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智能錄播系統在學校教育教學及資源建設應用中探討

智能錄播系統在學校教育教學及資源建設應用中探討

2024-07-31 閱讀 2507

智能錄播系統在學校教育教學及資源建設應用中的探討

摘要:本文所探討的智能錄播系統是一款簡單易用的課堂錄制設備,具有同步錄制、實時直播、在線點播、自動跟蹤、資源可管理等多種功能。它能讓每一位教師獨立自主地實現課堂的全自動、智能化錄制,而且音視頻質量高、課堂效果好,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能夠使教學反思常態化,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校本教研常態化,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評比網絡化,可以豐富評比和活動的形式;教學研究遠程化,可以促進教育的交流和公平;優質資源數字化,可以推進精品課程的建設;教育活動網絡化,可以豐富學校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智能錄播系統;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

多元智能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師面前無差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正視差異,善待差異”,用積極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潛能的開發提供多元發展的機會。多元化教學的這一要求,類似于我國孔子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多元化教學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方面來看,應該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促使學生依據自身實際提高自己的學業水平。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由于自身所具備的交互性和可選擇性,給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帶來了可能,使得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成為現實。以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網絡化等特點,為多元化、生態化課堂教學的開發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和更豐富的信息資源。這需要網絡平臺提供大量的課堂教學視頻資源才能滿足學生依據自身學習能力進行自主化、多元化、生態化的學習。人工攝像是遠遠不能滿足這種學習資源的需求,而我校新近建成的基于網絡的多媒體全自動錄播教室這套系統,無需攝制人員在場,可以全自動錄制教師現場授課,自動生成課堂教學實況錄像,完整地記錄教師授課的全過程,包括教師講授的過程、板書書寫的過程和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以其便捷性、直觀性、高效性等特點,為大量錄制課程資源提供了便利。

教學視頻作為一種最直接有效、最生動活潑的教學媒體和展示手段,在學校教學研究、資源建設、教師發展、教育傳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和校園網基本普及、網絡應用和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的背景下,各級各類優質課評比、遠程視頻互動教學、學生自主點播學習、教師網絡化教研等教育教學活動,都對教學視頻的技術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智能錄播系統就能滿足這一要求。智能錄播系統可使操作使用傻瓜化、錄制過程智能化、資源生成自動化,從而達到教學應用常態化的目的。

在近半年多的使用中,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這套錄播系統在學校資源建設、教育教學的開展及多元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開發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現就此方面進行我個人的初步分析和探討。

一、教學反思常態化,促進教師發展

智能全自動錄播系統最主要的技術特點是實現“錄播課堂的常態化和自動化”。上課教師不需要電教教師的幫助,只需“一鍵式”自動錄制:輕按“開始”(鍵盤相應按鍵上已貼好標簽)按鈕,啟動錄制功能;授課完畢再輕按“結束”(鍵盤相應按鍵上已貼好標簽)按鈕,錄制即完成。系統可自動完成授課全過程的音視頻錄制,并且自動上傳到資源平臺上。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互動可以像平常教室上課一樣,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不需要配帶或操作其它輔助設備(包括麥克、話筒等)。課堂的錄制具有多種模式,輸出顯示可以是一個畫面,也可以是多個畫面或者是畫中畫的方式,這樣便于視頻文件的后期編輯、合成以及課后對教師、學生等課堂角色的行為研究。

篇2:數字化校園智能錄播教室在教學中應用

數字化校園智能錄播教室在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目前,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基于網絡的視音頻點播成為學校多媒體教學應用的一項重要需求。同時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的日益深入,課堂實錄除了需要錄制教學過程中教員的影像和聲音以外,還需要同步錄制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并且可以快捷方便地生成課件通過網絡進行實時直播。這就要求功能強大的錄播教室在教學中發揮其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加快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智能錄播教室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使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得到延伸,為學校的信息化教育作出貢獻。

關鍵詞:錄播教室,教學,數字化校園

一、錄播教室建設的需求

通過智能錄播教室對課程的實時錄制,傳輸到學校的數字化資源平臺上,供全校師生、校領導觀看,提高了學校教育資源的共享性,學生能夠通過網絡這個大環境輕松的觀看其他教師正在上的課程或者是點播以往錄制下來的課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針對性;授課教師也可以通過觀看自己或其他同事的教學視頻,加強教學反思,就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改進,促進教師進一步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學校領導對視頻課件進行觀看以便有效的對教學進行監測,對師生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態度實時了解,針對這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改善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打造真正的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校園。

二、錄播教室建設的目標和過程

建設智能化可錄播教室,為教師提供了進行精品課程錄像制作的優質環境,供教師進行有關教學研究,教學課件的視頻、音頻采集,學校教學宣傳節目的制作,教學訪談節目、網絡課堂直播等服務。智慧教室的建成,全面提升了教師教學現代化能力水平,帶動學校教育教學科研水平整體提高,為學校教育教學創造了良好條件。

錄播教室的建構對于我校教學資源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作用主要體現2個方面:①精品課程與教學資源的建設,以實現學校優質精品課程資源共享;②在教學觀摩、研究、評價、管理等方面,通過觀摩教師的行為、講話、板書、師生互動、課件等教學過程的錄像,配合教學評估質量監測系統,更好地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管理,以提高教學質量。

智能錄播教室的主要功能包括:錄制功能,編輯功能,自動跟蹤定位,場景自動切換,網絡直播點播。網絡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等在線收看現場活動,也可以在線瀏覽錄制的音視頻文件。“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教學點視頻點播課堂,同步錄制課堂,信息技術整合課堂,名師網絡展示課堂,名校開放共享課堂。”

篇3:智能錄播系統在學校教育教學及資源建設應用中探討

智能錄播系統在學校教育教學及資源建設應用中的探討

摘要:本文所探討的智能錄播系統是一款簡單易用的課堂錄制設備,具有同步錄制、實時直播、在線點播、自動跟蹤、資源可管理等多種功能。它能讓每一位教師獨立自主地實現課堂的全自動、智能化錄制,而且音視頻質量高、課堂效果好,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能夠使教學反思常態化,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校本教研常態化,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評比網絡化,可以豐富評比和活動的形式;教學研究遠程化,可以促進教育的交流和公平;優質資源數字化,可以推進精品課程的建設;教育活動網絡化,可以豐富學校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智能錄播系統;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

多元智能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師面前無差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正視差異,善待差異”,用積極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潛能的開發提供多元發展的機會。多元化教學的這一要求,類似于我國孔子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多元化教學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方面來看,應該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促使學生依據自身實際提高自己的學業水平。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由于自身所具備的交互性和可選擇性,給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帶來了可能,使得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成為現實。以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網絡化等特點,為多元化、生態化課堂教學的開發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和更豐富的信息資源。這需要網絡平臺提供大量的課堂教學視頻資源才能滿足學生依據自身學習能力進行自主化、多元化、生態化的學習。人工攝像是遠遠不能滿足這種學習資源的需求,而我校新近建成的基于網絡的多媒體全自動錄播教室這套系統,無需攝制人員在場,可以全自動錄制教師現場授課,自動生成課堂教學實況錄像,完整地記錄教師授課的全過程,包括教師講授的過程、板書書寫的過程和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以其便捷性、直觀性、高效性等特點,為大量錄制課程資源提供了便利。

教學視頻作為一種最直接有效、最生動活潑的教學媒體和展示手段,在學校教學研究、資源建設、教師發展、教育傳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和校園網基本普及、網絡應用和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的背景下,各級各類優質課評比、遠程視頻互動教學、學生自主點播學習、教師網絡化教研等教育教學活動,都對教學視頻的技術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智能錄播系統就能滿足這一要求。智能錄播系統可使操作使用傻瓜化、錄制過程智能化、資源生成自動化,從而達到教學應用常態化的目的。

在近半年多的使用中,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這套錄播系統在學校資源建設、教育教學的開展及多元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開發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現就此方面進行我個人的初步分析和探討。

一、教學反思常態化,促進教師發展

智能全自動錄播系統最主要的技術特點是實現“錄播課堂的常態化和自動化”。上課教師不需要電教教師的幫助,只需“一鍵式”自動錄制:輕按“開始”(鍵盤相應按鍵上已貼好標簽)按鈕,啟動錄制功能;授課完畢再輕按“結束”(鍵盤相應按鍵上已貼好標簽)按鈕,錄制即完成。系統可自動完成授課全過程的音視頻錄制,并且自動上傳到資源平臺上。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互動可以像平常教室上課一樣,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不需要配帶或操作其它輔助設備(包括麥克、話筒等)。課堂的錄制具有多種模式,輸出顯示可以是一個畫面,也可以是多個畫面或者是畫中畫的方式,這樣便于視頻文件的后期編輯、合成以及課后對教師、學生等課堂角色的行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