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隨筆我眼中生態課堂
學生積極參與,這是有效教學目標達成的良好中介變量。學生積極參與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誠,我們可以從下幾個方面予以落實:
1、確保學生心理上沒有被威嚇感和自卑感
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生動性,這些都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重要因素但只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不去積極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不信任。那么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就是一句空話。所謂被威嚇感,是指學生總是擔心別人會對它采取不敬的態度。總是堤防自己的回答有什么漏洞。所謂自卑感是指學生總結得自己不如別人聰明,自我定位不準確。積極參與,來自于學生在學習時的心情愉快、積極思維和主動表現。現今的教學理論明確反對課堂教學中的體罰,但是有意無意的、司空見慣的“心罰”呢?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冷漠、訓斥、嘲笑、諷刺、挖苦、歧視和奚落等做法,使得眾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打折扣,甚至蕩然無存。所以,在課堂教學的物理環境和技術環境得到有力保障之后,還要下決心花大力氣改善心理環境,包括教師的語言親和力與行為接納度等。
2、支持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知識建構活動上
積極參與,不僅要有行為上的主動性(即外顯的表現),同時還必須具備用心思考的品質。現在很多人有一種錯覺,認為積極參與就是要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不要讓學生閑下來。實際上,學習的關鍵在于用“心”的程度。積極參與,不是指單純經歷各種各樣的活動,而是要突出在新舊知識的融合上下功夫。現代教育心理學對學習過程的看法,已經改變了刺激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節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節”。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節,而忽略某一環節。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節”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的。
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研工作隨筆多元評價:讓家庭作業成為孩子樂園
小學生作業的評價更多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通過作業有效性評價幫助小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有效地發展。
在現實教學中,對小學生作業的評價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個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比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一些形象化的圖案比較感興趣。在具體的批改上,可以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案來代替傳統的“√”和“×”。當學生作業全對時,教師給中低年級的學生使用學生喜歡的“小太陽”、“笑臉、”“大拇指”、五星”等符號。學生作業錯誤時,采用“哭臉、三角、小辣椒、大問號”等代表不足,訂正后再用相應的“√”、“○”等符號作出肯定。在最終肯定評價時,采用一系列配套的“大小笑臉”、“大小紅旗”作出評價。利用評語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批改時利用評語指出作業中的不足之處,能讓學生及時加以改正。一方面及時提醒學生要細心,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好的習慣,培養好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解題的習慣。對作業做得好的,要及時鼓勵,促使學生保持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還不妨加上“真棒!”、“好漂亮的作業”、“好漂亮的字”等贊美語。這些激勵性的語言自然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