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98(一)
主編部門: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1998年12月1日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了指導機械設備安裝工程的施工及驗收,確保質量和安全,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制定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各類機械設備安裝工程,從開箱起至設備的空負荷試運轉為止的施工及驗收,對必須帶負荷才能試運轉的設備,可至負荷試運轉。
第1.0.3條設備安裝工程應按設計施工。當施工時發現設計有不合理之處,應及時提出修改建議,并經設計變更批準后,方可按變更后的設計施工。
第1.0.4條安裝的機械設備、主要的或用于重要部位的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和產品標準的規定,并應有合格證明。
第1.0.5條設備安裝中采用的各種計量和檢測器具、儀器、儀表和設備,應符合國家現行計量法規的規定,其精度等級,不應低于被檢對象的精度等級。
第1.0.6條設備安裝中的隱蔽工程,應在工程隱蔽前進行檢驗,并作出記錄,合格后方可繼續安裝。
第1.0.7條設備安裝中,應進行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并應對每道工序進行檢驗和記錄。工程驗收時,應以記錄為依據。
第1.0.8條設備安裝工程的施工,除應按本規范執行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施工準備
第一節施工條件
第2.1.1條工程施工前,應具備設計和設備的技術文件;對大中型、特殊的或復雜的安裝工程尚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第2.1.2條工程施工前,對臨時建筑、運輸道路、水源、電源、蒸汽、壓縮空氣、照明、消防設施、主要材料和機具及勞動力等,應有充分準備,并作出合理安排。
第2.1.3條工程施工前,其廠房屋面、外墻、門窗和內部粉刷等工程應基本完工,當必須與安裝配合施工時,有關的基礎地坪、溝道等工程應已完工,其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的75%;安裝施工地點及附近的建筑材料、泥土、雜物等,應清除干凈。
第2.1.4條當設備安裝工序中有恒溫、恒濕、防震、防塵或防輻射等要求時,應在安裝地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后,方可進行相應工序的施工。
第2.1.5條當氣象條件不適應設備安裝的要求時,應采取措施。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第2.1.6條利用建筑結構作為起吊、搬運設備的承力點時,應對結構的承載力進行核算;必要時應經設計單位的同意,方可利用。
第二節開箱檢查和保管
第2.2.1條設備開箱應在建設單位有關人員參加下,按下列項目進行檢查,并應作出記錄:
一、箱號、箱數以及包裝情況;
二、設備的名稱、型號和規格;
三、裝箱清單、設備技術文件、資料及專用工具;
四、設備有無缺損件,表面有無損壞和銹蝕等;
五、其他需要記錄的情況。
第2.2.2條設備及其零、部件和專用工具,均應妥善保管,不得使其變形、損壞、銹蝕、錯亂或丟失。
第三節設備基礎
第2.3.1條設備基礎的位置、幾何尺寸和質量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并應有驗收資料或記錄。設備安裝前應按本規范附錄一的允許偏差對設備基礎位置和幾何尺寸進行復檢。
第2.3.2條設備基礎表面和地腳螺栓預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積水等均應清除干凈;預埋地腳螺栓的螺紋和螺母應保護完好;放置墊鐵部位的表面應鑿平。
第2.3.3條需要預壓的基礎,應預壓合格并應有預壓沉降記錄。
第三章放線就位和找正調平
第3.0.1條設備就位前,應按施工圖和有關建筑物的軸線或邊緣線及標高線,劃定安裝的基準線。
第3.0.2條互相有連接、銜接或排列關系的設備,應劃定共同的安裝基準線。必要時,應按設備的具體要求,埋設一般的或永久性的中心標板或基準點。
第3.0.3條平面位置安裝基準線與基礎實際軸線或與廠房墻(柱)的實際軸線、邊緣線的距離,其允許偏差為±20mm。
第3.0.4條設備定位基準的面、線或點對安裝基準線的平面位置和標高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3.0.4的規定。
第3.0.5條設備找正、調平的定位基準面、線或點確定后,設備的找正、調平均應在給定的測量位置上進行檢驗;復檢時亦不得改變原來測量的位置。
第3.0.6條設備的找正、調平的測量位置,當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宜在下列部位中選擇:
一、設備的主要工作面;
二、支承滑動部件的導向面;
三、保持轉動部件的導向面或軸線;
四、部件上加工精度較高的表面;
五、設備上應為水平或鉛垂的主要輪廊面;
六、連續運輸設備和金屬結構上,宜選在可調的部位,兩測點間距離不宜大于6m。
第3.0.7條設備安裝精度的偏差,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能補償受力或溫度變化后所引起的偏差;
二、能補償使用過程中磨損所引起的偏差;
三、不增加功率消耗;
四、使轉動平穩;
五、使機件在負荷作用下受力較小;
六、能有利于有關機件的連接、配合;
七、有利于提高被加工件的精度。
第3.0.8條當測量直線度、平行度和同軸度采用重錘水平拉鋼絲測量方法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宜選用直徑為0.35~0.5mm的整根鋼絲;
二、兩端應用滑輪支撐在同一標高面上;
三、重錘質量的選擇,應根據重錘產生的水平拉力和鋼絲直徑確定,重錘產生的水平拉力應按下式計算,或按本規范附錄二的規定選配;
四、測點處鋼絲下垂度可按下式計算,或按本規范附錄二的規定取值:
第四章地腳螺栓、墊鐵和灌漿
第一節地腳螺栓
第4.1.1條埋設預留孔中的地腳螺栓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地腳螺栓在預留孔中應垂直,無傾斜。
二、地腳螺栓任一部分離孔壁的距離a應大于15mm(圖4.1.1);地腳螺栓底端不應碰孔底。
三、地腳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皮等應清除干凈,螺紋部分應涂少量油脂。
四、螺母與墊圈、墊圈與設備底座間的接觸均應緊密。
五、擰緊螺母后,螺栓應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長度宜為螺栓直徑的1/3~2/3。
六、應在預留孔中的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擰緊地腳螺栓,各螺栓的擰緊力應均勻。
第4.1.2條當采用和裝設T形頭地腳螺栓(圖4.1.2)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T形頭地腳螺栓與基礎板應按規格配套使用,其規格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T形頭地腳螺栓》與《T形頭地腳螺栓基礎板》的規定。
二、裝設T形頭地腳螺栓的主要尺寸,應符合表4.1.2的規定。
三、埋設T形頭地腳螺栓基礎板應牢固、平正;螺栓安裝前,應加設臨時蓋板保護,并應防止油、水、雜物掉入孔內。
四、地腳螺栓光桿部分和基礎板應刷防銹漆。
五、預留孔或管狀模板內的密封填充物,應符合設計規定。
第4.1.3條裝設脹錨螺栓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脹錨螺栓的中心線應按施工圖放線。
脹錨螺栓的中心至基礎或構件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脹錨螺栓公稱直徑d的7倍,底端至基礎底面的距離不得小于3d,且不得小于30mm;相鄰兩根脹錨螺栓的中心距離不得小于10d。
二、裝設脹錨螺栓的鉆孔應防止與基礎或構件中的鋼筋、預埋管和電纜等埋設物相碰;不得采用預留孔。
三、安設脹錨螺栓的基礎混凝土強度不得小于10MPa。
四、基礎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有裂縫的部位不得使用脹錨螺栓。
五、脹錨螺栓鉆孔的直徑和深度應符合本規范附錄三的規定,鉆孔深度可超過規定值5~10mm;成孔后應對鉆孔的孔徑和深度及時進行檢查。
第4.1.4條設備基礎澆灌預埋的地腳螺栓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地腳螺栓的坐標及相互尺寸應符合施工圖的要求,設備基礎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符合本規范附錄一的規定。
二、地腳螺栓露出基礎部分應垂直,設備底座套入地腳螺栓應有調整余量,每個地腳螺栓均不得有卡住現象。
第4.1.5條裝設環氧樹脂砂漿錨固地腳螺栓,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螺栓中心線至基礎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4d,且不應小于100mm;當小于100mm時,應在基礎邊緣增設鋼筋網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螺栓底端至基礎底面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
二、螺栓孔與基礎受力鋼筋的水電、通風管線等埋設物不應相碰。
三、當鉆地腳螺栓孔時,基礎混凝土強度不得小于10MPa;螺栓孔應垂直,孔壁應完整,周圍無裂縫和損傷,其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mm。
四、成孔后,應立即清除孔內的粉塵、積水,并應用螺栓插入孔中檢驗深度,深度適宜后,將孔口臨時封閉;在澆注環氧樹脂砂漿前,應使孔壁保持干燥,孔壁不得沾染油污。
五、地腳螺栓表面的油污、鐵銹和氧化鐵皮應清除,且露出金屬光澤,并應用丙酮擦洗潔凈,方可插入灌有環氧砂漿的螺栓孔中。
六、環氧樹脂砂漿的調制程序和技術要求,應符合本規范附錄四的規定。
第二節墊鐵
第4.2.1條找正調平設備用的墊鐵應符合各類機械設備安裝規范、設計或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設備常用的斜墊鐵和平墊鐵可按本規范附錄五選擇。
第4.2.2條當設備的負荷由墊鐵組承受時,墊鐵組的位置和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個地腳螺栓旁邊至少應有一組墊鐵。
二、墊鐵組在能放穩和不影響灌漿的情況下,應放在靠近地腳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
三、相鄰兩墊鐵組間的距離宜為500~1000mm。
四、每一墊鐵組的面積,應根據設備負荷,按下式計算:
五、設備底座有接縫處的兩側應各墊一組墊鐵。
第4.2.3條使用斜墊鐵或平墊鐵調平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承受負荷的墊鐵組,應使用成對斜墊鐵,且調平后灌漿前用定位焊焊牢,鉤頭成對斜墊鐵(圖4.2.3)能用灌漿層固定牢固的可不焊。
二、承受重負荷或有較強連續振動的設備,宜使用平墊鐵。
第4.2.4條每一墊鐵組宜減少墊鐵的塊數,且不宜超過5塊,并不宜采用薄墊鐵。放置平墊鐵時,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間且不宜小于2mm,并應將各墊鐵相互用定位焊焊牢,但鑄鐵墊鐵可不焊。
第4.2.5條每一墊鐵組應放置整齊平穩,接觸良好。設備調平后,每組墊鐵均應壓緊,并應用手錘逐組輕擊聽音檢查。對高速運轉的設備,當采用0.05mm塞尺檢查墊鐵之間及墊鐵與底座面之間的間隙時,在墊鐵同一斷面處以兩側塞入的長度總和不得超過墊鐵長度或寬度的1/3。
第4.2.6條設備調平后,墊鐵端面應露出設備底面外緣;平墊鐵宜露出10~30mm;斜墊鐵宜露出10~50mm。墊鐵組伸入設備底座底面的長度應超過設備地腳螺栓的中心。
第4.2.7條安裝在金屬結構上的設備調平后,其墊鐵均應與金屬結構用定位焊焊牢。
第4.2.8條設備用螺栓調整墊鐵(圖4.2.8)調平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螺紋部分和調整塊滑動面上應涂以耐水性較好的潤滑脂。
二、調平應采用升高升降塊的方法,當需要降低升塊時,應在
降低后重新再作升高調整;調平后,調整塊應留有調整的余量。
三、墊鐵墊座應用混凝土灌牢,但不得灌入活動部分。
第4.2.9條設備采用調整螺釘調平時(圖4.2.9),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作永久性支承的調整螺釘調平后,設備底座下應用墊鐵墊實,再將調整螺釘松開。
二、調整螺釘支承板的厚度宜大于螺釘的直徑。
三、支承板應水平,并應穩固地裝設在基礎面上。
四、作為永久性支承的調整螺釘伸出設備底座底面的長度,應小于螺釘直徑。
第4.2.10條設備采用無墊鐵安裝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應根據設備的重量和底座的結構確定臨時墊鐵、小型千斤頂或調整頂絲的位置和數量。
二、當設備底座上設有安裝用的調整頂絲(螺釘)時,支撐頂絲用的鋼墊板放置后,其頂面水平度的允許偏差應為1/1000。
三、采用無收縮混凝土灌注應隨即搗實灌漿層,待灌漿層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方可松掉頂絲或取出臨時支撐件,并應復測設備水平度,將支撐件的空隙用砂漿填實。
四、灌漿用的無收縮混凝土的配比宜符合本規范附錄六的規定。
第4.2.11條當采用座漿法放置墊鐵時,座漿混凝土配制的技術要求及施工方法,宜符合本規范附錄七的規定。
第4.2.12條當采用壓漿法放置墊鐵時,其施工方法宜符合本規范附錄八的規定。
第4.2.13條設備采用減震墊鐵調平,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基礎或地坪應符合設備技術要求;在設備占地范圍內,地坪(基礎)的高低差不得超出減震墊鐵調整量的30%~50%;放置減震墊鐵的部位應平整。
二、減震墊鐵按設備要求,可采用無地腳螺栓或脹錨地腳螺栓固定。
三、設備調平時,各減震墊鐵的受力應基本均勻,在其調整范圍內應留有余量,調平后應將螺母鎖緊。
四、采用橡膠墊型減震墊鐵時,設備調平后經過1~2周,應再進行一次調平。
第三節灌漿
第4.3.1條預留地腳螺栓孔或設備底座與基礎之間的灌漿,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第4.3.2條預留孔灌漿前,灌漿處應清洗潔凈;灌漿宜采用細碎石混凝土,其強度應比基礎或地坪的混凝土強度高一級;灌漿時應搗實,并不應使地腳螺栓傾斜和影響設備的安裝精度。
第4.3.3條當灌漿層與設備底座面接觸要求較高時,宜采用無收縮混凝土或水泥砂漿。
第4.3.4條灌漿層厚度不應小于25mm。僅用于固定墊鐵或防止油、水進入的灌漿層,且灌漿無困難時,其厚度可小于25mm。
第4.3.5條灌漿前應敷設外模板。外模板至設備底座面外緣的距離c(圖4.1.1)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表面應進行抹面處理。
第4.3.6條當設備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漿,且灌漿層需承受設備負荷時,應敷設內模板。
第五章裝配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5.1.1條裝配前應了解設備的結構、裝配技術要求。對需要裝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關精度、配合面、滑動面應進行復查和清洗處理,并應按照標記及裝配順序進行裝配。
第5.1.2條當進行清洗處理時,應按具體情況及清洗處理方法先采取相應的勞動保護和防火、防毒、防爆等安全措施。
第5.1.3條設備及零、部件表面當有銹蝕時,應進行除銹處理,其除銹方法可按本規范附錄九選用。
第5.1.4條裝配件表面除銹及污垢清除宜采用堿性清洗液和乳化除油液進行清洗。堿性清洗液和乳化除油液應符合本規范附錄十的規定。
第5.1.5條清洗設備及裝配件表面的防銹油脂,宜采用下列方法:
一、對設備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現行國家標準《溶劑油》、《航空洗滌汽油》、《輕柴油》、乙醇和金屬清洗劑進行擦洗和涮洗;金屬清洗劑應符合本規范附錄十一的規定。
二、對中、小型形狀較復雜的裝配件,可采用相應的清洗液浸泡,浸洗時間隨清洗液的性質、溫度和裝配件的要求確定,宜為2~20min,且宜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涮結合清洗;采用加熱浸洗時,應控制清洗液溫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觸容器壁。
三、對形狀復雜、污垢粘附嚴重的裝配件宜采用溶劑油、蒸汽、熱空氣、金屬清洗劑和三氯乙烯等清洗液進行噴洗;對精密零件、滾動軸承等不得用噴洗法。
四、當對裝配件進行最后清洗時,宜采用超聲波裝置,并宜采用溶劑油、清洗汽油、輕柴油、金屬清洗劑和三氯乙烯等進行超聲波清洗。
五、對形狀復雜、油垢粘附嚴重、清洗要求高的裝配件,宜采用溶劑油、清洗汽油、輕柴油、金屬清洗劑、三氯乙烯和堿液等進行浸―噴聯合清洗。
第5.1.6條設備加工表面上的防銹漆,應采用相應的稀釋劑或脫漆劑等溶劑進行清洗。
第5.1.7條在禁油條件下工作的零、部件及管路應進行脫脂,脫脂后應將殘留的脫脂劑清除干凈。脫脂劑宜符合本規范附錄十二的規定。
第5.1.8條設備零、部件經清洗后,應立即進行干燥處理,并應采取防返銹措施。
第5.1.9條清洗后,設備零、部件的清潔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當采用目測法時,在室內白天或在15~20W日光燈下,肉眼觀察表面應無任何殘留污物。
二、當采用擦拭法時,用清潔的白布(或黑布)擦拭清洗的檢驗部位,布的表面應無異物污染。
三、當采用溶劑法時,用新溶液洗滌,觀察或分析溶劑中應無污物、懸浮或沉淀物。
四、將清洗后的金屬表面用蒸餾水局部潤濕,用精密pH試紙測定殘留酸堿度,應符合其設備技術要求。
第5.1.10條設備組裝時,一般固定結合面組裝后,應用0.05mm塞尺檢查,插入深度應小于20mm,移動長度應小于檢驗長度的1
篇2:商品房設備安裝工程施工方法
商品房設備安裝工程施工方法
一、施工準備
土建工程開工后,設備安裝工程進入施工前的準備階段:當進入基礎(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時,設備安裝工程的預埋工作開始,設備安裝人員配合土建進行施工。
二、施工方法
本工程設備安裝工程的施工工期比較緊張,設備安裝人員必須穿插進行施工。設備安裝采取分路同時安裝,根據施工進度、天氣情況,隨時調整。
1.給水、排水管道安裝
管道安裝:安裝前必須清除內部污垢和雜物,防止阻塞。
管架制作安裝:嚴格按施工圖紙要求下料、焊接,經過防銹處理后,安裝在承重結構上,位置要正確,埋設平整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
給排水管道安裝:給水橫管要有坡度,坡向泄水裝置:排水管徑和最小坡度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其規范施工。
管道連接:給水管道采用鍍鋅鋼管,絲扣連接;室內排水管和出戶管采用排水鑄鐵管,石棉水泥接口。
防腐:明裝鍍鋅鋼管、鑄鐵管道表面要清理干凈,用防腐材料粉刷。
2.電氣安裝
電氣安裝交叉施工多、任務重,因此要做好相互協調工作,緊密配合土建、設備及其它工種。
配電:電力電纜埋地入戶。配電系統采用三要五線制。入戶處作一個接地系統,其接地電阻小于10歐姆。
3.防雷、接地:屋面上做避雷帶,沿其避雷帶線路將基礎底板內的4根Φ8分布鋼筋焊接貫通,形成導電網路。防雷引下線利用構造柱內兩根主筋焊接貫通,頂端與屋面防雷帶焊接,屋面金屬管件與防雷帶焊接,引下線底部與基礎內形成導電網路的4根Φ8分布筋焊接。防雷接地電阻小于10歐姆。預埋、預留、設備施工:現場施工的技術人員,應對預埋件、洞口尺寸位置進行檢查,填寫預埋件等隱蔽工程驗收單。設備工程中的預留洞,預留管道均應在土建施工中穿插進行,避免以后打洞開槽。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水、電等必須密切配合施工。在進行后期水施、電施設備安裝施工時,土建必須與設備相配合。
本工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系統:給排水、照明電氣、消防滅火系統等。
篇3:磚混結構住宅樓設備安裝工程施工方法
磚混結構住宅樓設備安裝工程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系統:給排水、采暖、消防系統、照明電氣、防雷接地系統、綜合布線等安裝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1)施工準備
土建工程開工后,設備安裝工程進入施工前的準備階段:當進入基礎工程的施工時,設備安裝工程的預埋工作開始,設備安裝人員配合土建行施工。
2)施工方法
本工程設備安裝工程的施工工期比較緊張,設備安裝人員必須穿插進行施工。設備安裝采取分路同時安裝,根據施工進度、天氣情況,隨時調整。
①給水、排水管道安裝
管道安裝:安裝前必須清除內部污垢和雜物,防止阻塞。
管架制作安裝:嚴格按施工圖紙要求下料、焊接,經過防銹處理后,安裝在承重結構上,位置要正確,埋設平整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
給排水管道安裝:給水橫管要有坡度,坡向泄水裝置:排水管徑和最小坡度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其規范施工。
管道連接:給水管道采用鍍鋅鋼管,絲扣連接;室內排水管和出戶管采用排水鑄鐵管,石棉水泥接口。
防腐:明裝鍍鋅鋼管、鑄鐵管道表面要清理干凈,用防腐材料粉刷。
②電氣安裝
電氣安裝交叉施工多、任務重,因此要做好相互協調工作,緊密配合土建、設備及其它工種。
配電:電力電纜埋地入戶。配電系統采用三要五線制。入戶處作一個接地系統,其接地電阻小于10歐姆。
③防雷、接地:屋面上做避雷帶,沿其避雷帶線路將基礎底板內的4根Φ8分布鋼筋焊接貫通,形成導電網路。防雷引下線利用構造柱內兩根主筋焊接貫通,頂端與屋面防雷帶焊接,屋面金屬管件與防雷帶焊接,引下線底部與基礎內形成導電網路的4根Φ8分布筋焊接。防雷接地電阻小于10歐姆。預埋、預留、設備施工:現場施工的技術人員,應對預埋件、洞口尺寸位置進行檢查,填寫預埋件等隱蔽工程驗收單。設備工程中的預留洞,預留管道均應在土建施工中穿插進行,避免以后打洞開槽。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水、電等必須密切配合施工。在進行后期水施、電施設備安裝施工時,土建必須與設備相配合。