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在作文批改中發揮積極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在作文批改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作文批改的現狀分析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批改是最繁重的工作,語文教師往往投入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般兩周就需要進行一次作文教學,當作文本擺放在教師面前之后,如果教師不能在本周內有效地批改完成,將會對學生的創作時效性造成極大的影響。時間長了,有的學生可能就回憶不起自己當時寫作的初衷,并且還會對下次學生作文能否及時進行產生沖突。為了對下次作文不造成影響,有一些老師批改作文時,往往就打個分數或者評個等級就草草收場;認真負責的教師則花大量時間,對學生的作文認真地批改,“滿篇朱批”,費時費力,學生卻不一定領情。這樣的作文批改效率極低,嚴重制約著作文教學質量。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在我們的教學中運用得越來越多,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讓現代教育技術在作文批改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通過我對展示臺的有效使用證明是有效的。
二、使用展示臺在作文批改中的優勢
1、榜樣作文及時示范
利用展示臺,教師可以把學生優秀作文作為范文,展示在全體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及時的看到身邊的榜樣是如何寫作文的。學寫作文離不開模仿,“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展示班級優秀作文時,通過展示臺可以讓全體學生知道,范文好在哪里,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學寫作文,特別是起步階段,模仿在所難免,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身邊榜樣的創作方法,其他學生的寫作水平會迅速得到提升,少走彎路。
2、典型錯誤共同修正
同樣通過展示臺,教師可以把學生普遍存在的寫作錯誤,及時、直觀的呈現在所有學生面前,用最短的時間糾正,提高教師作品批改效率。
小學生寫作,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比如:段落前忘記空兩格、句后忘記打標點符號、整篇不分段、結構不完整、用詞不當、句子間銜接不暢等,這些都是剛開始寫作時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課前不用一一修改批注,直接利用展示臺的優勢,課堂上切換展示這些學生的作文,就可對這些錯誤進行集體糾正,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教師避免了見錯就改,因為當學生看到滿紙的紅筆印時,難免會產生挫折感,同時也會感到不知所措。
3、學生參與共同進步
展示問題作文,學生共同參與修改,既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又共同提高了寫作水平。
作文是“學生寫,老師改”,葉圣陶老先生有著自己否定的看法,他說:“學生不明白為什么改,你改了也沒有用,有的根本不認真看,真叫做勞而無功,至多也是勞而不得”。這正是現實的寫照,不管教師如何“精批細改”,學生就只看分數和評語,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沒有得到鍛煉,教師則苦于如何批改,學生則不領情,下次作文依然如故,這真是作文教學中的一道難題。
篇2:高效率低負擔作文批改方法
談談高效率低負擔的作文批改方法
海南省定安縣龍塘中學馮海蓉
【摘要】網絡技術在學校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作文教學中,能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等,真正體現學生在作文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作文興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本文談了利用班級q群進行學生作文批改的簡單做法。
【關鍵詞】班級q群批改作文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批改是一種重要而且常用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首先,作文批改可以強化學生寫作的動機,不斷調動他們對習作的積極性。其次,作文批改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方面重要的反饋信息,這些反饋信息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一直以來,作文批改都是困擾語文老師的難題,而且總擺脫不了低效、繁重的包袱。學生寫寫寫,老師批批批,可效果卻總不能如人所愿,這不但扼殺了學生原本的寫作興趣,同時也加重了老師的負擔。隨著網絡的普及,經過幾年的實踐嘗試,我探索出了一條將班級q群與作文批改科學地結合起來的高效率、低負擔的網絡評改作文之路:
一、利用班級q群進行范文點評
過去我們在評議典型范文的時候,普遍是將范文宣讀一遍,然后師生評論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就算認真的同學,聽了也只對文章大概的內容有一個模糊的印象。班上還有一部分同學雖然側耳傾聽,但對文章的內容卻一無所知。整個過程下來,就成了老師唱獨角戲,同學們基本上沒有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費時費力,效果一點不明顯。現在,學生都帶有手機,我讓學生組建班級q群,通過網絡對學生范文進行點評。如:這一學期第一單元習作寫訪談錄,在學生完成草稿后,我首先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通過網絡發在班級q群里,然后和學生針對文章的格式、內容、語句等方面進行點評、修改。整個過程學生感興趣,參與時熱情高漲,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這樣評析作文的過程不但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提高了他們對作文的熱情。
二、利用班級q群為學生相互評改作文搭建平臺
通過班級q群這個平臺,學生可以互相評改作文。在班級q群里,學生可以談自己的作文,又可以發表自己對別人作文的觀點;可以談哪些句子寫得好,哪些詞語不恰當,結構有什么問題,選材是否得當……還可以開展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各抒己見。這樣的修改,打破了傳統的修改模式,既充分發揮了同學們對網絡感興趣的優勢,又把修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學們既要認真負責地指出別人文章的不足,又都得到他人的關注,獲得眾多的建議,吸取別人的優點,便于進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當然,在此過程中,對發現存在的共性問題,我總是及時在群里反饋給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共同進步。
另外,每期作文,我都選出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發在班級q群里,規定時間讓學生通讀全文,在此基礎上,再由我逐段引導學生集體評議其優劣,并對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我總結,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文章的可取之處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此法以討論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舉一反三,打破學生思維定勢,在論辯中還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
三、利用班級q群及時對作文進行評改
以往的作文評改大多是老師書面批改為主,而且批改一次以后就很少再去評了,即使是評,也要到下次作文之前。中間間隔的時間較長,學生對上次作文的印象已漸模糊,總評不及時,對學生的水平很難有實質性的促進。利用班級q群,師生可以通過平臺快捷地進行多重交流,學生寫完作文后,很快就可以發給老師或上傳到群里,可以及時得到老師或同學們的多重評價。如:有一次習作是讓學生寫一次家務活,并讓他們把自己的習作放到自己空間,以方便我瀏覽。有一位同學很快把她的作文傳到了她的空間,她寫的是“第一次包粽子”,她把準備的過程寫得很具體,句子寫得很通順,但包的過程卻一筆帶過。于是我在她的作文后留言:老師看到你那么精心準備包粽子,還準備向你學習怎么包粽子呢?你怎么不把包粽子的過程具體寫一寫呢?當我第二天再看她的習作時,她已經把包粽子的整個過程具體生動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這說明班級q群能使作文評改及時迅速,效果也比較明顯。
總之,利用利用班級q群進行作文評改,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開辟了作文評改新途徑,改變了傳統的評價觀,使作文評改更科學、更合理。這種評改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為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作文的主人。
篇3:創新作文批改方法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創新作文批改方法,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學生“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新課標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引導我們在作文批改方面加以探討。我們認為不宜采取單一的批改方式,需綜合多種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一切積極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創新、修改、針對性、開放作文
作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可是,現在的學生一看到作文、日記就頭疼。“作文難”是現在學生共同的感受。“改作文難”是老師的共同感受。然而我們的教師肩負的重要職責就是:成功的開啟每一個學生的寫作之門,為他們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如何從修改作文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語文綜合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修改作文是寫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質量的重要步驟。作文初成,往往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修改正是要把一些不恰當,不合適的地方改好。“文不厭改”、“善作不如善改”。可就是修改這個重要環節,至今我們還是習慣于對每個學生的每篇作文精批細改,從字、詞、句的個別修改到眉批總批都細致周到。教師批改作文的時間高耗。我們現在是每周一篇作文,教師每批改一篇作文的時間大概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