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我們不妨一試
慕課是一個已經不算新鮮的詞匯了,對于今后慕課的技術研究和應用估計會越來越廣泛。
慕課就是利用現代手段,把名師請進課堂,共享優質課堂。名師的優質課堂是完美的,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聆聽名師的教誨。現在我們也進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再進一步開展名師優質課堂資源庫。其實這個活動,國家也早開展,讓普通學校學生也都能夠享受優質教育,享受平等教育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出發點,對于教育的均衡勢必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慕課可以讓學生多次看、反復看,有重點的看,對于解決難題是一個極大的好處,如果讓老師講一遍可以,多次反復的講不太現實。慕課為學生解決難點、重點提供了可能。
年級教師一節課優質課的講解,能夠幾個班應用也是節約資源,不失為一種嘗試。我們的改革無論怎么樣都可以嘗試,嘗試無罪,只要改進,有明確的目的和方法步驟,都是值得贊揚和肯定的。
只有不斷更新自己、改進自己的人才會常教常新,才是最受歡迎的。故步自封、原地踏步才會讓人覺得越來越石化,淘汰是遲早的事。
篇2:教育論壇基礎教育能慕課嗎?
轉載資料“慕課”,即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一場風暴。這股浪潮已從高等教育擴展到基礎教育。
“慕課”適合中小學教育嗎?洶涌的“慕課”風潮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日前,在“第三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家沙龍”上,這些話題成為專家、學者談論的焦點。
優勢是開放,不足是無根
華東師范大學“慕課”研究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將“慕課”的出現理解為:繼班級授課制以后的新嘗試,打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使得優勢教育資源能全民共享。
“不同于一般的在線課程,只是簡單地將四五十分鐘的課程放到網上。‘慕課’的創新在于:每個視頻大約保持在10分鐘左右,恰好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段;在視頻結束時,會出現檢測與反饋,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完成一系列小測試,來確定他們是否精準地理解了課程中的概念。無論同步還是異步,最終都會獲得來自教師、其他學習伙伴的解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現實。”陳玉琨說,不僅如此,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還是移動的,我們可以走到哪學到哪,還可以反復學,十年二十年后再學。
對“慕課”的出現,北京光明小學校長廖文勝顯得很冷靜:“慕課”的網絡化,既有天然的開放優勢,也有自身無法克服的先天不足。一是網絡的虛擬化狀態無法改變。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教書育人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零距離接觸。其次,“慕課”教程系統還不完善。同時還缺乏相應的系統的政策、法律法規的支持。就這個意義上來說,目前開放的“慕課”就像無歸宿的風一樣,沒有根。
毋庸諱言,“慕課”在基礎教育上的應用還存在一些現實難題。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陳江認為,僅就目前的中小學教育而言,還不存在單純的“慕課”。因為基礎教育除了基礎知識傳授以外,還有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親切感這一點,“慕課”很難做到。
為優質教育資源分配提供一種新選擇
“無論處于什么階段,不能忘記的是教育的兩大問題,一個是公平,一個是質量,沒有質量的公平算不上真正的公平。這兩大問題如何用信息化的辦法加以解決,是值得冷靜思考的。”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王本中表示。
“我國現在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不高,很有可能造成貧困傳代問題,解決貧困不傳代這個扶貧的根本問題,就要使貧困地區教育比其他地區早走一步,多走一步,‘慕課’將為我國基礎教育帶來一定的變化。”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感受到了“慕課”的影響,“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實驗,把人大附中初中一年級的數學課直接傳送到全國的12個鄉村學校去,讓偏遠地區的學生也享有同等的教育。”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無論“公平”如何定義,“慕課”的出現,至少增加了一種選擇的機會,增加了選擇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至于“慕課”能否真正解決地區貧富差距的問題,又會否帶來新的教育不公平問題,還需要時間去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