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做一件感覺有意義小事也是不容易

做一件感覺有意義小事也是不容易

2024-07-31 閱讀 1764

做一件感覺有意義的小事也是不容易的

不知道為什么,當路上有垃圾袋我彎腰去撿起來時,不少人總是用一種不屑的眼神盯著我的一舉一動,人們在思維習慣中總是崇尚一種高大的偶像,狂熱地鼓吹某種口號與權力意識,很少有人耐心把一件有意義的小事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比如說,如果在村里或學校老是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就會被人當成弱者來同情看待,毫無尊嚴地受人冷落與支配。有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被地面上的一個石頭碰倒了無數(shù)次,家長總是感謝那些把孩子扶起來的人,從來沒有想到是誰把石頭悄無聲息地般走了。有的單位內部職工與領導之間一團和氣,完全置事業(yè)于不顧,等到需要分擔社會責任與工作義務時,又開始相互擠壓,在一定范圍內找威脅同類利益的對象進行矛盾轉移,很少有人想到向外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共同推動事業(yè)前進。

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要么沒有意志力堅持到最后,要么被集體的盲從吞噬。有的農村年輕大學生沒有社會經驗,他們聽信人們說有了高學歷就會找到好工作、娶個好媳婦的流言,不顧自己的智力水平與家庭實際終于讀完了研究生,沒想到原來說那些話的人又得了健忘癥,說只有留洋出國那才叫風光,這樣的人對同類進行冷落,對優(yōu)于自己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拔高要求讓人去沖鋒陷陣,沒有理解社會是一種層級式的共同體結構,一個人不可能什么事都親歷親為,彼此協(xié)作才是根本出路。

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不容易,哪怕是一點點小事堅持做下去也很難!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時,要想真正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崇尚從一點一滴于己于人都有好處的事做起才是唯一出路。

我們需要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我們更需要尊重平凡的人生!

的,容易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jié)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huán)節(jié)”。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忽略某一環(huán)節(jié)。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huán)節(jié)”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xiàn)的。

3、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jié)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tǒng)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學管理隨筆分層小組勝于平衡小組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分組式教學勢在必行,但怎么分組是個技術活。

許多專家、教師倡議的是平衡小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質,家庭背景,性別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將內向的同學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并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互補,互相幫助,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這種分組方法比較深入人心,從理論層面上講是科學合理的。

但是,鮮有人知道它的執(zhí)行難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組之間的管理組織困難。老師想要長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得不首先培養(yǎng)一批有毅力、處事公義的組長幫助組織教學并及時統(tǒng)計各組間競爭結果的數(shù)據(jù),這個過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實在太大了,沒有多少老師會堅持下去。試聯(lián)想在黨紀國法高壓限制下仍然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事件,官員們可大都是社會精英啊,他們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況身處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兒女們,有多少敢讓老師放心交托任務呢?第二,組內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有效提升。那些學習成績處于中下層的學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學不會需要幫助的類型。他們往往智力更好、反應更機敏,就是“兩天打魚三天篩網”,惰性特別強,單調枯燥的學習任務他們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帶得動他們啊!第三,壞習慣強大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負面影響力。在老師布置任務時,積極參與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溫和習慣良好的學生,他們幾乎包攬了絕大部分的小組合作任務,其余的組員們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時間利用效率極低,半天也弄不出個像樣的小小成果,太耽誤事兒了。久而久之,他們干脆就退居二線,做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極其豐富,聊個八卦、傳播點同學間的小秘密那是講的眉飛色舞,不一會兒就把組內的“軍心”給動搖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將班級分成了八個平衡小組之后,很快又確定了分層小組。我根據(jù)學生成績將他們分成A,B,C三大層,每層兩個小組。每一次布置任務時,我是分三個層次要求的。每一次統(tǒng)計把關的結果時,我很容易就能找出來各層里那些未完成任務的名單,對他們及時進行督促或者批評。在平衡小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學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過關了。那些曾經想破罐破摔的學生也不得不動起來。我給他們布置的任務不多,只要他們肯干一定會完成。如果他們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組里成績好的學生求問。注意,這可是他們自己主動求知的過程,比起被動接受輔導或幫助來說,效果絕對不一樣。這種分組教學法我已經堅持了兩年,班級成績的確在節(jié)節(jié)攀升,而且這種分組法也更有利于班級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

所以,根據(jù)我們學校生源質量差異太大的學情,我堅持“分層小組”為主,“平衡小組”為輔的分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