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隨筆互聯網+課堂你準備好了嗎
這是一個分享的時代,也是一個良莠不齊的大數據的云時代,或許讓你措手不及,或許讓你歡樂開懷,或許你只是靜靜等待,或許你……“互聯網+”撲面而來,也許不知不覺間你多了一些依賴,網絡成了你生活的主宰;也許你依舊堅持著自己生活、工作的安排,能夠自覺抵擋一些網絡不必要的誘惑于心門之外,而不至于讓自己的碎片時間蒙上懊悔的塵埃……
讀書成長、工作生活,互聯網+,千絲萬縷的聯系,讓我們已很少人能置身其外,似乎很少有人能離開。
互聯網+課堂,也自然而然成為當下校園的一個節拍,不論是傾聽還是演奏,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也莫名地有了各種各樣的情懷。
于是,心底里不經意莫名地興奮和沖動,也莫名地忐忑和悲哀,一個念頭一遍遍席卷而來,互聯網+課堂,你準備好了嗎?
我無力揣測你是否正激情澎湃,也不知道你是否頗感無奈……
我只想說,互聯網+課堂,我有我期待,我時刻準備著,我愿意嘗試,也愿意繼續傳統教學的執著,以生為本,為學生所需,做好平衡感的把握。
因為我至今不能忘,當網絡成為新生事物,漫卷世界的時刻,我也曾如飛蛾撲火,極力地運用到教學中,從網絡上搜尋備課資源,觸摸最新的教學理念,創新課堂呈現方式,包括課件中鏈接網頁,包括要求學生以電子郵件方式將作業發送到我的電子郵箱,還包括要求學生瀏覽我推薦的網頁拓展相關主題學習。但是,每次都像守株待兔似的,總是會發現有些學生難以完成自己布置的學習任務,課堂上還會遇到當點擊鏈接的時候,出現匪夷所思、尷尬內容,弄得手忙腳亂的;還會遇到停電,讓你突然覺得課無法上了,一剎那間手足無措。
后來我反思,在那樣的時刻,作為一個農村教師,家里安裝網絡還是很奢侈,自己也多是在校園內完成相應資料收集和郵件收發,學生又如何能很好完成呢?!很多閱讀資料推薦給學生網址,遠沒有發給學生紙質材料更有效果,甚至有些內容老師完全可以刪繁就簡,加入到課件里面,學生需要交的電子作品也可以通過優盤等方式收交的……
還比如,我曾經想著網絡學習作為未來學習的方式將是不可替代和逆轉的,給孩子買了一個IPAD,原來與孩子有約定,孩子可以用來查查資料,瀏覽一些感興趣主題內容,限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常常不經意驚詫孩子知道的那么多,慶幸網絡有利于學習。可是漸漸有一些隱憂也出現了,孩子動不動就拿出IPAD,儼然是網絡一族,有時候純粹是游戲等娛樂,忘了初心是什么。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作為大人,有時候也是查資料上網的,可是查著查著卻被其他信息誘惑,效率自不必說,遺憾和懊悔卻不經意此起彼伏著,我們又何嘗可以指責孩子的意志力呢?
另外眾所周知的,互聯網作為一把雙刃劍,里面不僅混雜有正確的信息,也有以訛傳訛,更有負能量、低級趣味的,還涉及網絡安全等不穩定誘惑,也在無形中消磨著孩子們的正確認知,造成一些孩子沉溺網絡,最終迷失自我,失卻了“互聯網+課堂”的目的,成為一種無法回避的教學困惑,削弱了原本該達到的學習效果。
所以,互聯網+課堂,你準備好了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是需要考慮教育環境以及學生的可操作性等諸多因素,要以生為本,考慮到學生未來生活和發展,也要考慮學生當下學習目標有效達成,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方式的整合,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排斥,也無需一刀切推廣,且行且珍惜,學習著,實踐著,反思著,磨合著……教師可以當作一種技能研究著,多一種教學方式的選擇,多一種與學情的契合,互聯網+課堂,動態生成一份愛的執著,一份為孩子負責,也許這是我們時刻應該考慮和準備好的。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節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節”。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節,而忽略某一環節。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節”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的。
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研工作隨筆多元評價:讓家庭作業成為孩子樂園
小學生作業的評價更多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通過作業有效性評價幫助小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有效地發展。
在現實教學中,對小學生作業的評價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個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比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一些形象化的圖案比較感興趣。在具體的批改上,可以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案來代替傳統的“√”和“×”。當學生作業全對時,教師給中低年級的學生使用學生喜歡的“小太陽”、“笑臉、”“大拇指”、五星”等符號。學生作業錯誤時,采用“哭臉、三角、小辣椒、大問號”等代表不足,訂正后再用相應的“√”、“○”等符號作出肯定。在最終肯定評價時,采用一系列配套的“大小笑臉”、“大小紅旗”作出評價。利用評語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批改時利用評語指出作業中的不足之處,能讓學生及時加以改正。一方面及時提醒學生要細心,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好的習慣,培養好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解題的習慣。對作業做得好的,要及時鼓勵,促使學生保持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還不妨加上“真棒!”、“好漂亮的作業”、“好漂亮的字”等贊美語。這些激勵性的語言自然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