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業務學習隨筆站在名師肩膀上看課題
伴著蒙蒙細雨,我和同事走在去聽課題研究報告的小路上,根據導航的指示我們轉了一大圈終于抵達了會議室,專家還沒來,老師們都在靜靜的等待。去年自己也嘗試過立課題,感覺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簡直是無法下手,教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千千萬萬,但就是不知道哪個點適合我們研究,真的非常需要相關專家來指指路。
很快,這場報告的主角張所長就出場了,那是一名中年男子,臉上帶著暖暖的笑。張所長的話非常樸實,說的都是每個老師真實經歷過的事情。通過介紹自己的親身經歷,如何解決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寫其它科目的作業或者畫畫等這個問題,拉近了我們和課題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明白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課題,想要的結果就是課題研究的目標,重要的是為達到這個目標付出的研究與努力。張所長說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都充斥著科研問題,學校的教學資源,自己的教學實踐,相關的教學理論,只要善于發現和思考,隨時都能找到值得研究的地方,還給我們舉出了例子。你今天這節課教的很順利,你可以研究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得這節課取得了成功,是圖片的制作,環節的連接還是學生的認知基礎;你今天這節課講的磕磕絆絆,你可以研究一下為什么這節課的展開這么不成功,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學中多采用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式,避免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行為和方法,使以后的教學生活更順利的進行開展。
接著張所長出示了學習金字塔,通過觀察圖示發現,不同的學習方法會對學生知識的保持率產生明顯的影響,為什么我們班學生的聽課效率總是不高,在這里我也找到了答案,是因為我會擔心學生聽不懂把所有的東西都一一綴述一遍,自己說的太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較好的學習方法是演示,小組討論,在做中學和教別人,這也能解釋在課上讓學生上前演示的時候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的時候都是搶著來演板。其實在自己的教學中,每天也會發生很多事情,自己都沒有深入地進行思考,得過且過,講的順利的話暗自慶幸,講得不好的話也就那樣了,真的應該仔細地想一想背后的原因。對于每個班里面不乖的學生,其實我們學過很多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都不知道怎樣把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從此以后要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去影響學生學生,只有教師展示了你的期望,學生才有可能照著去做。
一轉眼報告結束了,說實話還覺得意猶未盡,短短的時間里觸動很多,希望自己能夠多思考,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為規律性數字中的有影響的20%,加油。
篇2:中學教學業務學習隨筆學歷案學后感
今天下午,教研室劉淼鑫主任來我們十三中講“學歷案”。有一個新詞誕生了,當看到題目是我又是兩眼一抹黑,感覺煩心事又來了。但是,仔細聽過之后發現,其實是對我們基于標準教學的一種改革。對于課堂來說,學生才是主體,有時老師設計的很好,也備課很充足,但是為什么學生就是不會呢?這關鍵就是學生的習得。我覺得學歷案的出現,是對基于標準教學的一種拓寬,也是充分體現教育改革的一條明線。
教育改革,肯定要有變化,多少年來,我們教師盼望著教育的變革,但又怕這變革帶來繁瑣。我覺得,沒有繁瑣的開始,如何能有合理化的教學?學歷案的編寫要注意哪些呢?以下摘自劉主任的課件內容。
編寫學歷案要做哪些工作?
1.制定折切的學習目標。
2.設計與目標匹配的評價任務。
3.撰寫“資源與建議”以提供學習支架。
4.設計“學習過程”以實現“真學習”。
5.撰寫與利用“學后反思”。讓學生寫
6.設計作業以提升作業價值。
這六點包含的細節也很多,還值得我好好研究和學習。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