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課堂教學

2024-07-31 閱讀 9247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有效課堂教學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信息技術則應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因此,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必須做到既能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又不喧賓奪主,淡化課堂上的學科特色。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必須切實落實新課標,正視信息技術使用上的一些問題,以確保課堂教學信息的有效性,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有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有效教學要落實新課標正視信息技術使用問題課堂教學信息必須有效

正文:

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觸及學生心理的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在教育教學中,無論選擇哪種教學法,天然的邏輯就是選擇有效性。有效教學是課堂教學境界的合格水平,特點是教師的教育機智用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正視差異,因材施教,關注基礎,定準基點,循循善誘;學生的心靈自由選擇、自主探究,全體學生都有機會表現、生成和發展。這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期望和底線要求,達不到這一標準就是“無效教學”或者“低效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有效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交往的、合作的教學,充滿著無窮的可能性,洋溢著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我認為新課程教學,必須保證有效教學,努力實現高效教學,追求卓越的專業魅力教學。因此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必須切實落實新課標。

有效教學要落實課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課程目標以學為主。

課程目標的設計既有預設性行為目標(知識與技能),又有學生經驗的生成性目標(過程與方法)和體驗的表現性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設計時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關注課堂上隨時出現的教育機會和教育過程,應給課堂教學中意外出現的教育機會留足彈性時空,抓住這些機會就容易實現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體現生成性,不是以教材為主。

2、課堂結構體現雙主體。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教師和學生站在同一主體線上,面對同一客體教材展開教與學。

3、課堂內容要精選。

設計教學既要突出三個點:重點、難點、亮點,還要考慮怎樣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系,怎樣與學生已有的舊知相聯系,最終制定出詳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此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有效的教學文化是對學生要有沖擊力和震撼力,體現發展性。

4、教學過程要細,效果要實。

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雖然是一些細小的問題,但是也能影響一節課的效果,細小的問題也能釀成大的失誤,細節決定成敗。例如,板書設計準確完整,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適時呈現,有趣味性和操作性。能體現出師生認知、交往、發展的雙邊互動性,能緊緊貼近學生主體的興趣、需要和愛好,能讓全體學生都有過程體驗和表現的機會。處理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問題,才能使課堂教學和諧、順暢,扣人心弦。

在信息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參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

篇2:有效課堂教學實施心得

有效課堂教學實施心得

一直以為憑良心,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在新課改中,才發現這一思想是錯誤的。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時空內,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就叫做有效教學。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鑒于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于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么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