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論文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論文

2024-07-31 閱讀 9060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摘要探討信息技術的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

注:①此表由參賽教師填寫。請各地電教館(站)組織參賽教師將填寫完整的作品登記表設為參賽作品首頁。

②網(wǎng)上注冊號必填。

A001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是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各國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這是因為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對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的直觀思維能力諸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機。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多媒體教學最大特點是形象具體,直觀性強,能演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動逼真的自然風光、宏偉的建筑圖像、各種各樣的生活場面。所有這些感性材料都會有較強的吸引力,而且藝術水平越高,吸引力越強。如在教學王維《題西林壁》古詩時,我利用多媒體制作六幅(橫看

篇2: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論文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論文

摘要探討留守學生的管理。

關鍵詞留守學生愛心心理健康

注:①此表由參賽教師填寫。請各地電教館(站)組織參賽教師將填寫完整的作品登記表設為參賽作品首頁。

②網(wǎng)上注冊號必填。

A002

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已經(jīng)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學校、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那么,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關愛留守兒童要有愛心、耐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關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要從小事上細節(jié)上入手,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譚磊同學是這學期轉到402班的,他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譚磊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爺爺奶奶沒精力管他的學習和生活,因此該生學習不夠努力,字寫得也差,作業(yè)有時候也不完成。個人衛(wèi)生也不好,不愛說話,整天就是低著頭。我利用課余時間給他補習,星期天讓他把沒寫完的作業(yè)拿到我家來寫,我先打來水給他把臉洗干凈,找來干凈的衣服讓他換上。然后帶她到鏡子前讓他自己看一看。我第一次看到他露出開心的笑臉。寫完作業(yè)我讓兒子拿出玩具和他一起玩,開始譚磊還有點拘束,慢慢的他們越完越高興。吃飯的時候,我把他喜歡的菜多給碗里夾。從這以后,譚磊像變了個人似的,話也多了些,上課也能主動回答問題了。遇到做不來的題還能拿來問我。對待留守兒童只要我們像父母一樣關愛他們,他們也會露出幸福的笑臉。

二、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極大影響。記得有一次我們的作文寫“我的媽媽”,譚磊同學寫好題目后,望著教室外面,兩行眼淚唰唰的滴在作業(yè)本上。我馬上走過去給他檫干眼淚,把他緊緊摟在懷里,輕輕的安慰他讓他感到媽媽的溫暖。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非常留意他的一舉一動,發(fā)現(xiàn)他情緒低落時就找他聊天,或者讓別的學生跟他玩,讓他感受集體的溫暖。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jiān)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就與同學發(fā)生矛盾。譚磊同學也和其他留守兒童一樣,從小養(yǎng)成了任性、自私的習慣。剛轉到402班時,有同學惹他,他要么不做聲要么撿起石頭就打。針對這種情況,每當他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我就把他叫到身邊來,問他為什么這樣對待同學,他先是不回答,問了幾遍后就冒出一句“誰讓他惹我了。”我弄清楚了原因,于是耐心的對她說:“你的牙齒咬過舌頭沒有?”他說:“咬過。”“這就對了,我們同學間就像牙齒和舌頭一樣,有時不小心牙齒會咬一下舌頭,我們沒有把咬舌頭的那顆牙齒拔了。過一會就好了。同學間要相互原諒,要是你一石頭把別人打傷了怎么辦?要是別人把你打傷了又怎么辦?你想過這些嗎?”聽了我的話,譚磊說:“我錯了。”這個回答是簡單了,但在他的行動中卻看到了他的變化,我又趁此機會給他講了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在以后的學習中,老師的提醒和鼓勵,譚磊同學的品行在發(fā)生著變化,沒有再和同學發(fā)生矛盾了。早上他來得比較早,還經(jīng)常幫助值日生值日呢。總之,老師既要做學生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和家長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時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聯(lián)系,保持電話交流溝通,并采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