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技能競賽論文類合理利用電教媒體教學如魚得水
濮陽市教育系統20**年度教師技能競賽論文類
合理利用電教媒體,教學如魚得水
【內容摘要】科技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在教育領域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電教化手段逐漸走入課堂,它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要想使電教化手段真正服務于課堂教學,還必須注重電教媒體的合理選擇以及運用,電教手段主要體現在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的運用。本文將以電教媒體的合理選擇及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制作作一些理論研究。
【關鍵詞】恰當的媒體選擇,媒體的功能特點,語文教學的特性,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電教教學設備的投入,使得我們的學生也能享受到現代化教學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現代化電教媒體,真正服務于初中教學,這還得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學習和嘗試,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旗下,筆者也投入極大的熱情進行了一些嘗試,嘗到了許多甜頭,也走了不少彎路,對于合理利用電教媒體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莫過于要將語文教學中電教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合理利用,切莫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把語文多媒體教學搞成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教學它具有優化教學過程,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它能沖破時空限制,促進教學形態的多樣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擴大直接經驗的范圍;它形象具體,生動活潑,有利于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是,作為一種從傳者到受者之間含帶信息的物質工具,它的種類較多,有聽覺媒體,如廣播,錄音;有視覺媒體,如幻燈,投影;有視聽媒體,如電影,電視,視盤;有交互媒體,如語言實驗室,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等,不同的教學媒體具有不同的教學功能特點,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性質,這就要求將多種教學媒體有機地組合起來,發揮它們各自的功能去傳遞不同性質的教學內容,以取得優異的教學效果。
合理選擇多媒體教學手段
恰當的媒體選擇,其教學功能發揮與教學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語文教學如虎添翼,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應;不恰當的媒體選擇,其教學功能發揮與教學的需求不一致,猶如畫蛇添足,在語文教學中產生消極的教學效應。媒體的恰當選擇,使獲得媒體應用積極效應的重要前提條件。語文教學的電教媒體選擇應立足以下三點:
一.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類、各種電教媒體的教學功能特點。
電教媒體總體上來看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表從教學內容的特點,但各種媒體的教學功能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投影利于表現靜態的現象,而VCD對放映則利于表現動態的過程。掌握這些差異,對于媒體的正確選擇是必要的。
二.明確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性質。
語文教學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教學的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有著自己不同的特點性質,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用電教媒體;不但不會獲得理想的應用效果,而且會影響對教學內容的表現。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我非常注意根據課文不同的文體特征選用不同的電教媒體進行組合,力求達到最佳效果,我在實踐中發現,講授記敘文,散文,戲劇,詩歌單元適合運用錄像帶;VCD,圖片相結合,創設一定的情境,運用聲音,圖象結合,將抽象的文字演化為形象可感的畫面,音樂,朗誦,使學生變觀地感受所要接觸的文字信息;從而享受到文學藝術的美,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在講授議論文單元時,上述的組合方法就不適用了。我嘗試將制作電腦教學軟件當中的資料展示學生,讓他們了解課文的創作背景,議論思路,結構,還可將課外精短的議論文移入課堂,使學生獲取理性的思考、文言文教學同樣可以大大得益于恰當的電教媒體,文言文教學內容距現在的年代久遠,涉及的資料多而雜,知識點多信息量大,用傳統的“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方式。“少慢差費”的弊端很明顯,電教媒體的優化組合能使這些現象完全改觀、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常為大量的板書所累,文學常識,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等,無所不用板書,學生還覺得乏味。我在實踐中發現,將現成的教學軟件與自制的教學軟件組合應用,效果相當好。
三、了解學習者的狀態。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任何教學媒體只有直接作用于學習者時,它的潛在教學功能才能轉化為實在的教學功能。實現這種轉化的必要條件,是要與學習者的狀態相適應。
絕大多數的中學生初次接觸電教媒體時非常好奇,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習以為常之后注意力其中的程度便有所下降,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探索革新,尋求最佳的組合方案,使學生以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以多種方式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的《春》時,我要求全班每人上網申請一個電子郵箱(我校的校園網可實現校內聯網和遠程聯網)將自己對《春》的藝術短評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到我的電子郵箱中,我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批改電郵之后分別發送回學生的電子郵箱,第二天語文課在電腦室上、學生在網上閱讀到教師發給自己的郵件,非常高興,學習興趣大增。此舉有效地調低了學習者的狀態,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效果很好。
正確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搞好輔助教學
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巨大的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開展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環節,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把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搞得更好。
(一)、處理好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教學手段有其突出的特點,但傳統教學手段也有自身的長處,而且至今仍是確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學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克服傳統教學的缺點,將傳統教學手段的優點與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也改善了師生教與學的環境。
(二)、處理好“輔什么”與“怎樣輔”
進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首先要明確其地位是“輔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來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學手段。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想把課本丟開,這都是概念上的錯誤,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篇2:教師技能大賽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在我校教師中樹立一批教學思想先進、教學基本功過硬、教學方法靈活得當、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典型,激勵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峰峰礦區教育局關于舉行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學科帶頭人及名師選拔的活動方案,經學校研究決定,舉行教師技能大賽活動。現將教育局及我校的活動安排通知如下:
一、領導小組:
組長:袁貴忠
副組長:張偉
成員:周書芹程麗霞袁海洋孫江峰趙礦兵朱俊峰
張瑞峰侯國祥龐芳芳趙增巧范海生、王桂榮
二、大賽內容
1、導學案設計(校級、區級)
2、說教材(校級、區級)
3、課堂風采(校級)
三、參賽范圍
1、教育局的大賽活動通知:全區教師全員參加。比賽分校級和區級兩個層面進行。首先,在校級進行全員比賽,之后擇優推薦參加區級比賽。按學段分初中、小學、幼教等學段。
四、大賽形式
1、導學案設計(我校比賽已經結束)
教育局規定:導學案設計大賽以文本形式進行比賽。根據教師所任學段、學科,按評委規定的學科內容,由參賽教師在指定的時間內抽簽選取題目,回單位自行完成,時限兩天。之后將參賽作品以a4打印文本,連同參賽教師本人本學期導學案一并交評審組。由評委打分并匯總成績。
2、說教材大賽現場舉行。教育局規定:根據教師所任學段、學科,按評委規定的學科內容由參賽教師抽簽,在現場預備室進行準備,時間為1個小時。參賽教師可攜帶課標、課本、工具書,可以準備學科教研組形成的說教材資料、課件等。準備時間結束,按抽簽順序進入場地現場說教材,時間為20分鐘,要求脫稿。比賽場地提供電腦、投影等展示設備。比賽結束后評委現場打分,組長收集打分卡并匯總成績。
3、課堂風采各教研組每周抽簽安排2―3名教師進課堂展示,隔周教研組活動時,有作課教師展開說教材評比(要求以教育局規定為準)。學科教師做評委,教研組長負責組織教師聽課、打分、收集匯總成績。
以上三項活動均以教研組為單位來開展,評價標準均以教育局規定的為準,每位教師均需參加以上三個項目的全部比賽,比賽按三項得分累計計算排名,并作為推薦參加區級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的依據。希望各位教師認真準備,積極參加。
五、時間安排
本次比賽從3月開始,到8月底結束,共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3月11日――7月30日為組織活動和校級推薦階段
(一)導學案設計評比(3月11日―28日)
1、參賽教師根據教育局“導學案設計”評價標準,自己設計導學案并在比賽中進行展示、講解。
2、本教研組教師依據本學科導學案評價標準逐一對照,進行打分。
3、教研組長收集評分表,算出平均分,即為該教師得分。
4、評選出的優秀導學案結集。
(二)說教材、課堂展示比賽(4月11日――6月10日)
4月11―15日
1、印發教育局“導學案設計”、“說教材”評價標準。
2、說教材培訓
3、以教研組為單位上報講課安排(時間、地點、教師、課題)
4月18日――6月10日聽評課、說教材打分總結上報。
(三)教研組上報內容(6月10日――17日)
1、教研組開展教師技能大賽活動總結。
2、本學科教材知識樹或結構圖文本。
3、學科教研組導學案稿
篇3:小學語文教師技能測試模擬題(新課標部分)
小學語文教師技能測試模擬題(新課標部分)
一、教材教法部分
1、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__________。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應著重培養學生的__________能力。語文教學應在__________的過程中進行。
3、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__________,豐富__________,培養__________,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各種能力。
4、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的閱讀量總共應達到__________字。
5、課程目標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個維度設計。
6、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__________來代替__________。應讓學生在__________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簡述題
1、簡述課程的基本理念
2、語文教學中要注重人文性,你是怎樣理解的?請你結合教學實踐來論述。
3、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行為轉變提出了要求,你認為教師應該充當怎樣的角色?
四、分析案例(就一個案例所反映出來的東西進行理性分析)
“森拉克”的啟示
案例描述:
9月7日,“森拉克”(原意為太平洋群島國家供奉的一位女神)駕風而來,氣勢洶洶,攜雨挾潮,意欲置人于絕地而后快。臺風過后,驚魂未定的孩子們來到了校園,入眼的是一幕幕的狼籍之象。他們這兒一群,那兒一伙,紛紛訴說著此次自己在臺風中的所見所聞。說者繪聲繪色、神采飛揚,聽者津津有味,神情間也涌動著訴說的欲望。從未見過他們如此積極的表達狀態,我靈機一動,決定順應學生興趣,來個隨機作文訓練。
上課了,學生們還語意未盡,我問道:“你們想把此次臺風中的所見所聞和老師一塊分享嗎?”學生未盡之意再次被激起,齊聲道:“想!”接著紛紛舉高他們的小手,爭先恐后地回答,但他們說的無非是:誰家的屋頂被掀,誰家被風“破門而入”……于是我問道:“誰注意到小狗、小鳥等小動物的行蹤呢?”學生略一沉思,馬上有好幾雙小手高高舉起:“小鳥無家可歸,在大風大雨中不斷的飛飛落落,有幾只小鳥飛到了我家門口……”“小狗平時最喜歡到處亂跑,在刮大風時,它靜靜地躺在屋墻邊,還不時地瞅瞅外邊可怕的大風……”。見學生說得如此詳細,我又問道:“草啊,花啊,樹啊又是怎樣一種景象?”學生有的說:“小樹弟弟在大風大雨中不斷哭泣,冷得直發抖,不斷的叫著‘救命啦!’”有的說:“小草被風吹彎了腰,好象在說‘風兒啊,小一點吧。我的腰要斷了!’”有的說:“我家陽臺上花盆‘咣當’一聲,摔得粉碎。花兒也丟了性命。”然后,我要求學生把所見所聞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興致很高,表達的欲望不可遏止。看到學生的積極性已達到高潮,我趁機提出要求:“每個同學把想告訴老師的事情寫下來好嗎?”學生興致勃勃地提筆寫下了那可怕的三天臺風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附:學生習作:
幾天前,廣播中報道十六號臺風到來的消息,學校也開始放假。第二天,臺風真的來了,我通過窗戶,看見大風夾著大雨不停的飛著,街上沒有一個人。小樹弟弟在大風中不斷的搖來搖去,好像在哭著說:“救命啊!救命啊!”小鳥在大雨中艱難的飛著,東躲西藏真可憐。突然,聽到“嘣”的巨響,我循聲望去,哎,是鄰居家的小茅屋的屋頂被大風掀起了。我告訴了媽媽,媽媽再次檢查了一下我家的門窗。雖然門窗是緊關著,可我還是聽到大風“嗖嗖”地響,好像要擠進來,啊,真可怕!這臺風刮了整整三天,終于停了,我們也開始上學了。哎,學校里也損失了很多東西。聽老師講,這次臺風我縣一共要損失好幾千萬,哎,真是害人的臺風,我希望以后都不要有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