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在小學階段,要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信息能力;把計算機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工具,使學生掌握這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這一工具來幫助他們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傳統的電腦課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目標、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需要,這需要我們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探索創新教學模式
【正文】: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我在此介紹和分析自己在信息技術課教學實踐中探索創新的一些做法共其參考。
一、創設生活場景,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小學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給學生上《文件與文件夾》這一課時,我以C盤為例,舉例C盤好比一個新華書店,書店里有上下兩層,相當于它下面有兩個文件夾;書店的每一層有放著不同種類書籍的櫥子,相當于“每一層”的子文件夾,櫥子里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櫥子下面的“書籍”就相當于文件了。
接著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媽媽叫小明去新華書店第一層買一本兒童文學《安徒生童話》,小明在書店里一下子就找到了。
現在,請小朋友們把C盤“音樂”目錄下“大陸男歌手”子目錄下的“郭峰”目錄下的“讓世界充滿愛.MP3”文件找出來,好不好找?小朋友都回答說“好找”。果然小朋友一下就找到了這個文件。
二、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
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雖然是兩人一機,但有些基礎差的同學還是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篇2: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臨澤縣板橋鎮中心小學安健李慧明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我校也開通了“班級多媒體”,改變了“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并且將其應用到課堂上,從而優化了課堂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手段而言,直觀新穎,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和主動性。
【關鍵詞】電腦發展變遷輔助教學
我初次認識電腦,那是1986年上師專的時候,那時,聽老師說要給我們加電腦課時十分激動,早早買了一本BISC語言,上了一段基礎知識課,老師就帶我們上機,到機房門前,進了第一道門要換鞋,進了第二道門,要換白大褂,頭戴白帽子,打扮一番,就像電影電視上的搞高科技的人一樣,最后進第三道門才能見到電腦。當時,整個師專只有四臺蘋果電腦,我們全部同學只能輪流進去,進去的同學上機操作,沒進去的就爬在窗玻璃上好奇地往里看,但是窗子上掛著窗簾,什么也看不見,于是我們就等啊等啊,等了好長時間,才挨到我們進去上機,還沒明白是怎么回事,時間又到了,這就是我的第一次上機。
參加了工作,1988年,學校購買了一臺小蜜蜂電腦,很想要求安裝到自已的辦公室或者是自已的宿舍內,但是最后安裝到了另一位教師的宿舍內了,因為他會操作電腦,去了,它是單色顯示器,裝有兩臺日本產的大軟磁盤機,用的是早期的DOS語言,看這位老師用這臺電腦打游戲、彈琴,那時就感覺電腦太神奇了,去了幾次,就不好意思了,因電腦安裝在人家的宿舍內,去多了會影響人家的休息,就只能是望梅止渴,以至于過了十幾年以后,盡管到了其它學校,盡管比它先進的電腦有的是,我還是想辦法把這臺電腦弄到了自已手中,并且放到了現在。
1990年,我已到了另一個學校,上級部門給我校分了一臺電腦,牌子是長白王,早期486多媒體電腦,價值13000多元,為了安裝它,我們學校將一位老師剛剛結婚的新房騰了出來,安裝好了之后,它真是神奇,安裝的是WINDWS95操作系統,打開是一個個操作窗口,操作簡單、明了,能打字,能唱歌,能看碟片,比起小蜜蜂來不知強了多少倍,老師們紛紛前去觀看,一睹它的神奇,它的美妙,鄉政府聽說了它的神奇,說學校發揮不出它的作用,鄉政府天天要打字,發文,于是這臺電腦又被搬到鄉上去了,老師們很是失望。
我多想有一臺電腦啊!可是買一臺像配給學校一樣的電腦要一萬多元,一萬多元對于我們那時才300多元的工資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談,但我又不滿足于帶初三物理課復習時整天爬在課桌上刻蠟紙的現狀,于是攢了好幾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臺中華學習機,還訂了《電腦愛好者》雜志,每天利用課余時間練習王碼五筆打字,學習電腦智識,不到半年時間,學會了打字。有了這臺學習機,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騰出了許多時間研究教學方法,精選試題,并將它打在機子上,存在軟盤上,復習時拿到縣城打印成蠟紙,拿回來用手推式油印機印成試卷,比起手刻寫的清楚多了,學生也愛做了,復習效率一下子上去了,當年全縣物理統考,9個學校我校考了第二。
后來,上面又配發了許多教學錄像帶,帶著學生看錄像,教學效率比較低,于是又大膽創新,自己掏錢制作了一個多功能教學桌,將錄像機,電視機和自己購買的中華學習機集合在一起,上課時,到哪個班上課,就將多功能電腦桌推到哪個教室,講課、看錄像、練習,教學手段多樣化了,學生愛學了,教師好教了,效率提高了,就有時間研究教材、了解學生,進行教學改革,找到了適合自已的一套教學方法,成績上來了,連續4年全縣物理統考成績名列前茅,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