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老師業務學習心得語文即生活

小學語文老師業務學習心得語文即生活

2024-08-01 閱讀 6674

今天閑來無事,把語文部編本的新教材培訓的課件,又挨著一個一個地認真研讀了一遍,收獲感悟良多。

新版教材確實比以前的老版教科書簡練新穎,而且整體布局美觀大方。從學習的內容上來說,也確實生動有趣了很多,還非常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實際,另外,在課文學習的量上,也減輕了學生們的學習負擔。總之,整體感覺棒棒噠~

但有一點,我不太理解的是,新版教材的目錄里,為什么把識字和課文篇章這兩大塊穿插著進行排版,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會看懂普通的目錄排版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是這種深奧的、錯綜復雜的新目錄排版。

所以,記得剛開學第一課時,我就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把短短幾頁的目錄部分給學生們解讀完畢,但估計當時真正能聽懂、聽明白的恐怕為數不多吧,呵呵。

語文教學,真的是急不得,也急不來,它是貫穿我們整個學習和生活的始終,就像那句話所說:生活即語文。愿我們今后的生活都能像詩一樣文藝多彩。

篇2:教師業務學習筆記小學生寫作指導專題視頻講座觀后感

11月25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我市舉行的小學生寫作指導專題視頻直播講座,聆聽了實小沈芳老師的《乘著想象的翅膀飛翔》、吳宏英老師的《陪同在孩子寫作的路上》以及城一小施彩萍老師的《讀寫互動,改作互補》的精彩報告。

沈芳老師和吳宏英老師的講座使我深刻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教師要引導孩子從閱讀走向寫作,從仿到創。家長更要重視孩子的閱讀與寫作,老師要經常主動與家長聯系,家校合作,指導孩子閱讀、寫作。作為二年級的老師,我也開始嘗試著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在指導學生寫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興趣的重要性。

聽完本次小學生寫作指導專題視頻直播講座,我腦海中一直縈繞著一個詞:興趣。我們做事情時可以感受到,感興趣的事情更愿意做,做得更好。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注意力不集中,貪玩好動的孩子來說更重要。想要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吸引孩子的寫作興趣。寫作的興趣并不是獨立的,它與學生的閱讀密切相連,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興趣。

一、激發閱讀興趣

提升學生寫作水平首先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直以來,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聽、說、讀、寫方面,往往傾向于聽、寫而輕說、讀。學生對說、讀興趣不濃,缺乏學習熱情。尤其是“讀”更為突出。激發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水平,創設閱讀氛圍就至關重要。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孩子多讀書,愛讀書。我們再課堂閱讀教學時要適時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激發閱讀興趣。平時我還和班級孩子一起閱讀,進行師生PK閱讀,激發閱讀興趣。從一年級開始我就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另外,我再班級中定期開展閱讀心得交流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激發寫作興趣

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其次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一直以來,學生都對作文有著畏難、甚至恐懼的心理,寫出來的作文大多是“任務式”的“瞎子”作文。學生不會在作文中說自己的話,更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個空心的人。那么,我們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從感覺入手,吸引興趣。讓孩子親眼看,親耳聽,親手摸。讓孩子把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說出來,你將這些東西都寫在黑板上,在孩子面前連綴成一篇漂亮的文章,孩子會覺得非常好玩,會躍躍欲試,主動說出自己的句子,你不斷鼓勵他們,慢慢的孩子會覺得寫文章是好玩的事情。孩子在游戲中學東西效率是非常高,如此訓練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試煉,各種文體的開頭結尾都練習一下,孩子會喜歡作文課的。只要不要過于拘泥刻板,孩子的想象力比我們預料得要驚人。

2.創設情境,提高興趣。對新鮮事物好奇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作文教學可以利用生活、實物、圖畫、音樂、語言、表演等途徑,創設豐富的、形象生動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對情境進行細致觀察。這樣,既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又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感受。

3.賞識學生,抓牢興趣。學生的習作,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和同學的贊美,無人喝彩,無人賞識,就無法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對其行為大有影響的不僅在于知識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賞識性的評價,是促使他們邁向成功寫作的第一步。

4.仿寫作文,鞏固興趣。什么是讀寫結合中的仿寫呢?寫作理論告訴我們,所謂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寫作訓練方法。實踐證明,仿寫不失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師把規律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它,就會從讀中悟出寫的門徑。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5.觀察生活,延伸興趣。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并且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并產生強烈的寫作愿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沸騰的生活。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的意志內控力弱,情緒性突出,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針對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特點,我利用一些電教手段,指導學生如何觀察。

篇3:業務學習反思基于標準教學反思

學習完關于基于標準的教學之后,受益頗深。之前自己對于教學,尤其是基于標準的教學,并沒有很好地把握。學習之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來確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組織教學內容、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改進教學等一系列設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

具體地說,將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或水平標準,通過一系列的目標,一步步具體地展開教學,最終實現完整有效的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制定,主要采取“行為條件+行為主體+行為程度+行為動詞+學習內容”的表述方式。其中,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等,主要有輔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時間的限制、完成行為的情景等;行為程度指學生達到目標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行為主體是指學生,不是教師;行為動詞應該是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學習內容指知識、技能、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情意、態度、價值觀等。在此基礎上,再細化分解課程標準,來進行描述。

設計基于目標的評價任務,明確了目標之后,教師就應該設想“我用什么樣的檢測工具可以檢測學生目標達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過觀察、提問、表演、交流、練習、測試、作品等了解學生已經學習到了什么。離預設的目標還有多遠,以便于做出相應的教學決策。

具體表現為通過提問,學生回答的狀況,來判斷學生是否理解某些知識點。通過學生的討論、操作等活動,評判學生對某項技能掌握的狀況。教學活動的最后,對比練習、綜合練習等形式多樣的紙筆練習,是一個課時終結性的一種評價。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評價要自然鑲嵌于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始終與教學活動緊密融合,與學習目標的落實同步進行。

在設計評價時,設計與學習目標有相應的內容。學生“應當知道什么”和“應當做什么”相匹配。評價設計的方法與學習目標相匹配。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評價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評價任務,便于學生有更好的表現,同時也便于自己不斷了解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教學與評價不是先教后評,而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自始之終把目標當作一節課的靈魂,教學的關鍵行為都應指向目標的達成;二是把教的過程當作評的過程,不斷了解學生學到了什么,不斷做出后續基于證據的教學決策;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問題,預設是前提,是底線;生成是必然,是機智。

除此之外,布置基于目標檢測的有效作業。思考作業的問題,如,布置的作業是檢測什么目標的,與目標相匹配的作業是什么樣的,該生的錯與對說明什么,如何反饋作業結果才能促進該生的后續學習,等等。

準備教案的過程中,必須明確三個基本問題:“我要把學生帶到哪里去”(目標),“我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到哪里了”(評價任務設計),“我如何安排學習過程以便于學生有更好的表現,也有利于我了解學生學到了什么”(教學環節)并且體現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

目標的確定,依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情分析,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教學過程需要站在如何讓學生“學”的角度上去設計學習任務與活動,不非站在教師如何“教”的角度去設計講的流程。

歸納起來,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四個方面的配合:一是目標源于課程標準,二是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三是教學全程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四是體現“像專家一樣思考”課程標準──教學──評價的目標一致性。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例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過程與評價的結合不夠好,練習不夠有針對性等。我會注意這些不足,在教學中逐步改進,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