

例如“生活中軸對稱”的課件制作中,可利用網絡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在講授多面體的展開圖時,可利用《幾何畫板》做個正方體,給六個面著不同顏色并標上字母,再結合實物進行演示展開,這一過程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數學來源于自然,抽象于實踐,創設了數學教學的良好情境,建構了較理想的學習環境,收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比較自然地接受數學概念,同時開闊了學生視野,有助于發展空間想象力的培養。又如教《勾股定理》一課時,首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邊直角邊的聯系,再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用“割補法”推導直角三角形斜邊、直角邊關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過程,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從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轉化過程中,理解“兩直角邊的長的平方和與斜邊的長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學生仿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過程中演示與講解、觀察、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今中小學都是提倡減負,然而減負不等于降低學生學習要求,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常常是教師講,并利用表格、掛圖、模型等等,課堂容量小,傳遞速度也慢。以上這些教學手段都可以用電腦替代,并且更直觀,速度更快。

例如:在講如何畫反比例函數圖象時,先復習畫一次函數圖像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學生邊回憶教師邊演示列表、描點、連線的過程中用很少的時間達到了復習的目的,與傳統教學相比既節省了時間又增加了課堂容量。特別針對習題課上抄寫文字題,費時費力,完全可以在課件上打出,還可設計適當的隨堂練習進行鞏固反饋。

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三角形全等有關知識時,可制作課件,使滿足全等條件的兩個或幾個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標的控制下,通過旋轉、平移、重疊、閃爍等系列動畫模擬過程,形象生動描述圖形全等內涵,便于學生切實理解。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象、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化被動為主動,產生特有教學效果。

四、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

例如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以“五一旅游黃金周”為活動背景。讓學生分組研究“五一旅游黃金周”旅*x程。學生學習活動包括以下幾個環節。首先,讓學生分小組登錄互聯網,查閱各旅游區和各大旅行社信息,了解相關的費用、時間及行程等。其次,將搜集到的資料匯集到一起,制成統計表。然后,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根據自己的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旅*x程及時間,選擇最佳的旅游路線,決定乘坐何種交通工具去,并且說明理由。最后,由小組組長匯報,師生評議,評選出最佳統計表和最佳旅游線路,并在網上發布。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同時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學科知識,學習信息技術,學習做事,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由此可見豐富的信息資源,開拓了視野,激活了思維,增強了想象,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確實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賴信息技術,要合理的利用。如有的教師把數學概念、性質、例題、過程等一概做在課件里,上課沒有板書或很少板書,教學容量是大了,學生卻只顧觀看,根本無暇理解和思考,教學成了“單邊”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沒有體現;又如在課件中莫名其妙地來一段音樂,就會適得其反,這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干擾學生的思考,干擾了課堂教學,削弱了課堂教學效果。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共同努力。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課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術會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插上翅膀,使之更加扎實、有效。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無疑將是信息時代占主導地位的數學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結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數學的興趣,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勇的《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2、黃文興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3、林德濤的《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研究》

篇2: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上應用探究

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上的應用探究

摘要: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本文作者通過說明什么是微課,如何制作信息技術微課,信息技術教學上使用微課的作用以及制作信息技術學科微課要注意的幾個題開展了論述,信息技術課上使用微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實效,還能實現資共享,但在制作微課時必須注意合理選擇知識點、簡單美觀,并在適當的時候使用,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微課真正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好處;問題

在上一學年“微課”在我校迅速火了起來,老師們通過培訓認識了“微課”,并學會制作“微課”參加比賽,使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我們作為信息技術老師也不甘落后,在上學期我也跟著“潮流”走了一回,把微課應用在信息技術教學上,收到一定的效果,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每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都必須經歷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需要在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反思才可以把它運用得爐火純青,發揮出最強的作用。以下就讓我來談談我對微課的認識和應用吧!

首先來說說什么是微課?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相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微課可以是一段教師講授某個知識點的視頻,也可以是示范某一個操作過程的錄像,也可以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總的來說也是圍繞關鍵的學習內容和知識點制作出短時間的視頻教學過程。

然后說說如何制作信息技術微課?

制作微課所需的器材很簡單,可以是一臺電腦,一臺攝錄機,一臺智能手機,網絡攝像頭等設備,運用這些設備把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或操作過程等真實情況攝制下來即可。也可以使用錄屏軟件(如CamtasiaStudio6)進行錄制,錄制通過PPT、Word、畫圖工具軟件等呈現的教學內容和過程。而我在制作信息技術微課時,最喜歡使用同步錄制教師在電腦屏幕上的演示內容或講解操作過程的方式,因為對于操作性強的信息技術課來說,這種方式能最直觀的表達出學習內容,更易讓學生接受,而且使用屏幕錄制的方法最簡單,只需有一臺電腦,再配上帶麥克風的耳機即可,這樣的設備一般學校也能實現,解決了條件不夠選進的辦公條件帶來的困難,也能收到實效,一舉多得。

接著來說說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上有何好處?

一、微課的使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展微課教學,主要是考慮到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據調查發現,在網絡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在10分鐘內。因此,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微課簡短精巧的過程對于學生的學習更能起到引領的作用。

篇3:小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用實踐探索

小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探索

河間市郭村鄉郭村中學郭娜娜

摘要: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已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雖然很多學校的硬件設施已基本到位,但仍未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究竟原因何在?這是一個讓信息技術界的學者、專家甚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探索的深入淺出的分析,總結出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便達到促進教學的信息化改革,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實踐探索問題思考

21世紀是一個以信息為主導的世紀,信息時代的來臨和信息技術的一日千里及其對各個領域的沖擊,正影響著幾代人的生產、工作和生活,也正改變著整個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來臨也對世界各國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國都把發展教育信息化作為新世紀教育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目標,加快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使本國的教育在世界教育改革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小學科學教學當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使之服務于學科教學,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是筆者一直思考和嘗試實踐的問題。在近十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中,對于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一些問題,并引發了一定的思考。本文就這些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育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感到社會調查、查閱資料等只是探究性學習的一種具體形式,其實質是學生主動參與的深度和廣度。而開放性也不僅是改變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創設更大范圍、更多人參與的交互學習、合作探究的氛圍和環境。利用網絡環境,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通過上網查詢、人機交互等方式,讓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完成任務,并培養學生通過網絡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這種探究性學習是最能體現網絡特性和最有利于21世紀新型人材能力素質培養的另一種重要教學模式。

現代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們的探究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小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教師在教學中,借用錄像,就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包裝”成“禮物”贈給學生,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刺激他們的興奮點,活躍課堂氣氛,調動積極情緒,使學生樂學、愛學。如教學拼音這一內容。可進入中國兒童資源網中下載67個拼音FLASH課件,該課件通過聽、說、寫、練等方式使學生熟練掌握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聲母兒歌、單韻母兒歌、復韻母兒歌、鼻韻母兒歌。學生對聚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為一體的課件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取知識。如圖:

另外,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簡單的課件,對于經常制作課件的教師來說,在制作時,你可以制作一個通用模板,存取時選擇“演示文稿模板”選項存放,下次直接調用即可。可為你省時少力。在學習每篇課文的生字時,可在網上下載2500個漢字常用筆畫演示FLASH,在幻燈片中利用超級連接的方式在課件中插入本課的漢字筆畫演示FLASH,如圖,從讀音、筆畫、筆順、字義、組詞等多方面學習,效果極佳!

在學習課文時,如需插入童話小故事,可在網上下載109首現代兒童故事MP3,如果需要對課文或插入的其它進行朗讀,那筆者向你推薦一個非常棒的軟件,《科大訊飛語音》該軟件可對文本進行朗讀,可選不同年齡的男、女生,除標準的普通話朗讀外,還可以選擇不同地方的方言音,把你需要朗讀的文本選入文本框,再選擇朗讀人員聲音,還可以設置背景音,然后保存語音文件,在課件中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