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學科素養與學生語文成績關系研究
學科素養是指語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當中所具備的在學科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是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這種品質以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為主干,同時包括智力、社會文化常識和情感意志與個性等基本要素在內的有機復合體。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具體的內涵主要有哪些內容呢?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意來界定的。具體來說,基于廣義的知識分類理論和語文學科的這樣的性質特點,知識區分為語文學科知識、語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語文實踐性知識三個要素。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具備有語文學科的知識,這是指除普通文化知識以外的語文的本體性知識,是語文教師勝任語文教學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語文學科方面的專業知識。比如說在言語技能方面,我們需要具備的閱讀知識、習作知識和口語表達等能力。那么在語文教育理論知識方面,是指除一般教育學教學法知識的這種語文條件性知識,是以教師將語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掌握知識的工具和橋梁。我們在教學設計技能方面和各位老師就各項技能做了這樣一個交流。第在語文實踐性知識方面,語文老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對語文學科領域的主題或問題的理解與運用能夠表現出來的這樣的知識,是能相對自動化的運動與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顯性與隱性知識的總和。老師應該具有課堂掌控能力,課堂生成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這樣的能力。
一、首先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深鉆文本、超越教材這樣的能力,這也是一切優秀語文教師必備的功力。
1、優秀的語文老師自身要具有深厚的學科文化底蘊,要具有傳承文化的這種使命感。竇桂梅老師始終把語文教學它的文化的傳承的這個追求作為一種她的教學追求。她說,我是教語文的,我是用語文來教人的。始終把文學教育作為自己的一種追求。她之所以能夠這樣去做,主要是為了實現語文課程當中培養人和培養人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他們對這種高雅的審美的的文學作品的理解這樣一個基礎之上。周益民老師他把民間故事《酒精姑娘》作為一種民間文學、民俗文化的這樣一個傳承在課堂上進行了開發。他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這種民俗文化進入到我們的孩子的視野,使得我們的學生明白,我們的語文天地實際上是非常豐富多彩的,這種民間文學、民俗文化是寶貴的人類文化的財富,也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在對民間文學的熱愛當中培養他的這樣一種審美的情感。所以他在講《酒精姑娘》的時候,在對這樣一個教材的開發過程中他并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這些文學文本,這種民間文化資源來作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這樣一種追求。
2、在教學當中遵循文學文本的閱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將選文與原文進行對比。我們的很多教學,往往是把文學和文章這樣兩類文本是混同一起講的,而且很多名篇經過編者的刪改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竇老師她在教學當中,就希望能夠恢復這種名篇名著的文化傳承作用。為了達到這個文學文本的深刻感悟,她在教學當中遵循了文學文本的閱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比如說她將選文與原文進行對比。這本身就是對文學文本的尊重,對文學語言的敬畏。我國的語文課本,尤其是小學語文課本,這種名家名篇選文很少是由原文來呈現的,而經過編者刪改的原文基本上已經是面目全非了。經過編輯改動或刪節的文本,配了以結合課文內容的課后練習題,編者的意圖應該說得到了充分的顯現,但卻幾乎看不出原文的價值。而且經過刪改的文字,雖然是規整了,但是蘊藏在文學語言背后的這種鮮活的生命力也萎縮了。從教材的選文出發,最后回到對原著或者原文的品讀和導讀,來達到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養提升的目的。對文學原著和原文的尊重,也體現出對文本形式和內容統一的這種作家創作規律的一種尊重。
3、文章文本與文學文本的差異在于文體形式的不同,在教名家名篇的時候,要特別強化了這種文體意識。竇桂梅老師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學當中,從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入手,引發了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情節的發展中,突出的人物形象的刻畫。在《丑小鴨》當中,竇老師能夠強化童話的這樣一個教學的特點,從小鴨的出生、成長、童年和飛翔這樣四個階段,展開對小鴨在苦難中追求夢想、幸福中懷有謙卑的這種苦難生命歷程的一種探尋,從童話語言的特點入手,來體現童話文本的藝術特點。這種強化文體意識,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具體的文體知識,因為小學階段的教學主要是以感性認識為主,那么強化文體意識正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學文本的特點,同時尊重文本的這種獨特性,也體現在對文本形式和文本的內容的規律性認識。這是解讀文學作品必須具備的嘗試,因為任何一篇作品都是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的融合和統一。
4、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善于在文本教學當中采用咬文嚼字、創設情境和提煉文化主題。當前語文教學脫離作品的頑癥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有日益擴大擴散之勢,無效分析已經成為當前制約語文水平的這樣的瓶頸,而對作品的有效分析,則是檢驗語文教師是否優秀的試金石。有效分析的好處,在于既展示獨特的視角,給予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深刻啟示,同時能夠引發思維的震蕩,分析文章本身也能夠給人們帶來這種審美的感受。
二、把握學科的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這是優秀語文教師關注的目標。
文本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當中掌握這種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如何培養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如何培養學生提高他們的閱讀和鑒賞能力的。
篇2: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淺談關于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發布者:吳祥秀
你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認為,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要多讀書,語文教師應該三教九流,無書不讀。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可以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領域,讓你在課堂教學中自由發揮讓你的學生們由衷的欽佩你。想要讓孩子們讀書,首先要捫心自問,我們讀了什么書。我們讓孩子讀好書,我們自己讀了幾本好書。我們要做到在學生視野里的書,我們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只有博覽群書之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幾本書。世上的書多得成千上萬,真正合乎心靈需要的書也就那么三五本。海子身邊常帶的只有四本書,梭羅到瓦爾登湖邊生活的時候,也沒帶幾本書。我們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三五本書,常讀常新,才能有所收獲。
其次就是博取眾家之所長,獨樹一幟。在教學上你首先要知道你的同行都在干些什么,你的學科前輩走到了哪里,這樣你才能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下去。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在他們總結的經驗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最后,我們還要不斷反思,勇于放棄,從零開始。不管我們有多么豐富的經驗,不管我們的教學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旦發現不能和教育大潮流吻合,我們就要深刻的反思,勇敢地棄舊從新。這是教育者應當自覺擔負的責任,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偏差。同時我們要始終將學生置于我們的視野之內,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還要謹記學生是有感情,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有自己的意志,我們不能強迫他接受我們的觀點看法,只能接近他,走進他的心靈世界,用心交心,用愛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