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學數學練習課
淺議怎樣上好小學數學練習課
小學數學練習課是一種占據較大課時比重的重要課型,是由數學學科特點決定的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課型。它是以學生獨立練習為主要內容的課型,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上新授課時由于孩子們探究新知的欲望比較強烈,所以課堂氛圍比較熱鬧;一旦上到練習課,課堂好像一下子就不那么熱鬧了,孩子們也覺得枯燥無味,學得也沒有多少興趣了。而且,很多教師設計練習課時通常是:開場白--出示幾道題--學生做--教師批改--學生訂正。這樣的練習課設計中有許多弊端:1、缺乏遞進性。教材的練習安排一般都是遵循兒童認知發展規律,不斷深化而逐步提高難度。教師只簡單地把幾道題一出示,卻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能接受并消化吸收。2、體現不出實效性。從表面上看,學生在練習,但實際教學卻是學生訂正過的題下次還會再錯。3、無針對性。練習課上設計的題有的是機械練習和重復操練。4、無趣味性。這樣的練習設計單一,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體現不出素質教育的精神。追根溯源是教師沒有能很好地把握練習課的本質與功能,教材研讀不到位導致練習的目標定位不準確,練習組織形式與設計欠缺新穎與多樣化……
針對這些弊端,同時為了更好地提高練習課的教學成果,促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就如何提高練習課的效率,我進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練習課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一要深入鉆研課標,確定本階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二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練習課的課堂教學計劃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練習內容,并對練習進行科學的設計。如教學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后,首先要安排鞏固性練習,然后是發展性練習,擴展知識的應用范圍,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是綜合練習,溝通新知與其他知識的縱橫聯系,促進知識網絡的形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范例選擇要典型新穎.有層次練習課的課堂設計要合理地選擇范例和練習題。一要典型,有助于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題的能力。二是難度要適當,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承受能力,將影響課堂教學的進行,過多不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動力。多層次練習能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并促進技能轉化,從而達到傳授知識一一開發智力一一培養能力的目的。練習題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習題,以中等學生為著眼點,面向全體學生配備好“必做”題和自選練習題,力求使好,中、差學生都有所獲。
3.在練習課上要加強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實際上是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參與的意識和創造能力鑒于此,我們必須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注重學生之間的個別交流和分組活動,積極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并采用多種激勵機制。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團結、友愛、互助的學習情境。比如,我在圓柱的認識練習課上,我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優生和中差生之間進行交流,由優生向中差生介紹學習經驗和方法,由中差生在向優生請教疑難問題,努力在班級中創設互幫互助的氛圍。有時我也安排一些中差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互相交流進步的體會,并鼓勵他們之間積極開展學習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共同提高。
篇2:農村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研究結題報告
農村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的研究的結題報告
廣西桂平市垌心鄉王舉小學謝擁軍楊文英
摘要:
關鍵詞:數學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練習是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復習課都離不開練習。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每堂課的練習,是完成教學任務,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就會發現在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老師在數學練習的設計方面存在如下狀況:1.練習單調,形式單一,以計算訓練為主。2.份量不均,隨意性較大。有時多、有時少。3.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少,課后完成多。4.學科之間缺少溝通,不能合理的統籌安排學生的作業量。5.作業格式隨意,書寫潦草。6.注重新授作業,忽視復習鞏固作業。7.新授時作業少,復習期間作業多,學生負擔重。8.教師下水作業少,對作業難易程度不太了解。9.反復訓練多,舉一反三少,不注重練習設計,過于強調練習與教材的一致性,課堂練習題大多是一些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明確的封閉性習題。10.書面作業多,其他形式的作業少。
基于上述現象,我們認為有必要對練習重要性的再認識和對練習現狀的重新反思,因此我們課題組提出了新課程下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性研究,力圖通過研究,改變傳統的練習觀,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確立效率意識,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輕負擔高質量,推進素質教育”這一主題。
二、課題的價值與研究目標
1.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關注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2)關注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研究,可以讓學生所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愿學、想學、樂學,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3)通過對“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探究與實踐”課題研究,可以促使教師認真研讀現行小學數學教材,達到“讀懂、讀通、讀透”教材的三重境界,從而能活用教材,重組學材,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并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益。
2.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探索不同教學內容練習的重難點及練習的多種形式,從而使課堂的練習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探索多種課外作業的形式,提高作業效率。
(3)通過實踐研究,轉變教師、學生的教與學方式,與其形成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有效策略。
三、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其強調學習是由學習者自己決定的,學習具有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學習者主動地去接觸有關的信息,并利用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觀念來解釋這些信息。學習者以自己的經驗和觀點來構建知識,獲得對客觀世界理解并賦予意義。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知識的分配者,而成了學習活動的共同參與者。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教師注意的重點并不在教材上,而是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上面,教師所關注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品質。對學生的評估也就不是單純的以成就測驗的方式去測量學生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更多地重視“質的評估”。
篇3: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有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有效性
摘要:我們的教學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我們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數學活動經驗”。然而,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非常重視數學新課的設計,對課堂練習重視的不夠,而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一般對新課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能否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就不能預測了,針對這個問題對練習課的研究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課層次性趣味性
在小學教學中,練習課是主要課型之一,約占總課時的二分之一。可見,練習課占了整個小學數學教學時間的很大比重。數學練習課是以學生獨立練習為主要內容的課型,它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心理學認為,一個正確認識的獲得,總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反映在教學規律上,學生要獲得知識和能力,也要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練習是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重復接觸或重復反應,是學生在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但是,目前我們的數學練習課往往是為了練習而練習,把練習課變成了習題課,教師上練習課比較盲目和隨意,這樣降低了練習課的作用,學生對練習課沒有興趣,學習效率低。那么,怎樣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有效性呢?關鍵在于練習的設計,我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及探究,淺談有效練習設計的幾點策略。
一、設計的練習要有層次性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練習設計要符合不同學生的水平,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因此,在設計練習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既要有基礎的題,也要有發展思維的題,才能使得不同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例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可設計以下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第一,在得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后,馬上請學生運用公式,口算其他圖形面積。第二,運用得到的公式,幫助小兔解決開課時遇到的“一塊長方形的土地和一塊正方形的土地,哪塊土地的面積大”的數學問題。第三,練習求書簽的面積。給學生們每人發一張書簽,讓學生估算,再量實際的長和寬,強化公式的運用。層次練習能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推動思維多層面逐步深入地發展,使知識和能力不斷升華.教師可根據知識結構的繁簡和理解程度的難易,把包含在知識和規律內的復雜和隱蔽的內涵,層層剝離,進行多層面的展開,逐級推進和激發,既使練習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體知識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又可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二、注意練習設計的多元性
1、辨別異同,對比練習。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往往易受舊知識的干擾,所以在設計練習時,對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應設計一些對比性習題讓他們辨別判斷,防止負遷移。如在教學“方程”概念時,設計這樣的練習:a、方程一定是等式;b、等式一定是方程等等,將概念置于不同情況下,加強正思反思,既加深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改變形式,靈活練習。
練習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該恰當運用知識進行練習,采用板演練習、書面練習、操作訓練等形式,充分發揮每種練習的獨特作用,擺脫學生一味機械地模仿,克服思維定勢。例如,運用口述性訓練通過學生用語言表達來說清算理,培養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在學習一般應用題時用綜合法或分析法講解過后,可讓學生說說,每步所表達的意思,試著讓學生獨立分析,如何從問題推算到條件,對數量間關系,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又比如運用操作性練習通過畫、剪、拼等操作手段,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通過學生用正方形對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或把三角形紙內角和對折,再或者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成一個平角等操作手段來認識三角形內角和。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新鮮感,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練習上來。
3、擴展思維,發展練習。
安排適量的拓展性練習,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了《0的認識》后,設計這樣的一道題:有一只小貓釣了3條魚,但在回家的路上它的袋子破了,小貓卻一點都不知道。小朋友,你認為小貓到家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課堂頓時沸沸揚揚,學生思維異常活躍,都在竭盡全力尋找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
三、寓練于樂,注意練習設計的趣味性。
練習是一種數學活動,要體現“做”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不要培養做題的“機器。”因此,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練習形式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