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美麗的丹頂鶴》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美麗的丹頂鶴》

2024-08-01 閱讀 8300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美麗的丹頂鶴》

語文是學生“精神培植”、“精神教育”的樂園。讓學生在美文中體驗美好的情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的滋味,獲得激動人心的個性體驗;讓學生能以寬松的心情為自由地讀自己喜歡的書,討論彼此關心的問題,自由地表達與眾不同的個性體驗,從而感受到課文字里行間充滿著的情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一、在美中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句話賦予了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觀方面的特殊使命,也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要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品位。

1、入境品讀,感悟語言美

《云房子》這篇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jīng)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在精讀課文時,把“入境”與“品文”結合起來,借助情境,品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文中“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有的像花兒那樣美美地開著。有很高的大樓房,有很寬的大禮堂,也有一點點小的,小得只可以住進一只小麻雀。”一句把云朵寫得形象美麗。我就讓學生圖文對照,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和感悟。

學生通過觀察、想像、品讀,體會到句子表達的形象性,感受到了云朵的千姿百態(tài)之美麗,也體會到了小鳥活潑可愛與歡快的心情。

這樣,學生仿佛置身于云朵之中學文,把觀察、想象、朗讀、品悟結合起來,就會感受到意境的美和語言的美,語感能力得到訓練。

2、想像感覺,領悟意境美

課文中充分地反映了自然美,通過那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在書聲瑯瑯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小鳥的心境、優(yōu)美的場景,那一幅幅美的畫面躍然眼前。通過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美感中的理性認識在想像中得到實現(xiàn),在想像的推動下進一步豐富形象美。如在學完第二自然段之后,讓學生來通過想象也來造一造云房子,然后體會自己造出了漂亮的云房子之后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受?由于低年級兒童用來理解和解釋周圍世界主要方式是想像和聯(lián)想,所以學生在之后的朗讀中能夠比較充分地表達出快樂的心情。其次,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誘發(fā)學生的想像。例如,隨著學生的朗讀云房子的樣子的句子,引導學生想像,做做動作,體會各種形態(tài)的云房子的美麗,再讀一讀;展示小鳥在空中飛來飛去的快活場景,想象小鳥們激動的心情。每一環(huán)節(jié),每一次多媒體手段的應用都使學生宛如身臨其境。這樣通過朗讀誘發(fā)學生的想像,使學生領悟了云房子的形象美。

3、“讀樂”結合,鑒賞意境美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

在本課的教學中,多次采用的音樂來渲染課堂的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體驗。用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將學生拉進課文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讓他們在文字與樂曲交匯的海洋中神游。

如在小鳥開心極了的體會之中,一邊讓學生觀看多媒體中小鳥歡快飛翔的畫面,一邊仔細聆聽小鳥歡快的鳴叫,使學生充分感受鳥兒們快樂的心情。在學生們像小鳥一樣在云房子里飛來飛去的時候,配上了《白云飄飄》的輕松愉快的曲子,通過文字與樂曲的雙重刺激,學生怎能不鑒賞出語言的聲律美、內(nèi)容的意境美呢!

二、在玩中學。

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活動,因此,我們在本課的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引導他們玩玩、說說、演演,使他們感悟形象,學得快樂。

好動好玩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在課堂上做適當?shù)挠螒颍苁箤W生注意力集中,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

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小鳥們造出了形態(tài)各異的云房子之后的快樂心情,我組織學生隨著抒緩的旋律模仿小鳥進行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對小鳥快樂心情的體驗,又放松了學生們經(jīng)過大半節(jié)課下來開始疲憊的身心。另外,在朗讀云房子的句子時,讓學生加上動作進行表演,運用形象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三、在趣中學。

生動的課堂是學生學語文的快樂園地,豐富的活動是學生學語文的多彩世界,學生在自由開放的課堂中,學得有趣,學得主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在學完第二自然段之后,讓學生通過想象,學著小鳥動手用棉花貼出漂亮的云房子,然后模仿課文中的語言來說說自己的云房子,既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利用圖畫來促進文字學習。學生興趣盎然,忙得不亦樂乎。這種貼貼畫畫的教學方法,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他們在創(chuàng)造性的貼、畫、說的過程中,調(diào)動了多種感官,全班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嘗到了獨立設計,自我創(chuàng)造,一吐為快的喜悅,從而營造了饒有興味的學習氛圍。

篇2: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動手操作調(diào)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qū)域得到訓練。

動手操作的過程,調(diào)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fā)展的起點,激發(fā)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nèi)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篇3:初中語文教學隨筆:改進作文課堂教學?

如何改進作文課堂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習課文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體會作者文章的特色,學以致用,為今后走向社會,成為有用之才打基礎。要使學生得到發(fā)展,先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能言堂,樂言堂,讓課堂成為他們的話語自由空間,做課堂的主人。我們的課堂實效性才得以保障。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多讀書,善于積累,勤動手是提高語文作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關鍵。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改進作文課堂教學呢?現(xiàn)就此話題談淡幾點具體的做法。

1、日記或者片段描寫入手,激發(fā)寫作興趣:

“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求真、向善、愛美。”(魏書生)從日記入手激活學生興趣,在愛好興趣中打開學生寫作之源,引出“情感活水”。

第一,學會觀察,寫好分類日記。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教給學生有條理、有層次、分類別的寫日記的方法。第二,創(chuàng)設情景,寫好活動日記。“運動會”、“五四”、“十一”、“教師節(jié)”、“元旦”等學生有了豐富的實踐,寫起作文來新鮮、刺激,就能抒寫真情實感。并用“新聞發(fā)布臺”、“故事笑話林”“手抄自辦報”、“班級明星榜”、“聰明一休屋”等形式,營造作文環(huán)境。以此來擴大他們的生活范圍,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引導他們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對生活既觀察又思考,以微知著,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的“各種”生活信息,真實地、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到文章中。

2、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形象性、再現(xiàn)性、可控性的特點。將人、事、物、景等寫作材料通過實物、圖片、錄音、投影、錄像、電腦等多媒體進行再現(xiàn),讓聲光色像充分刺激學生感官,喚起學生的記憶或再造想象。②這樣的作文教學能營造寫作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有效地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思考,實現(xiàn)全體參與、個別輔導。拓展寫作空間,幫助學生更廣泛地積累材料,促進思維和表達。

寫作時應該做到:

一、學會審題,把握選材。

寫作的第一步是審題,只有弄清題目每個字的含義,才能確定中心。所以審題是作文成敗的關鍵。初中以記敘文為主,應注意題目的范圍和抓住題目中關鍵的詞。接下來是如何選材,有些同學作文中心不突出,內(nèi)容沒有詳略。一定要讓學生有這樣一個概念:選材必須圍繞中心,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要詳寫。接著給他們作文趣目,讓他們確定中心,概述所選的幾件事。通過專項訓練,學生對如何審題和選材有了正確認識。

掌握了審題和選材,還不能寫好一篇作文。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干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它告訴我們材料的積累是寫作非常關鍵。

二、拓寬閱讀面,善于發(fā)現(xiàn)。

如果我們僅憑借語文課內(nèi)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可是很多學生對身邊發(fā)生的新鮮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我要求學生要善于觀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對男邊的人、事、景、物進行細致觀察,異且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以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進入電子時代,電視與網(wǎng)絡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們給學生比書本更直觀、更容易理解的知識。面對眼花繚亂的電視節(jié)目,應如何選擇呢?我建議學生和家長一起看,在家長的幫助下認清真善美假丑惡,提高提高的審美能力,并把它和看書、參觀,做游戲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各種積累相互聯(lián)系,更系統(tǒng)化。而網(wǎng)絡為學生打開通向遙遠世界的窗戶,讓我們更快、更有選擇地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識。

三、勤于積累,注重練習。

寫日記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但是中學生課業(yè)負擔比較重。因此我要求每周寫一次隨筆,把最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每天有一名學生把自已所寫抄寫在小黑板上,課間同學們幫助他論證字、調(diào)、句的錯誤。使同學們少寫“土語”,多用“雅詞”。總之,凡自已的親身經(jīng)歷,喜怒哀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寫。這樣,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豐富自己的“材料庫”,讀書、看報,積累了知識。仿寫、改寫、周記、書信掌握多種寫法,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和興趣,又互相取長補短,拓展思路,活躍學生思維,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達到多練的目的,提高寫作速度,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