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誦讀古典詩詞提高學生素養

誦讀古典詩詞提高學生素養

2024-07-31 閱讀 3626

誦讀古典詩詞提高學生素養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綱推薦的80首背誦篇目,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特別適合小學生背誦。那么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古詩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巧妙利用時間。學校7:25早讀,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進教室和學生一塊早讀。學生知道我的習慣,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師一起早讀。這樣無形之中早讀就多出了十來分鐘。利用語文早讀的黃金時間,英語、數學早讀前的三五分鐘也不放過,再就是下午放學前布置作業的時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點點滴滴,日積月累。其實背一首詩有個三五分鐘也就夠了。這樣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調節了課堂氣氛,不至于使學生感到枯燥。我從不不為了應付檢查而搞突擊,也不占用語文課的時間來專門背古詩,因為我覺得誦讀古詩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程,它應該如春風化雨般的慢慢滲透,而不應該是疾風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標,有計劃。不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兩首,邊背邊鞏固。把近期目標告訴學生,每天按計劃進行。這樣形成規律,學生會很自覺地配合老師完成背誦任務。比如開始背時每天背一首,邊背新的邊復習舊的,十天一小結,停下來鞏固一次。這樣10首10首的過關。全部背完后再開始總復習,每天復習4首,20天又是一個階段。因為開始是從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經過不斷復習,總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從后面倒著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寫或默寫,還是像前面那樣,一天四首。這樣反反復復,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亂順序背,不給學生遺忘的機會。用不了多長時間,80首詩就能鞏固住了。如果趕上假期,就布置學生一天一首,邊背邊抄,既練了字又起到了鞏固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根據學期計劃合理安排,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踩實,誦讀活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給學生方法。背誦古詩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教給學生背誦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這樣的步驟教學生背古詩的:先領讀三五遍,使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讀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讓學生看清楚讀準確,不然一旦讀錯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煩了。然后是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大意,再讓學生邊讀邊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最后熟讀成誦。有的詩適合加動作我就邊領讀邊做動作幫助學生記憶;對于比較難理解的詩,需要給學生講解時代背景;簡單易懂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樣難讀又難懂的詩,我就和學生一塊背。在看了電影《瘋狂英語》后,我又將李陽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詩中來,更激發了學生的背詩興趣。

篇2: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信息優勢來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

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的信息優勢來培養小學生的信息素養

【摘要】原教育部長陳至立指出:“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毙畔⑺仞B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的重要指標。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滲透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必備素質。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必須從小對學生樹立良好的信息意識,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能,鑒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新時期信息技術信息素養

在我國,教育部對信息素養及其培養是這樣描述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信息技術課程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為基礎,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焙唵蔚卣f,信息素養是人們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利用等能力,它是一種對目前任務需要什么信息、在何處獲取信息和如何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不僅是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實施科教興國、增強綜合國力的客觀需要。信息技術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技術以及他們有機結合有利于實現探究性和發現式學習,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開放式環境,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有目標分步驟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低年段以激活動機,引發興趣為手段,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

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要求,小學三年級以上才開設信息技術課程。針對這種情況,在遵守低幼兒童認知規律和其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一二年級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以激活動機,引發興趣不手段,引導學生樹立信息意識,認識信息的重要性,為日后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孩子最感興趣的信息依次為:電視節目(主要是少兒節目、動畫片)、計算機(互聯網)、人(家長、老師、同學)、書本(各種兒童報刊)、交談、電影、海報、其他音像資料。學生對信息搜索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喜歡“音像”信息,即以聽、看為主,二是越是形式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的資料越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致,如圖片、動畫等。我們充分利用課內與課外,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推薦節目、書籍、報刊等方式,將要學生了解的信息轉化為有獎問答等形式的小活動,幫助他們不斷養成獲取信息的興趣。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深受啟迪,潛移默化地接受各種信息。

例如在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比尾巴》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幾種動物的尾巴,并從自己關注的不同方面提出問題。老師針對這些問題,教給他們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探究的方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品嘗到搜集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樂趣。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學生學習欲望、學習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表現出來的的搜集信息的途徑也多種多樣,在同學們激烈交流研討中,有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不同的動物尾巴會不同呢?還有什么樣的尾巴形狀?等等,問題是學習的基礎,收集資料為學生的發散思維打下了基礎,油然而生的提問,急切自愿的解答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搜集信息的意識。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們在接受教師有目的的信息滲透教育后,不僅信息意識增強,而且在學習新知識時對收集信息需求較強,能積極充分地利用周圍效的信息資源、途徑啟動各種信息載體為學習新知識而收集有關資料。學生逐步建立了認識信息價值、捕捉有用信息、主動獲取相關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信息意識。

二、高年段以注重實踐,合作交流為手段,培養學生獲取和應用信息能力

進入四年級后,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了解一定的信息知識,在此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獲取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為主。

篇3:快速提高中小學生信息素養

怎樣快速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

[摘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現在我們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確定為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但信息素養概念過于寬泛,難于把握,由于研究者的視角不同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讀。通過對信息素養的內涵分析,找出信息素養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提升中小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中。簡要談一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信息素養;問題;對策;課程整合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在學校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但什么是信息素養呢?

(一)信息素養的定義內涵

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Zurkowski提出信息素養的概念:“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與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時利用信息的技術與技能”,后又將其解釋為“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

1987年,庫叟將圖書情報技能和計算機技能包括在信息素養的定義:“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因此包含了:確認所需信息、尋獲信息、評估信息、應用信息。

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LA&AECT)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創建學習的伙伴》一書中制定了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養標準。這一標準從信息素養、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進行了表述,進一步明確和豐富了信息素養在技能、態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新課程中對信息素養的描述:“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學生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二)信息素養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素養的培養還在知識與技能層面,而意識、情感層面還沒有深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只重視了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的技能學習,由于課時少,學習時間短,所以很難達到比較熟練應用的程度,更難實現學生信息素養的意識、情感層面的培養。大部分學生也只是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信息技術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了解還不深,沒有將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

二、信息素養培養的主體不明確。在其它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還停留在輔助教學工具階段,信息技術的應用僅僅是課堂演示,將黑板電子化,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沒有根本性的轉變,還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沒有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認知工具,課程整合還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不少困難。

三、缺少信息素養高且教學經驗豐富的復合型教師。教師是將信息素養培養落實到教育教學環節的關健,但目前信息素養高且教學經驗豐富的復合型教師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往往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而忽視了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學習。這樣的培訓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和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而剛畢業的年輕教師雖然信息素養較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較強,但他們教學經驗不豐富,教育理論的實踐還不深入,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

四、在教學評價上,用應試教育的模式對待新課程改革,很難體現學生的信息素養。目前,信息技術還不是中考、高考考試科目,其它學科的考試中也沒信息技術的內容,所以,學校領導不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將教育技術專業教師僅作為電教工作人員,沒有發揮其教育技術能力;將信息技術教師作為網絡管理員、電腦修理員,沒有將其納入到新課程改革和課程整合的角色中去。

(三)信息素養培養的主要對策

一、在新課程“三維目標”中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因此要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來培養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除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當然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技能仍是很重要的,是形成信息素養的前提與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