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教學自我形成與建構
在我的心目中,教師應該是這樣的人:博學多才,學識廣博;人性豐滿,精神強健;興趣廣泛,熱愛生活;他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同學。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教書育人的教學價值觀和教學思想,關注同學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教師不能單一地傳送教科書上出現的現成知識,而應該注重培養出能夠在當代社會中實現主動、健康發展的一代新人。教師對同學的影響不只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精神的引領,情感的熏陶,理想的指引;不只僅教會同學學會讀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教會同學學會做人,至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行為舉止要符合一個現代人的規范。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只僅是使同學在知識和技能上有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育者堅持人性的純潔和完滿。同時,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如扎實的基本功,分析教材的能力,課堂組織能力,恰當的教學方法、手段,情感交流的技巧,靈活應變的能力……只有具備了較強的教學技能,教師才干完成知識的傳授,并通過課堂教學達到同學精神的升華。這就是我在自身的學習過程與教學經歷中形成的“教學自我”。
下面我反思一下這種“教學自我”的形成和建構過程。
一、我的“教學自我”首先來自于我作為同學時所獲得的教學印象、模式和概念。同學時代的經歷,是形成“教學自我”的基石。
對我影響最大的有這么幾位老師:第一位是小學時的校長(由于家長的疏忽我沒上過幼兒園),她當時五十多歲,慈祥、寬容、優雅、端莊,她身上有一種在當時的人少有的一種書香氣;第二位是我高中時的語文老師,他知識淵博,教學思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老師,從這些老師身上,我感覺到教師應該是寬容、和藹、優雅,博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思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的。這正是我在教學工作中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
在同學經歷中最讓我有挫敗感的一件事是在大學求學時,一位老師曾把我的優秀優秀論文、硬筆書法、普通話錄音誤認為是其他同學的,當我鼓起勇氣向他說明情況時,他卻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我,使我感受到老師是有偏見的。這件事嚴重地挫傷了我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我覺得教師應該平等公正地待人,尊重同學,不能憑自身的主觀臆斷評價同學,更不能用冷冷的目光去看同學,這是對同學精神上的傷害,并有可能會影響到同學的一生。
在同學經歷中最讓我有成績感的事是讀高一時,有天在教室里,我一時高興,揮起毛筆草書一張,涂完之后便扔在了桌子上。過了一星期,我意外地發現它被貼在學校櫥窗內,并評為全校二等獎。原來是班主任拿了我的書法去參賽,驚喜之余,把班主任視為伯樂。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并暗中給予鼓勵與協助,使之對自身充溢信心,這對同學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熏陶是至關重要的。
在我的同學經歷中,最喜歡的是高中物理老師的教學方式。高一時,由于教材編排上的問題,第一次物理考試很多同學都不和格,但老師并沒有責備,而是鼓勵我們,要求我們上課時有不懂的就和時提出,允許插嘴(只要和教學內容有關),同時讓我們同學之間合作,利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東西,自身動手做實驗,物理教師的真誠鼓勵與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同學們漸漸地喜歡上了物理課,同學們進步很快。關注學習困難的同學,和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這對我的“教學自我”的形成發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我的“教學自我”還來自于我成為教師后,繼續作為學習者的學習經歷。不登山不知山之高也,不臨淵不知水之深也,這種學習經歷,不只讓我學到知識,更讓我體驗到學習的勝利和失敗,并從這種感受中找到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同學的教學方式,努力使同學學得更好。
在我的學習過程中也曾出現過厭學情緒,記得是93年參與240培訓,在上海教師進修學院(在淮海路,現已搬遷),每周一天,為期一年。兩個月一過,我就不太想學了,但為了學分,勉為其難。究其原因,一是教學內容陳腐,有的教材還是我讀大學時用過的教材;二是教學方法死板,教師坐在講臺上用沒有起伏的聲音照本宣科,令人昏昏欲睡;三是教師的面部表情一律是嚴肅的,擺著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這讓我充沛體驗到學習的痛苦,也讓我反思,如何才干讓同學不厭學,而能樂學,我認為在教學工作中,應經常站在同學的角度考慮問題,如精心布置教學內容,以促使同學在課堂上能有興趣參與學習;上課時針對同學的心理特點,采取多設問、勤解疑;多求趣,勤啟發;多動手,勤考慮的教學方法,使同學主動地學習;上課時教師應語言豐富,語調應抑揚頓挫,表情溫和,不擺架子。
還有就是為了評職稱而學的英語和計算機,由于工作關系,無法上培訓班,只好自學。英語已經有十多年不用了,當拿起復習用書時,發現單詞十有*x是不認識的,更不用說看懂整篇文章了。于是我聽從外語老師的意見開始背單詞,十天后發現效果極差,我痛苦極了,一度想放棄。但評定職稱一定要通過英語和計算機考試,于是我想,這英語單詞會不會和漢字一樣有規律可循呢,我又去向外語老師請教,原來英語單詞有詞源,它自身具有固定而又特別的意義,熟記它,并運用想象力,使要記憶的事物出現出豐富的意象,就會提高記憶的效果。我最終順利地通過了考試,也讓我體會到了勝利的喜悅。由此,我想同學的學習一定要注重學習方法,要理解同學,鼓勵同學多向老師、同伴請教,發明條件多讓同學嘗到勝利的喜悅,激發同學的學習動機,讓同學肯學,學好。
三、我的“教學自我”還來自于我的教學經歷。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時地反思自身的“教學自我”,在確證與修正著我的“教學自我”。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喚起同學對學習的興趣。班級里有一些喜好繪畫的同學,每每談起畫來總是眉飛色舞,尤其當一幅作品獲獎或者發表時,更是志得意滿,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但當上到語文課時,有些同學不是無精打采、萎靡不振,就是心有旁騖,神游千里。如何調動這局部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學好語文,使我傷透了腦筋。后來我想,既然這些同學都喜歡畫畫,何不將他們的興趣引導到語文學習上來。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對同學來說,興趣的濃淡,心情的好壞,發生的學習效果截然不同。于是在教學中,我把語文學習和美術學習結合起來,以藝術的眼光去欣賞、感知、復活文學作品,以文學的眼光去評價、鑒賞藝術作品,然后一步步提升,將同學的興趣引導到語文學習中來。歡樂愉快的氣氛,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同學精神振奮,學習效果倍增。這使我深切地體會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結合同學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手段喚起同學的學習興趣,并努力在教學中發明出一種融知識性、形象性、情感性為一體的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教學氛圍來感染和影響同學,春風化雨般讓人不知不覺而又自覺自愿地去感受、體會、領悟,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我最不滿意的是為了應付高考而不得不進行的有針對性的知識點考點的傳授和題海戰術,讓我和同學心力交瘁(近4年一直在高三,今年還得繼續)。所以我嘗試在高三的教學中,不只傳授給同學知識,更可以發揮語文學科人文性的一面,給同學以心靈的滋養,為他們開辟一座心靈的花園,讓他們能有信心有力氣走過高三這艱難的的一年,最終達到自身的目標。
在教學中,同學最喜歡的是我的微笑,我的愛心、耐心、責任心,我對他們的尊重、理解。我覺得教師有親和力,同學才干更樂意接受你上的課,他們學習才會更積極、更有效。
當然,在教學中我很喜歡聽同行、同事的課,也喜歡讓他們來聽我的課,聽完課后一起研討分析,聽聽他們的意見,揚長避短。在教學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老師的協助,特別是我的指導老師曹老師和教研員楊老師,對我的教學自我影響很大。同時我也很喜歡看書,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你想讓同學成為怎樣的人,那么,自身首先應該是這樣的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應該不時地充電,提高內在修養,為自身的生命化妝。林清玄曾說過,“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即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考慮、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他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
對我的“教學自我”的未來的展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多反思如何改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應根據自身各方面的表示,找出優勢,優化優勢,提升優勢,形成風格,完成自身的專業化生長;同時找出自身的劣勢,用心去克服,去彌補,從整體上取長補短。有人說,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能力”維度中,通過平等民主的教學對話,用教師的人格去塑造同學的人格,用教師的心靈去感召同學的心靈,用教師的精神去影響同學的思想。我的教學之路還很長,而追求教學最高境界的路更長,我將奮力前行。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