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撰寫方法
一、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身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和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后,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防止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二、寫好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寫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他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發明性,熟悉了他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他人已經研究很多、很幼稚的情況下,重復他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干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發明。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干更有掌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干更科學、更完善。三、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課題名稱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小朋友,不會起名字”。那么,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名稱要準確、規范。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方我們現在有一個課題名稱叫“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里面研究對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方鴻業小學的“小同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這里面研究的對象是小同學,而不是中同學或者大同學,研究的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的很清楚,他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準確,比方,“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說清楚,你是中同學或者說是小同學、大同學,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語文、數學等。再比方,“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我想,他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問題,好象是語文,又好象是英語,是中學或者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或者是小學低年級更沒方法看出來。后來我看了一下內容,知道是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傊?,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這里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同學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假如是一篇經驗性優秀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研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不論是優秀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越20個字。這次各個學校課題申報表中,我看名稱都比較簡潔,我就不再多說了。(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實際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實際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沿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搞這項研究。⑵通過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有的也寫問題提出背景的,比方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承當的江蘇省教學研究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實施方案的“課題的提出”是這樣寫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在中國的教育界引發了一場關于語文教育問題的大討論。無論是語文界的教育專家,還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甚至眾多的同學家長,都對目前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極大的憂慮。究其問題的根本,在于語文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師教得死,考試考得死,同學學得死。從大量的實際和有關的調查中反映出這樣一個實際:盡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同學卻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常感到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同學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外表上看,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在教材、課堂或作業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的。當教師為了說明某個觀點、證明某種結論、鞏固某一記憶時,事實才臨時被拉進了課堂,而此時此刻的生活事實,已經不是那種能給人熱情、激動、直覺、遐想的事實,它是被人制作、化妝過的一個道具或角色。老師講得很辛苦,同學卻絲毫沒有感觸,因為這不是他有體會、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實,他是被動的、勉強的理解事實,而要讓他再寫出這種生活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的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就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為了教而教,遠離生活遠離同學興趣的現狀提出來的。應該講這是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面對語文教學的這種現狀,我們認為,語文學科作為多門學科的基礎學科,要做到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就是要變“應試語文”、“課堂語文”為“生活語文”。我們希望通過多渠道的研究,能尋找到一條突破課堂教學封閉模式的新道路,擴大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時空界限,使同學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的運用,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要讓同學對語文學習發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自然解脫語文教學的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不熟讀背誦課文,經典語言資料就吸收不了;不擴大閱讀,就不可能擴大知識面,豐富營養,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直接的和間接的閱讀,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實質的提高,寫作就會無病呻吟,搞文字游戲,抒虛情假意。因此,要使師生一起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單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把語文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同學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當然,語文教學要改革、要創新,首先應是它的施教者
篇2: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選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gg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人口與勞動力基礎發生了快速變革,傳統的農村社會形態逐步瓦解,農村社會加快轉型,表現為:傳統小農社會生活發生重大變化;農村居民老齡化群體比重迅速增加,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在城市及城市周圍,非正規居住的農村流動人口大量積聚。這就導致了農村家庭、集體和個人儲蓄、養老功能的減弱,家庭養老面臨挑戰,集體養老保障功能弱化,儲蓄養老保障功能不足。為此,加快建立農村社會化養老體系則成為解決農村居民養老問題的根本出路。
/>
選題的科研現狀及前沿水?
/>
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是采取個人、單位和國家等多方出資籌集養老基金并為老年人提供經濟幫助和服務,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項制度,它是農村養老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社會化養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礎。由于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和其它多方面的原因,至今處于早期試點的發展體制階段,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尚未建立適應城鄉統籌發展的農村社會保險制度。本文借鑒江蘇蘇州市吳中區解決農村居民養老的一些做法,力圖在我國農村解決農村居民養老方面做點探索。
/>參
閱
文
?
>
【1】唐鈞《問題與障礙:中國走向全面小康的社會政策思考》寧波出版社2003年
【2】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小編著《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年
【3】黃黎若蓮《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與老年服務需求》《學習與實踐》(武漢)2006.12
【4】劉子蘭《養老金計劃擠出效應研究評述》《經濟學動態》2006.12
【5】周德民《長株潭沛機構養老服務發展探析》《社會保障制度》2007.4
【6】宋斌文張琳《東部發達地區農村養老保障的實踐與探索》《農業經濟問題》2006.11
【7】盧海元《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條件分析》《經濟學家》2005.5
【8】樊天霞、徐鼎亞《建立農村養老保險體制的困境與出路》《上海經濟研究》2005.6
【9】許雄奇、賴景生《21世紀中國農村社會保險體系的構想》《農村經濟》2005.4
【10】武深樹、鄧真惠《構建非均?的農村養老保障體制》《當代財經》2004.1
【11】姜木枝、張朝蓉《和諧社會背景下農村計生純女戶家庭養老保障問題》《社會保障制度》2008.4
【12】鄭偉《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困境反思》《保險?
?
/>
總
體
構
想
和
寫
br/>提
綱
我國gg開放已三十年了,城鄉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但城鄉差距卻沒有隨經濟的發展而縮小,特別是城市與農村在養老問題上,城市里職工退休后有國家和企業發放的退休金和社保基金及低保金,老人可以免除生活無保障的在家里自己與兒女或到養老院安度晚年,可以說養老問題已基本解決。而農村的老人,由于多種原因這一問題已十分棘手的擺在了各級政府面前,應該下大力氣給予重視和解決?;诖?,進行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
一、建立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農村社會形態處于快速轉型期
農村家庭、集體和個人儲蓄養老功能減弱
加快建立農村社會化養老體系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當前我國農村養老保??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與問題
(二)影響因素
三、構建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思路與對策
(一)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思路
1、在制度設計上實現了重大創新
2、領導重視,組織有力
3、區鎮聯動,有序推進
4、宣傳有力,補貼到位
(二)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對策
1、加快建立社會統籌的基本保障制度框架
2、推進保障形式和補償保障模式的創新,將農村養老保險與其他社會保障相結合,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3、加快解決重點人群的養老保障問題,著力提高保障水平
4、推進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
?
?發展政策
篇3:《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實踐與探索》開題論證報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1、作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衡量學生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的重要尺碼,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墒?,許多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一籌莫展,無從下手。這固然有言之無物的原因,但也受言之無序的困擾。因為每單元進行一次作文訓練間隔時間長,學生練筆次數少,容易發生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脫節,弄成講課是講課,作文是作文兩張皮的情況。為了彌補這種缺乏,我們應在閱讀教學的同時,針對所學的課文進行小練筆筆。
2、《小學語文新課程規范》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習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3、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推薦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發明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言的文字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干“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積累和運用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積累是運用的基礎和前提,運用是積累的目的和歸宿。沒有積累,運用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4、二00八年九月份,學校教導處在全校3-5年級中開展了“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問卷調查”和“教師習作教學問卷調查”活動。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54.5%的學生在習作課上沒有主動發言的習慣,38.5%的學生對習作不感興趣,68.3%的學生平時缺乏認真仔細觀察的習慣;54%的學生沒有經常主動堅持記讀書筆記;在平時學習中,當自身看到、聽到或想到的事情,會主動寫下來的學生僅占31.3%;在習作(包括寫片段習作)完成后,沒有修改自身習作的習慣的占39.9%,不會修改自身習作的學生占49.1%。這個調查結果說明了學生的習作已經陷入了困境。
從教師習作教學問卷調查可以看出:50%的教師不喜歡習作教學,85.7%的教師對學生的習作不夠滿意,對教材中習作題目滿意的僅占28.6%,沒有經常引導學生觀察的教師占57.1%,喜歡習作的學生僅占35.7%,指導學生習作語言方面困難最大的占了71.4%。從這個調查結果也看出,教師的習作教學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境。
怎樣改變教師怕教習作,學生怕寫習作的現狀,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呢?我們認為教師必需改變保守的習作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習作動機和興趣,讓習作教學面向學生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不拘形式地表達;要讓學生感到習作既是練習,又是生活的需要;要讓學生樹立習作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習作是我手寫我心”的觀念。我們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和討論,提出了“指導學生開展小練筆的戰略方法研究”的課題,此課題具有很強的實際研究意義和價值。
(二)研究目的
1、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就是根據教材特點,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發明的依據,讓學生和時進行模仿和發明性運用練習,讓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學生寫作訓練得到的知識和相關能力有機融合于課文教學之中,做到學寫結合,相得益彰。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在新課程的課堂學習中,加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了課文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之后,通過仿寫實踐,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2、通過開展研究,進一步更新教師的習作教學觀念,改革作文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育科研水平,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課題的界定
(1)關鍵詞之一“閱讀教學”。指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和識字、聽話、說話、作文教學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起引導、點撥作用。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2)關鍵詞之二“隨文練筆”。所謂“隨文練筆”即緊緊跟隨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訓練。它就文取材,把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它是閱讀過程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促進讀寫結合的一項有效措施。
三、課題實施的方法與措施
1、讀寫結合、嘗試運用--仿寫
現行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積累起來,讓學生反復誦讀,在品味好詞佳句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開展小練筆,仿寫“佳句”,從中體味到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達方法的真諦,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1)典型句式的遷移練筆。
(2)典型構段方式的遷移練筆。
(3)典型寫作方法的遷移練筆。
2、拓展情節、填補空白--擴寫
(1)看課文插圖開展“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