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提高農村中小學師生信息技術素養

提高農村中小學師生信息技術素養

2024-07-31 閱讀 7224

提高農村中小學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柳河縣涼水河子鎮中學方向龍李艷

摘要:本文針對農村中小學師生的現狀進行了了闡述,同時也對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師生信息技術素養做了深入淺出的論述,為下一步農村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提供了一參考。

關鍵詞:農村、信息技術素養、教師、學生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實施的20多年時間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日益顯示出信息技術教育的重大意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結構中將占居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課程必將與其它課程進行整合才能更好的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對于農村中小學來說,要想適應這個新的挑戰,可以說困難重重。那么,如何讓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達到它真正的目的,下面我來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請大家參考。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現狀。

在農村大多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停留一個低水平階段,教師信息素養薄弱,缺乏信息意識。就學校而言,缺少對信息環境的建設,盡管近年來國家對信息技術硬件的投入加大有,大部分學校都建立了微機室和多媒體教室,但學校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或較為全面的計算機培訓還欠缺,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的許多計算機做著文字處理或跟文字處理有關的工作,眾多的教師對計算機的學習和使用也是相當有限的。一是信息利用率低,信息意識弱。對網絡的資源沒有一個好的利用,如果上網也就是下載并把他們進行修改,則成了自己的作品,這樣的現象非常嚴重,而不是把他們的技術學一學,這樣,網絡成了教師們完成自己作品的一個工具。二是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偏低許多中小學教師很少能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只是在公開課或觀摩課中使用。而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實踐經驗,也導致缺乏對信息的深刻認識;三是缺乏信息技術專業教師。

二、農村中小學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也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農村學生的信息環境與中心城學生存在較大差別;信息技術課仍未得到充分重視;信息素養的培養還停留在理論知識上,沒有深入到實踐運用中;缺少信息素養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復合型教師;在信息意識方面農村學生還很薄弱,信息能力也不強,部分學生的信息道德缺失等等。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呢?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一信息技術教育環境的不足。雖配有機房,但與教學實際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雖建有校園網,但利用率遠不如想像中那么高。二傳統教育方式抑制了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提高。由于中考的作用,學生一方面承受與中心城學生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處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學習時間和課堂教學活動都是滿負荷運轉的,這自然使他們對外界信息缺乏積極的反映。而信息技術課程也只是處于一種應付的狀態,學生對信息技術在學習和社會中的作用了解不深,對信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更是不能舉一反三,信息技術教學質量不高,設施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三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過程中,教師未能充分發揮關鍵性作用。由于農村中學信息技術專任教師少,有的還是半路出家,剛畢業的年輕教師雖然技術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很強,但是他們缺乏教學經驗,因此效果也并不顯著。現階段部分農村學生由于受客觀外在環境的影響,加之主觀甄別能力、自控自律及自我調節能力低下,所以對信息道德價值觀比較模糊,出現了與他們的信息道德認識不一致的不良行為,缺少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例如,一些學生不能積極進取的學習,背著老師,上網獵奇、玩游戲和聊天;或者出于游戲的心理,在網絡上對別人惡語相向,用語不堪入目,絲毫不考慮可能給他人造成的傷害等等。

這些現狀和分析已說明,加強農村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已是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篇2: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

篇3:小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的讀書活動方案

根據《溫州市教育局關于印發中小學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溫教師〔*〕23號)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為指導,以教師發展為本,以提升教師學科素養為突破口,堅持“面向全體、系統規劃、扎實有效”的原則,著力提高我校教師的基本專業素養水平,努力促進我校教育質量上一個臺階。

二、行動目標

我校將利用5年時間,對在職專任教師學科素養培訓、考核和比賽活動,從以下四個方面達成目標:

(一)建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制度,加強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圍繞專業精神、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教學能力、科學文化素養等方面開展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明確校本培訓學時,在職專任教師每年完成24學時,5年內完成120學時的校本培訓,并有90%以上教師通過學科素養年度考核,獲得合格證書。

(三)通過學科素養比賽,以賽帶訓,以賽促學,為教師搭建一個專業成長、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

(四)積極探索我校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的有效途徑,開展教師教育專題研究和改革實驗,建立健全培訓項目制度。

三、具體任務

(一)培訓

校本培訓是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的主陣地,更是本次提升行動的基礎和關鍵所在。校本培訓內容以課程與課堂為核心,按年度分主題逐年推進,重在結合教學工作,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加強實踐反思和同伴互助,努力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能力和指導學生學習能力,促使教師專業水平不斷發展。

1.培訓對象:全校在職專任教師。兼職教師可自選一門學科參加培訓。

2.培訓主題和內容:

主題

內容要點

教育專著閱讀

①制定讀書方案,教師每年至少閱讀1本教育教學專著;

②開展名著導讀、讀書學習會、積極撰寫讀書征文評比等交流活動。

指導學生學習

①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學生學習特征和學習現狀;②掌握學生學習中的典型錯誤并提出改進意見;③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評價學生學習的能力。

專業知識與技能

①研讀課標和教材,熟悉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明白“是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②根據課標、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制定符合學生發展要求的課時(單元)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設計、組織教學過程,研究習題、知曉習題的價值;③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作業,能評價試題和命題;④能進行教學診斷、教學研究和改進。⑤熟練掌握教學技能(如導入、語言、板書、總結、現代教育技術、情境創設、互動交流、課堂問題處理等)和學科專項技能(如實驗、視聽、演講、藝術等)

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

了解科學、歷史、文學和藝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豐厚文化功底。

(二)考核

考核是保障,通過考核,促進校本培訓質量提高,促進教師積極參加校本培訓。

每年8月,組織教師參加考核。考查教師學科專業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分析評價指導學生的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技能。

1.考核對象:全體在職專任教師。女教師年滿50周歲,男教師年滿55周歲自愿參加。

2.考核形式:統一測試與抽查考核相結合,

3.組織實施:縣教育局統一組織測試。

4.獎懲措施:每年考核結束,公布優秀率、合格率和不合格率。年度考核優秀率不超過參加考核教師總數的15%,不合格率原則上控制在參加考核教師總數的5%以內。凡年度考核不合格教師,校本培訓中的“讀書、專業知識與技能”等項目學時(共15學時)不予認定,不得參加當年的評優、評先、職稱晉升。考核優秀者,在評優、評先、職稱晉升量化考核中加5分。

(三)比賽

1、單項評比

(1)讀書征文評比:從*年起,每年2月份開通教師讀書征文評比網絡上傳端口;并把讀書征文的參賽率與校本培訓工作評估結合起來。

(2)名優教師文本解讀觀點報告評比

(3)單項技能評比

2、教學綜合能力比賽

為深化教師素養提升行動,每年在各學科考核的基礎上,推選考核成績優秀者參加教學綜合能力比賽,開展展示和交流活動,為教師成長搭建新平臺,以發現培養一大批具有較高學科素養的骨干教師,總結推廣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

(1)對象:考核中成績優秀的教師代表。

(2)內容:比賽內容為“教學綜合能力”。

(3)組織:

比賽由縣教育局組織,采取學校、學區逐級選拔的方式。

1)學區(或直屬學校)級比賽的辦法由學區(或直屬學校)擬定。

2)縣級比賽分為初賽和復賽。

3)在縣級比賽基礎上推薦一定名額組團參與市級比賽,選派團隊分a、b兩組,a組為年齡40周歲及以上教師,b組為年齡40周歲以下教師。比賽設個人獎和團體獎。

四、實施步驟

具體安排如下:

(一)*年下學期全面啟動,開展學科素養提升行動,并按年度計劃實施。

(二)*年10月,組織第一次教師學科素養考核。

(三)*年12月,組織第一次教師學科素養比賽。

五、組織保障

(一)為了有效開展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我校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鄭偉

組員:邵海銀鄭小忠邵潔蕾邵聯菊劉海鷗

永嘉縣碧蓮鎮中心小學

*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