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新語文課程標準下作文評價方法

新語文課程標準下作文評價方法

2024-07-31 閱讀 4038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下的作文評價方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最能突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寫作教學中又強調了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作文評改力,它是這樣要求的:“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被谝陨险J識,我在作文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采取多種評價方法,受的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集體評改。

本環節就是要求全體學生參與,互相進行評改。其具體做法是:把全班學生在日常習作中能力的強弱分為四人的評改小組,并選舉寫作較好的學生為小組長,教師選擇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所謂“典型文”印發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進行修改,(盡量回避本組學生的習作)教師加強指導。鑒于學生的認識能力,評改中首先要求學生把重點放在錯字、標點、不恰當的詞和句上,盡量使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對文章中存在的問題不要急于發表修改意見,只給以口頭上的提示,啟發學生去積極思考,自己去發現不足,改正問題。同時,教師講授一些眉批、總批等作文批改方面的指示。待學生批完之后,每個小組進行合作討論,廣泛交流個人的不同看法,然后由小組統一反饋,并有小組長代表進行總結陳述,最后由教師根據小組發言的情況適當點評,及時對每組寫出不同的評改意見。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找出他人文章問題的所在,而且能從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華,達到引以為我,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之目的。

二、學生互批互改。

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小學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們對同伴的作文時時充滿好奇,我有意去讓他們進行去比較,取長補短。在此過程中,我采用了讓學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換作品,安排了學生同桌互改、優生互改、差生互改、優差生互改、一人讀大家改的方式。在批改之前,教師根據每次作文的訓練重點和具體要求提出一些要點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的修改。之后要抽樣檢查,防止學生走馬觀花。再是針對學生不容易去發現問題這一缺點,教師隨時把一些修改的技巧傳授給他們,此時可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看法,給每個人一個辯論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主角地位意識。但也要注意不要喧賓奪主,偏離訓練重點,使學生真正做到在改中學習,改中有所提高。通過學生之間的改改畫畫,圈圈點點,并帶有鼓勵性的小評語,使學生潛移默化學到了他人的習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斷和口語表達能力,實現人與人之間信息的雙向交流,氣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師的單項灌輸,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習作的自信心,為以后自己修改做好了準備。

三、學生自批自改。

眾所周知,學生能夠獨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評改訓練的最終目的。通過互改,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躍躍欲試,都想急于“露一手”,想親自“摘個果子吃”,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極好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批自改。在這一過程,要求學生遵循“多讀”的原則,作文寫完后,先輕聲讀一兩遍,統觀全文,邊讀邊思考;接著逐句逐段的細讀,邊讀邊加批注,邊讀邊改;改好后再進行復查,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改,改好,并評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給與獎勵。老師最后根據修改的次數和質量,再打分評出甲乙丙等級。同時教育學生要細心、認真、說真話,公正合理的自我評價,并養成自改自查的良好習慣。

四、師生互批互改。

首先讓學生試著改老師的作文。選擇好題目,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寫作,并從學生作品中選出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作為范文,把老師的文章夾入其中讓學生一同評閱。這樣做的好處是大大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自豪感,激發了學習興趣。再就是在互批中最關鍵的是關注好差生的具體表現;在活動中要采取相應措施,適度定標,放緩進度,做到起點低,反饋及時,多鼓勵、勤表揚,善于去捕捉和呵護他們的閃光點,樹立好寫作的信心。在轉化差生中堅持做到面批、全批、細批、勤批,對差生的成長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我是最深有感悟的。

總之,作文的批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趣味性、藝術性、導向性。學生評改作文的過程是教師、學生、習作內容三者之間的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參與活動認識中的主體,只有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發揮,才會真正從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們的作文課堂教學才會出現新的生機與勃勃活力。

篇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測試題及參考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5、語文課程標準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后的()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于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B)

A、第一學段B、第二學段C、第三學段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D)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A)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與社會人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后的()內。(共10分)

1、關于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2、關于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A)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B)

①朗讀②分角色讀。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于學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創新意識③參與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D)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先閱讀下面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然后談識字、寫字改革點: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提出的有關識字與寫字學習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1992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關于一、二年級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

一年級:學會常用漢字1150個左右。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能初步結合詞語理解字義。學過的詞語能正確讀、寫,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頭語言中運用,一部分能在書面語言中運用。學習音序、部首兩種查字典地方法。學習獨立識字。練習用鉛筆寫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正確。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寫字興趣。學習使用和保管寫字工具。

與1992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識字與寫字教學,有了較大改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新課程標準在認字方面識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將“會認”“會寫”分開要求,明確了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是多認少寫,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這為盡早讓學生開始閱讀打下了一個基礎。并且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認字興趣,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

其次,在寫字方面,大綱中有掌握“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的明確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學習作了具體的布置,而“新課標”中作的要求是總體性的,“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p>

再者,新課標中提出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边@在“大綱”中是沒有的??梢钥闯鲂抡n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可持續發展的識字基礎。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師執教《太陽》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完了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環節。教師假扮后羿射日,當正要射下第十個太陽的時候,學生紛紛阻攔,說出“慢著!”“等一等!”“別射!”而當教師問“為什么不能射?”時,學生卻啞口無言,連忙翻書,但一時難以組織好語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認為合適嗎?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怎么處理呢?(10分)

2、一位教師在教學冀教版一年級下冊《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前,請學生回家搜集元宵節的相關資料。下面是開始上課時的一個片斷:(10分)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遙遠的恐龍世界》,老師課前讓你們收集恐龍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

生(齊答):收集了。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誰先來。

生(一男生):老師,我收集的是三角龍的資料。

接下來,這個男生手捧著搜集來一張張的資料,讀起來。剛讀幾句,遇到生字,讀不下去了。課堂上頓時沉寂了,教師只好信手拿過來資料開始進行講解。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么?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么處理呢?

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