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壓縮機風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98(三)

壓縮機風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98(三)

2024-07-25 閱讀 3764

第四章泵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4.1.1條本章適用于離心泵、井用泵、立式軸流泵及導葉式混流泵、機動往復泵、蒸汽往復泵、計量泵、螺桿泵和水環式真空泵的安裝。

第4.1.2條應檢查泵的安裝基礎的尺寸、位置和標高并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

第4.1.3條泵的開箱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清點泵的零件和部件,并應無缺件、損壞和銹蝕等;管口保護物和堵蓋應完好;

二、應核對泵的主要安裝尺寸并應與工程設計相符;

三、應核對輸送特殊介質的泵的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墊片的品種和規格。

第4.1.4條出廠時已裝配、調整完善的部分不得拆卸。

第4.1.5條驅動機與泵連接時,應以泵的軸線為基準找正;驅動機與泵之間有中間機器連接時,應以中間機器軸線為基準找正。

第4.1.6條管道的安裝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子內部和管端應清洗潔凈,清除雜物;密封面和螺紋不應損傷;

二、吸入管道和輸出管道應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三、相互連接的法蘭端面應平行;螺紋管接頭軸線應對中,不應借法蘭螺栓或管接頭強行連接;

四、管道與泵連接后,應復檢泵的原找正精度,當發現管道連接引起偏差時,應調整管道;

五、管道與泵連接后,不應在其上進行焊接和氣割;當需焊接和氣割時,應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應防止焊渣進入泵內;

六、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的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當無規定時,可按本規范附錄二的規定進行。

第4.1.7條潤滑、密封、冷卻和液壓等系統的管道應清洗潔凈保持暢通;其受壓部分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嚴密性試驗。當無規定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4.1.8條泵的試運轉應在其各附屬系統單獨試運轉正常后進行。

第4.1.9條泵應在有介質情況下進行試運轉,試運轉的介質或代用介質均應符合設計的要求。

第二節離心泵

第4.2.1條泵的清洗和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體出廠的泵在防銹保證期內,其內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當超過防銹保證期或有明顯缺陷需拆卸時,其拆卸、清洗和檢查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拆下葉輪部件應清洗潔凈,葉輪應無損傷;

2.冷卻水管路應清洗潔凈,并應保持暢通;

3.管道泵和共軸式泵不宜拆卸;

二、解體出廠的泵的清洗和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屬設備、中分面和套裝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傷和劃痕;軸的表面不得有裂紋、壓傷及其它缺陷。清洗潔凈后應去除水分并應將零件、部件和設備表面涂上潤滑油和按裝配的順序分類放置;

2.泵殼垂直中分面不宜折卸和清洗。

第4.2.2條整體安裝的泵,縱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0/1000,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20/1000,并應在泵的進出口法蘭面或其它水平面上進行測量;解體安裝的泵縱向和橫向安裝水平偏差均不應大于0.05/1000,并應在水平中分面、軸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進行測量。

第4.2.3條泵的找正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驅動機軸與泵軸、驅動機軸與變速器軸以聯軸器連接時,兩半聯軸器的徑向位移、端面間隙、軸線傾斜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無規定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的規定;

二、驅動機軸與泵軸以皮帶連接時,兩軸的平行度、兩輪的偏移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的規定;

三、汽輪機驅動的泵和輸送高溫、低溫液體的泵(鍋爐給水泵、熱油泵、低溫泵等)在常溫狀態下找正時,應按設計規定預留其溫度變化的補償值。

第4.2.4條高轉速泵或大型解體泵安裝時,應測量轉子葉輪、軸套、葉輪密封環、平衡盤、軸頸等主要部位的徑向和端面跳動值,其允許偏差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4.2.5條轉子部件與殼體部件之間的徑向總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4.2.6條葉輪在蝸室內的前軸向、后軸向間隙、節段式多級泵的軸向尺寸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多級泵各級平面間原有墊片的厚度不得變更。高溫泵平?盤(鼓)和平衡套之間的軸向間隙,單殼體節段式泵應為0.04~0.08mm,雙殼體泵應

為0.35~1mm;推力軸承和止推盤之間的軸向總間隙,單殼體節段式泵應為0.5~1mm,雙殼體泵應為0.5~0.7mm。

第4.2.7條葉輪出口的中心線應與泵殼流道中心線對準;多級泵在平衡盤與平衡板靠緊的情況下,葉輪出口的寬度應在導葉進口寬度范圍內。

第4.2.8條滑動軸承軸瓦背面與軸瓦座應緊密貼合,其過盈值應在0.02~0.04mm的范圍內;軸瓦與軸頸的頂間隙和側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4.2???9條滾動軸承與軸和軸承座的配合公差、滾動軸承與端蓋間的軸向間隙以及介質溫度引起的軸向膨脹間隙、向心推力軸承的徑向游隙及其預緊力,均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整。當無規定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4.2.10條組裝填料密封徑向總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無規定時,應符合表4.2.10的要求,填料壓緊后,填料環進液口與液封管應對準或使填料環稍向外側。

第4.2.11條機械密封、浮動環密封、迷宮密封及其它形式的軸密封件的各部間隙和接觸要求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無規定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的規定。

第4.2.12條軸密封件組裝后,盤動轉子轉動應靈活;轉子的軸向竄動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4.2.13條雙層殼體泵的內殼。外殼組裝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保持對中;雙頭螺栓擰緊的拉伸量和螺母旋轉角度應符合設計規定。

第4.2.14條泵試運轉前的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驅動機的轉向應與泵的轉向相符;

二、應查明管道泵和共軸泵的轉向;

三、應檢查屏蔽泵的轉向;

四、各固定連接部位應無松動;

五、各潤滑部位加注潤滑劑的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有預潤滑要求的部位應按規定進行預潤滑;

六、各指示儀表、安全保護裝置及電控裝置均應靈敏、準確、可靠;

七、盤車應靈活、無異常現象。

第4.2.15條高溫泵在高溫條件下試運轉前,除應符合本規范第4.2.14條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試運轉前應進行泵體預熱,溫度應均勻上升,每小時溫升不應大于50℃;泵體表面與有工作介質的進口的工藝管道的溫差不應大于40℃;

二、預熱時應每隔10min盤車半圈,溫度超過150℃時,應每隔5min盤車半圓;

三、泵體機座滑動端螺栓處和導向鍵處的膨脹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確定;

四、應接通軸承部位和填函的冷卻液;

五、應開啟入口閥門和放空閥門,并排出泵內氣體,預熱到規定溫度后,再關閉放空閥門。

第4.2.16條低溫泵在低溫介質下試動轉前,除應符合本規范第4.2.14條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預冷前打開旁通管路;

二、按工藝要求對管道和蝸室內進行除濕處理;

三、預冷時,應全部打開放空閥門,宜先用低溫氣體進行冷卻,然后再用低溫液體冷卻,緩慢均勻地冷卻到運轉溫度直到放空閥口流出液體,再將放空閥門關閉;

四、泵采用機械密封時,應放出密封腔內空氣。

第4.2.17條泵啟動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離心泵應打開吸入管路閥門,關閉排出管路閥門;高溫泵和低溫泵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二、泵的平衡盤冷卻水管路應暢通;吸入管路應充滿輸送液體,并排盡空氣,不得在無液體情況下啟動;

三、泵啟動后應快速通過喘振區;

四、轉速正常后應打開出口管路的閥門,出口管路閥門的開啟不宜超過3min,并將泵調節到設計工況,不得在性能曲線駝峰處運轉。

第4.2.18條泵試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固定連接部位不應有松動;

二、轉子及各運動部件運轉應正常,不得有異常聲響和摩擦現象;

三、附屬系統的運轉應正常;管道連接應牢固無滲漏;

四、滑動軸承的溫度不應大于70℃;滾動軸承的溫度不應大于80℃;特殊軸承的溫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五、各潤滑點的潤滑油溫度、密封液和冷卻水的溫度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潤滑油不得有滲漏和霧狀噴油現象;

六、泵的安全保護和電控裝置及各部分儀表均應靈敏、正確、可靠;

七、機械密封的泄漏量不應大于5mL

篇2:壓縮機風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98(四)

第五節機動往復泵

第4.5.1條泵的清洗和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體出廠的往復泵在防銹保證期內可不拆卸,并應對其外表進行檢查;超過防銹保證期或有損傷確需拆卸和清洗時,應拆卸后蓋、進液閥、排液閥、填料等,并應將設備表面和折卸下的零件和部件清洗潔凈;

二、解體出廠的往復泵應檢查零件和部件的同組標記,不得互換。出廠已裝配完善的組合件不得拆卸;各裝配部位傳動副的間隙和接觸情況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清洗主機零件、部件和設備表面及接合面以后,應將清洗劑和水分除凈,并應涂上一薄層潤滑油;進液閥、排液閥、填料和其它密封面不得用蒸汽清洗。

第4.5.2條整體出廠的往復泵縱向和橫向安裝水平偏差均不應大于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