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作文批改心得

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作文批改心得

2024-08-01 閱讀 1940

今天批改了學生的作文,題目為“我最感激的一個人”。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不算一篇有難度的作文,可是批改過后,我才發現問題百出。

第一,學生對題目不理解,這讓我很意外?!拔易罡屑さ囊粋€人”,在我看來,意思很明了,應該寫在我遇到困難時別人幫助了我,所以我很感激他??墒菍W生在理解時出現了誤區。

有一部分人寫的是:我很感激某個人,所以我為他做了什么事情,他的重點不在別人對她做了什么,從而表達他內心的感激,相反,他寫的是因為感激對方,他為對方做了什么事情。

還有一部分人寫的是:在某個地方,我看到一個人幫助了另一個人,我感受到了人間的關愛,跟自己完全沒有關系。

第二,有一部分同學出現了偏題的情況。題目已經給定,就不能更改,有的同學更換了題目。有的同學題目隨對,可是內容偏題,寫成了我的朋友、關愛、母愛等,內容中也有助人為樂的事例,可是卻無法體現出“感激”這一含義。這一部分同學其實缺乏的是一種轉化能力,他們在平時背誦了好的開頭和結尾,想要在考試中運用到,不能恰當的轉化以至于造成偏題,這是非常遺憾的,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要緊扣主題。

第三,敘述的事例不夠詳盡,不知道從哪些方面敘述,以至于草草結尾。針對這種情況,王飛博士教了我們一個妙招:要學會編故事。要讓故事有曲折,比如說某個人在雨天借了你一把傘,你很感激。不要直接寫自己沒傘,別人借給你,要寫的有曲折,這就需要用到側面描寫。用周圍人的冷淡、周圍人紛紛離開、自己父母不在家、又困又餓、惡劣的環境來突出自己是多么需要這把傘,而在這時,突然有個人把這把傘借給了你,這樣描寫既有長度,,有吸引力。

篇2: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

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篇3:小學作文教學隨筆:讓學生個性在習作中飛揚

《課程標準》提到:小學作文要求學生將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親身經歷過的事件,綜合運用字詞句篇來表情達意。這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智力活動,也是一項需要付出一定創造性的勞動。有首歌中這樣唱道:“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永遠的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文之痛,品嘗了作文教學的酸甜苦辣,很多孩子也是談之色變。在作文教學之路上,我一路磕磕碰碰,蹣跚而來。

新學期開始,面對剛剛接手的班級,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學生的語文基礎差,作文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我想,這也許是學生不適應我的教學方法吧,過段時間就會好的。雖然心中有幾許擔憂,可還是沒多在意。期中考試試卷一下來,我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全班近六十個孩子中,只有大約二十個孩子的作文成績合格,其它的孩子要么無話可說,要么三言兩語,要么東拼西湊。我有點慌了,這才意識到問題的癥結不是適應,而是我的教學方法有誤。那么,究竟是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過了幾天,一節早讀課上,我讓班上的領誦員史睿給同學們念一篇童話,題目是《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一是提高孩子們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二是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念完后,我看到他們一個個意猶未盡,突發奇想,讓他們寫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