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唯物史觀視角在教學中宏觀把握世界現代史縱橫發展
如何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在教學中宏觀把握世界現代史的縱橫發展
曾文明
為了理清基本線索,我們將世界現代史劃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爭奪世界霸權,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進行了激烈的爭斗,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大戰的過程中,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把19世紀的社會主義理想變成了現實。另一方面,大戰使歐洲的帝國主義國家嚴重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在歐洲的東、西兩側,蘇聯和美國這兩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不斷崛起;在亞太地區,帝國主義的日本也獲得了異乎尋常的發展。這一切,不僅使世界各地區、各國的聯系更為緊密,也使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19世紀以來歐洲列強支配世界的局面被嚴重動搖。可以看出,世界歷史雖然從近代已經開始,但是只有到了20世紀,人類的物質生產文明才發生了質的變化,出現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與此同時,世界也才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聯系成為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并迅速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為其后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礎。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和平與繁榮,但1929-1933年從美國發生的、并迅速蔓延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又使資本主義世界再次分裂。美國實行了羅斯福“新政”,加大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英國和法國也實行了類似的措施,終于挽救了資本主義,并使之成為以后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企圖通過對外擴張來尋找解決危機的出路,并最終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階段: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991年冷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意識和能力大大提高,因此,盡管戰后不久就發生了“冷戰”,但世界在整體上保持了和平狀態。在戰后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局面。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在改革中曲折前進,加快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過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只是一種已經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并非整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和平環境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一系列自我調節措施,經濟在高科技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二戰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的沖擊下,世界殖民體系下最終全面崩潰。這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獨立后的民族國家在維護國家主權、振興民族經濟、促進社會發展和改變舊的、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方面進行著不懈的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歐洲支配世界的國際格局一去不復返,代之以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在幾十年的冷戰過程中,兩極格局中也發展出推動多極化的力量。
第三階段:從1991年以蘇聯解體為標志的“冷戰”的結束至**年。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國際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也不斷增強,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在推動世界多極化、促進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冷戰后的時代,和平和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人類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阻礙和平與發展的各種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決。
的,世界,現代史,教學,如何
篇2:從唯物史觀視角在教學中宏觀把握世界現代史縱橫發展
如何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在教學中宏觀把握世界現代史的縱橫發展
曾文明
為了理清基本線索,我們將世界現代史劃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爭奪世界霸權,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進行了激烈的爭斗,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大戰的過程中,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把19世紀的社會主義理想變成了現實。另一方面,大戰使歐洲的帝國主義國家嚴重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在歐洲的東、西兩側,蘇聯和美國這兩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不斷崛起;在亞太地區,帝國主義的日本也獲得了異乎尋常的發展。這一切,不僅使世界各地區、各國的聯系更為緊密,也使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19世紀以來歐洲列強支配世界的局面被嚴重動搖。可以看出,世界歷史雖然從近代已經開始,但是只有到了20世紀,人類的物質生產文明才發生了質的變化,出現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與此同時,世界也才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聯系成為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并迅速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為其后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礎。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和平與繁榮,但1929-1933年從美國發生的、并迅速蔓延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又使資本主義世界再次分裂。美國實行了羅斯福“新政”,加大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英國和法國也實行了類似的措施,終于挽救了資本主義,并使之成為以后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企圖通過對外擴張來尋找解決危機的出路,并最終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階段: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991年冷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意識和能力大大提高,因此,盡管戰后不久就發生了“冷戰”,但世界在整體上保持了和平狀態。在戰后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局面。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在改革中曲折前進,加快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過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只是一種已經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并非整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和平環境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一系列自我調節措施,經濟在高科技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二戰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的沖擊下,世界殖民體系下最終全面崩潰。這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獨立后的民族國家在維護國家主權、振興民族經濟、促進社會發展和改變舊的、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方面進行著不懈的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歐洲支配世界的國際格局一去不復返,代之以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在幾十年的冷戰過程中,兩極格局中也發展出推動多極化的力量。
第三階段:從1991年以蘇聯解體為標志的“冷戰”的結束至**年。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國際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也不斷增強,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在推動世界多極化、促進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冷戰后的時代,和平和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人類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阻礙和平與發展的各種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決。
的,世界,現代史,教學,如何
篇3:從唯物史觀視角在教學中宏觀把握世界現代史縱橫發展?
如何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在教學中宏觀把握世界現代史的縱橫發展?
為了理清基本線索,我們將世界現代史劃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爭奪世界霸權,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進行了激烈的爭斗,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大戰的過程中,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把19世紀的社會主義理想變成了現實。另一方面,大戰使歐洲的帝國主義國家嚴重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在歐洲的東、西兩側,蘇聯和美國這兩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不斷崛起;在亞太地區,帝國主義的日本也獲得了異乎尋常的發展。這一切,不僅使世界各地區、各國的聯系更為緊密,也使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19世紀以來歐洲列強支配世界的局面被嚴重動搖。可以看出,世界歷史雖然從近代已經開始,但是只有到了20世紀,人類的物質生產文明才發生了質的變化,出現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與此同時,世界也才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聯系成為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并迅速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為其后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礎。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和平與繁榮,但1929-1933年從美國發生的、并迅速蔓延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又使資本主義世界再次分裂。美國實行了羅斯福“新政”,加大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英國和法國也實行了類似的措施,終于挽救了資本主義,并使之成為以后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企圖通過對外擴張來尋找解決危機的出路,并最終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階段: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991年冷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意識和能力大大提高,因此,盡管戰后不久就發生了“冷戰”,但世界在整體上保持了和平狀態。在戰后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局面。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在改革中曲折前進,加快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過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只是一種已經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并非整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和平環境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一系列自我調節措施,經濟在高科技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二戰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的沖擊下,世界殖民體系下最終全面崩潰。這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獨立后的民族國家在維護國家主權、振興民族經濟、促進社會發展和改變舊的、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方面進行著不懈的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歐洲支配世界的國際格局一去不復返,代之以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在幾十年的冷戰過程中,兩極格局中也發展出推動多極化的力量。
第三階段:從1991年以蘇聯解體為標志的“冷戰”的結束至**年。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國際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也不斷增強,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在推動世界多極化、促進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冷戰后的時代,和平和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人類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阻礙和平與發展的各種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